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这次新任地厅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学习班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不小。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既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计,也是个人安身立命之需。古今中外,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迭,几乎都与吏治的状况直接相联。吏治清,则国家安,事业兴;吏治浊,则...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卜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它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吏治旧时指地方官的作风和政绩。吏治优劣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王朝统治的安危,吏治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西北纺织工学院贺兴汉历览的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会中外王朝兴衰的规律。中国历代王朝初期,都在发展生产和吏治清廉上做过努力,使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出现了明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4.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5.
正《求是》杂志第席习近平的》C2期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重要文章《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文章强调,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  相似文献   

6.
“清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概念 ,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古代 ,历代王朝对其称谓虽不尽相同 ,但均视其为官吏之楷模 ,倍加褒扬。此种偶像式宣传成为封建统治者澄清吏治 ,维持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 ,对如何批判继承与利用这一传统政治文化资源可谓见仁见智。其实 ,“清官”的内涵颇为复杂 ,学术界对其特征虽不乏一定论述 ,但仍有进一步解读之必要。本文拟从价值理念、思想品格、行为特征、历史命运四方面对此略陈管见。一、价值理念 :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清官”一词并非古已有之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相似文献   

7.
曲长海 《理论学刊》2020,(3):151-161
明清时期,为了解决初仕官员行政经验欠缺、地方官员"自保"需求与国家吏治整饬的需要等问题,出现了大量以州县吏治为内容的官箴文献。这些作品在被注入统一的价值理念的同时,还被表述为"以儒术饰吏治""有治人无治法""万事胚胎于州县"三个相互联系的面向。基于这一吏治理念,明清官僚群体中的精英人士将当时的吏治问题归结为"官与吏之矛盾""州县官员素质"和"儒学政治理念与为政实践"等三大症结,并采取了"以书为教"的应对方式,试图藉由官箴书的传播来提高官员的执政素质和改善吏治。虽然这一尝试未达到预期,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仍值得深入发覆。  相似文献   

8.
赵睿 《共产党人》2011,(13):53-54
<正>《明朝那些事》是近年来的一本历史类畅销书,它讲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起1344年到1644年300年间中国明朝的历史。全书对明朝17位皇帝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宫廷政治、战争和社会制度等有着深刻的阐述。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草根"发家的王朝之一,在诸多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但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吏治,尤其是在朱元璋时代。朱元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吏治,目的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吏治的得失,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一些借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  相似文献   

11.
正礼贤下士是儒家选拔人才的基本思路,这个"贤"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西人阿克顿的至理名言"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描述的是整个人类的政治脉象,古代中国自然不能避免沦入这个陷阱。人心隔肚皮,即使是贤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也保不齐发生变异。所以,古代王朝吏治腐败和监察官  相似文献   

12.
蒋国宏 《理论学刊》2014,(1):105-108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管理思想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吏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在汲取西方近代管理学说的新鲜元素和对中日两国的吏治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阐发了丰富而独特的吏治观点和主张。张謇的吏治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的宝库,而且对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凡是提倡包容的年代,社会总是繁荣的。唐朝的繁荣就与唐朝的包容密切相关。唐朝是各民族融和的王朝,中央王朝对外国人,对国内各民族,都很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北大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从而造就了北大精神,这精神直接为中国的五四运动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文明的新  相似文献   

14.
正汉文帝天性"仁孝淳厚",他在位20余年期间,节俭敦朴,严于律己,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省用民力,平狱缓刑,致力于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清明吏治,敦厚风俗,造就了天下"大治",为西汉王朝走向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文帝也因其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功业而成为历史上明君的典范,为后人推崇备至,歌颂有加。对内政治运作恰到好处,对外战略收放自如汉文帝的政治睿智,反映在他处理具体棘手政治难题上所施展的高明政治艺术。汉文帝以外藩入主  相似文献   

15.
程印学 《理论学刊》2004,(7):111-113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中,权力监督制度经历了由创立、发展、成熟到逐步衰落的演变过程。尽管历朝历代都没有也不可能因权力监督制度的存在而根除其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社会痼疾,但权力监督制度作为历代王朝统治机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纠举官吏违法从而整饬吏治、清明政治、稳定政权等方面,确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干部路线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即跑官现象。对此,江泽民指出,当前“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此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屡见不鲜。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汲取。江泽民同志这些话很深刻,我们大家要很好地领会和贯彻。这些年来,经过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近几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大了惩治吏治腐败的力度,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严肃查处了一批卖官鬻爵的典型案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少数县(市)委书记卖官鬻爵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形象。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解决吏治腐败问题的关键。本期聚焦就这一现象发生的特点、成因、危害及其对策编发了一组文章,旨在警钟长鸣,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官”问题,cd年代在我国史学领域有过一次重要的思想争论。这本来完全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在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F,却变成完全不正常的政治批判。一些正确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被强行压制下去,另一些在政治上、学术上荒谬的观点得以流行。这场错误的政治批判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颠倒,不仅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吏治”问题的好坏,是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胄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