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8,(4):97-97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双降”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07年比上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拐点”。此外,全国的大气环境、卢环境、辐射环境等,2007年也总体保持稳定水平:1.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地纵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占2.4%,二级标准的占58.1%,  相似文献   

2.
《政策》2010,(3):64-64
从2010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据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分别下降4.5%和3.2%,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再削减2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4%中国环保部的消息,2013年中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继续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2年减少4%以上。420名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消息,从2012年到今年的3年间,中央财政共将资助420名考入新疆兵团所属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的家庭困难大学新生。8896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高出GDP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农民增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  相似文献   

4.
新词解读     
<正>蓝天保卫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_(2.5))浓度明显下降。居住属性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数字家庭扩大数字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4):33-34
一、2006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幅度开始回落,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与上年增幅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2006年的增幅分别回落4.6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郑岩 《政策瞭望》2014,(11):56-56
最近,山东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制定了节能减排行动实施方案。总体目标:201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8%、3.2%;2015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2014—2015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1.8%、1.2%、2.4%、5.5%以上。通知确定了八大行动计划: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但民众感觉并不明显。我们需要在雾霾成因分析的科学性、治理措施的精准性上下功夫。PM2.5主要有五大来源,分别是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气溶胶、二次扬尘和生物质燃烧。去年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但民众感觉并不明显。我们需要在雾霾成因分析的科学性、治理措施的精准性上下功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这就要求在施政措施中,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央驻京单位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本市前三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取得成效,1999年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总悬浮颗粒物指标分别比上年下降33%、8%、12%和4%,今年1、2月空气污染指数4级及超过4级的天数为5天,而去年同期为34天,空气质量确有改善。但是,北京的大气质量与国家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大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经常成为首要污染物(PM10不仅包括灰尘、烟尘、还包括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成的微…  相似文献   

9.
数字浙江     
《今日浙江》2008,(14):5-5
3% 今年我省的污染减排目标已经确定: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排放量均同比下降3名左右。  相似文献   

10.
豫政办〔2007〕1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确保完成我省“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现就加快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省电力等工业的加快发展,煤炭消耗量快速增长,二氧化硫污染不断加剧。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62.45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7.11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5.34万吨;全省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6毫克/立方米,比2000年上升82%;酸雨平均发生率达3.3%,…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07,(9):1-1
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2吨标准煤下降到0.74吨标准煤,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7.3万吨减少到112.6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96.6万吨减少到82万吨,分别下降18%、15.1%。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4)
正节能环保和谐共赢作为大型央企中国国电的核心上市公司,国电电力积极承担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绿色、环保、高效的电力供应。国电电力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公司全部火电实现达标排放,度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72%、89%;公司累计承担科技项目57  相似文献   

13.
李鸿忠 《政策》2009,(2):4-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湖北实际,省委、省政府确定,明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3.25吨标准煤下降到2.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5%和7%,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5.8万吨减少到115.4万吨,化学需氧  相似文献   

15.
1颗粒危害 :直径在 5~ 1 0 μm(PM1 0 )的细颗粒可到达支气管区 ,直径小于 5μm的微粒可达到肺泡区 ,最终导致心血管和哮喘病的增加 ;2二氧化硫危害 :二氧化硫浓度增高 ,可使哮喘病和心脏病加重 ;3氮氧化物的危害 :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可引起咳嗽和咽喉痛 ,如果再加上二氧化硫的影响 ,会加重支气管炎、哮喘病和肺气肿。4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毒物 ,进入人体最终影响神经并导致心绞痛。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政策瞭望》2007,(10):52-52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今年确定为节能降耗攻坚年,节能减排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万元GDP取水量同比下降6%。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山东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2.33亿元,而去年此项财政专项资金不足2亿元。山东省于去年首次设立了省级节能节水专项资金,结转至今年可使用的节能节水资金有2亿元。  相似文献   

17.
人类正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空气污染严重目前全世界的工厂和电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50多亿吨。在下一个世纪前50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此外,二氧化硫、氧化氮、氯化氟、甲烷和臭氧等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以联邦德国为例,在本世纪初,二氧化氮每年的排放量为50万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预期目标是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非常艰巨,我们要加大力度,严格措施,落实责任,下更大决心,用更大的气力,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了准确核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13,(11):59-59
最近,上海市出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目标到2017年,重污染天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新编《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以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全面推进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颗粒物等的协同控制和污染减排,在能源等六大领域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1)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