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园 《党史纵横》2014,(1):32-34
正他被敌人称为"中共秘密警察头子"、"中共大特务"、"中共高度危险分子"。因为他是保卫中共中央、巩固革命政权和革命根据地、镇压反革命分子、搜集情报、打击敌特的专家,以至于当他的死对头、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暴毙后,他成了军统最大的怀疑对象,并被确定为报复首选目标。最终,他不幸死于飞机失事。这个为军统特务恨之入骨的人叫邓发,原名邓元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发当选为中央委员;六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时期,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长期活跃在太行山上。因团长是欧致富,所以左权县的老百姓都管特务团叫"欧团"。欧团四大队长期驻扎在敌人东出"扫荡"必经的咽喉之地——左权县粟城乡柏管寺村。部队战士对外都称自己是四川人(尽管群众听口音也有其他地方的且也不知其真实姓名),当时只称职务和绰号,群众就据职务特点称呼他  相似文献   

3.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激战犹酣,战果辉煌。华北的敌人被打惊打痛了,急调重兵,对我军进行疯狂的报复。我当时在晋察冀军区特务团一营任营长。我们团受四分区统辖,负责掩护分区机关和地方政府向山区转移。我们从平山、获鹿附近的根据地撤出,转移至滹沱河北畔的上下流里庄。一天上午,突然得到情报:从平山县出动了一千多鬼子、三千多伪军正涉过滹沱河,向我军合围而来。分区立即决定继续向北转移。特务团四分区王佐璠参谋长命我带领一个连,在上下流里庄北面的山上阻击敌人。他严肃地说:“你们一定要把敌人阻止  相似文献   

4.
郭琦 《党史文苑》2009,(9):51-52
战斗英雄徐佳标系江苏省灌云县人,生前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部特务团七连五班班长,模范共产党员。1945年9月6日,在攻打日伪占领的淮阴城战斗中,他第一个把红旗捕到敌人的城墙上,在双腿被打断后,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了党的事业,在敌人的刑场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一九四五年,解放区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烈士传》(华应申编)一书,对恽代英烈士的公德和私德作了这样的描述:“他日以助人自助,无助人之事,爽然若失;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在五四之前他即对欧洲近代哲学史中的四种"物质"观进行过综述与剖析,明确提出了"物质必为实在"的哲学观点.恽代英的"物质实在"论,以及他经过反复辩难建立起的"以太"——物质一元论等,是当时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重大成果,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2,(8):62-64
东北抗联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讨伐”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汉奸特务在日寇的驱使下,也给抗联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所以抗联指战员常常靠智谋和胆识去识别敌人的各种阴谋,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金策智擒特务就是惊险的一例。  相似文献   

8.
正陈原道是中共党内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先后两次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31年,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1934年1月22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黄公略、赵博生、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陈原道……等等,他们在前线上,在各方面的战线上,在敌人的枪弹下屠刀下光荣地牺牲了。我提议我们静默三分钟,向这些同志表示我们哀悼和敬仰!"从龙华学校到芜湖"二农"  相似文献   

9.
张浩1896年生于湖北省黄岗县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饱尝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痛苦。他连小学没读完就在家织布。1920年夏天,恽代英同志到张浩家乡进行革命活动,他俩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张浩接受了恽代英同志的革命思想教育,参加了恽代英同志组织的革命团体“利群书社”和“共存社”。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接受革命风暴的锻炼,不久,张浩来到了上海。在那里,张浩一边做工,一边从事革命工作。从此,他的一生就同中国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了。 1922年初,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张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担任了沪西区委书记,领导沪西工人参加了“五卅”大罢工的斗争。他在青云路召开群众大会,领导群众游行示威。这次集会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张浩不顾个人安危,赤手空拳地带领群众与敌人搏斗。他头部被刺受伤,满脸是血,但仍在号召群众坚持斗争。他振臂向周围群众高喊:“我们反对屠杀中国人,我们反对  相似文献   

10.
<正>恽代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恽代英的一生是追求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华民族富强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牺牲时还不满36岁,留下了近300万字的遗著,一生短暂"却散发出销熔金石的热力,迸射出绚丽多彩的光焰"。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1920年秋,他受《新青年》杂志社委托翻译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一书。同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