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2.
车工小高没事儿就捧着法律书籍看,下了班、周末就往司法考试培训班跑--他的理想是当律师.可是事与愿违,他接连三年司法考试都名落孙山.车间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组织生活会上对他说:"党员要爱岗敬业,你为啥不多学学本岗位的知识?"小高眼瞅房顶不吱声.支书又说:"你要是用学法律的劲头去干工作,那你的工作会干得更好!"支书话音一落,其他党员也七嘴八舌地帮助起小高来.  相似文献   

3.
<正>明朝有一位叫山云的将军,被朝廷派到广西做总兵。他听说广西当地有送礼受贿的风气,就问衙门里的老吏郑牢:"我是不是该入乡随俗呢?"郑牢说:"您到广西做官,就如‘一袭白袍’,千万不能入乡随俗,不然,‘白袍点墨’,就永远洗不干净了!"山云又问:"如果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说:"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都不怕,反倒怕  相似文献   

4.
刘澜 《当代贵州》2014,(2):65-65
正关于领导力有很多误解,其中比较流行的有:领导力的核心是职位;领导力的核心是品质;领导力的核心是权力;领导力就是魅力;领导力就是影响力;领导力就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会的……为什么这些都是错的?什么才是对的?你该怎么做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领导力?领导力不在于你是什么、有什么领导力不在于你"是什么",或者说不在于你"当什么"。不管你是总经理或者CEO,还是学校校长、局长、市长,这只说明你有所谓的"领导职位",并不说明你有领导力。实际上,担任领导职位的人往往缺乏领导力。美国知名领导者约翰·加德纳说:"即使在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中,  相似文献   

5.
"我的支部工作年年有规划,月月有布置,周周有研究,三天一号召,半月一检查,声势也造了,宣传也搞了,没比先进支部少做啥,可为啥别人先进我就先进不上去呢?"可以说,这是困扰将近70%支部书记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70%的党支部不是先进党支部).虽然个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要问一句:支书同志,你的工作做没做到"点儿"上?"点儿"就是"个别";做到"点儿"就是"个别指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好"儿子" 省肿瘤医院住院处三楼病房.那些日子,夜深人静的走廊里,静得让人胆怯.赵霁强坐在靠墙的凳子上,瞌睡使他的身子一次次失去平衡.值班护士身穿白大褂,轻轻走到他跟前:"你是那个老郑头的儿子吧?就你一个人一天到晚连轴转,也不找个人替替.这么熬着可不行."赵霁强努力睁开眼睛:"不,他是我们单位的老同志."护士瞪大了眼睛:"啥?同志?前半夜我们还说,三床那老郑头儿多有福,儿子一天到晚照顾不离身."赵霁强揉揉眼睛:"他儿女在林区,跟前儿没人,老伴身体也不好,就权当他是我父亲了.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1):117-117
一、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示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就认为坏;你说对,他就说错,让别人对其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8.
感悟幸福     
<正>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人说有爱就有幸福,有人说有钱就有幸福,有人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幸福。老子说,幸福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幸福就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对于我来说,幸福就是不管再忙,依然坚持陪伴孩子的成长,参与他人生中每个第一次,不至于在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10.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11.
<正>你给自己定位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改变人生。一个乞丐站在路旁卖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因为你我毕竟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并告知说,他就是  相似文献   

12.
莫"打官腔"     
俗话说,官升脾气长。和当官的近距离接触少,谁个长没长脾气,无从知晓,但"打官腔"者倒时有所见。 某人官不大,架子不小。说话不是拿腔作调,就是从鼻孔里往外哼。下面来请示汇报工作,他分明可以当场拍板,却鼻孔朝天,一脸不耐烦: "不早就跟你说了嘛,这事哪能说办就办,回去等着,研究研究再答复你,去吧去吧。"一件本不难办的事,非得让你跑个三五趟不可,不这  相似文献   

13.
谈“很熟”     
正"我跟某某很熟",几乎成了工作应酬中的一句俗话。两人见面,你刚刚自我介绍,对方立刻就准确道出你上级的名字,并且漫不经心地说:"我跟你们那位老方很熟!"当然也许是老李、老赵、老刘,反正只称姓不叫名,这并非为尊者讳,而是为了显示亲昵。他说完这话,就忻忻然,得意而受用地看你肃然起敬的样子。假如你懵懂如我,不知道这个"很熟"到底熟到什么程度——是像法国人吃牛排只要三五分熟,还是像华小栓吃馒头  相似文献   

14.
有位过去很有激情的青年干部,最近像变了个人,不是变成熟了,而是变颓废了,似乎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更别说曾经信誓旦旦的理想。朋友说他:你这个人就是太"理想化"了,你以为天下的舞台都是现成的,就等着你这个有抱负的人施展才华吗?他自己也说:把什么都想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学者俞樾所作的《一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京官将赴外地任职,临行前去跟恩师辞别。恩师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京官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他一顶,当不至于有什么麻烦。"恩师一听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对京官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京官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和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相似文献   

17.
史真 《党史文汇》2014,(8):47-47
正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原来,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在会上这样说。这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大胆直率地给兵团的主要领导认真提开了意见,他历数兵团南下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是我们在机关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次,办公室小王给我送来一份外部门征求我们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看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他说:"既然你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他就说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正蒋和坪在调查案件过程中,曾有个别被调查者放出"我记住你了"的狠话。但在他看来,要当好纪检干部,就不怕被人"记住"。身形不高,其貌不扬,只是正面对视时,隐约可见其右脸颊上有一块指印大小的印记,这就是四川剑阁县纪委机关党委书记蒋和坪。他说,小时候一位邻居跟他开玩笑说,"你千万不能做坏事,因为你脸上有个印子,走到哪别人都能记住你。"坚守纪检战线20年,蒋和坪不求让人记住,也不怕被人"记住"。  相似文献   

20.
如此劝捐     
前段时间,我在超市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他拿出一张表格,笑眯眯地说:我们上海的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为四川洪灾灾后重建的募捐,希望你能献爱心,在表格上签名。表格上有3个人签了名,各捐了50元钱。我问他:我愿意捐,但能通过什么方式确定您的身份?通过什么渠道来确保我的捐款用于灾后重建呢?他答不上来,突然拧了一下眉毛,大声说:你如此问话,就是不想捐嘛。你不想捐你就直说啊!没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