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党中央在此时制定这一方针,原因是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考虑到美国政府不会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从国共内战的形势看,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从美台关系的变化看,为了挫败美国政府分离台湾的阴谋;从国民党的前途看,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梦想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的企图。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甲午战争后,满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毛泽东继提出武力解决台湾的方针之后,逐步形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涉及内容较多,下面择其主要作粗浅论析。一、审时度势,逐步调整对台政策(一)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实施及调整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  相似文献   

3.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是近40年来,这部分领土一直与大陆处于隔离状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陆与台湾必须统一,但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有关政策几经演变。 一、准备以武力解放台湾,坚决反对美军进驻台湾海峡 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夕至1955年初这5年多的时间内,党中央决心以武力解放台湾,并坚决反对美国军队进驻台湾海峡。1949年上半年,随着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台湾的  相似文献   

4.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前,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尚存变数;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前,中美两国成为仇家,美国彻底下定决心援蒋,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5.
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并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直接插手,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和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在此情况下,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武力解放台湾,完成全中国的统一,转变为防止台湾与祖国大陆出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2月,国民党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相继将“政府”及中央党部迁至台北,继续维持一个“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由于美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使这个纯粹的内政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夙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共历代领导人对台政策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职责,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稳健成熟的原则立场、政策主张和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共对台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对于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新的形势不允许台湾问题久拖不决,久拖不决时中华民族和祖国大陆不利;对台湾民众和台湾当局不利;对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有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解放西藏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西藏的现实情况,拟定和平解放西藏的条件,大力开展政治争取工作,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了阻碍和平解放西藏的中外反动势力,最终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共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不断调整自己的对台政策,依次经历了对台的"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制定"‘一国两制’方针"及"和平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朝着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的方向努力。本文结合各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和台湾岛内的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相应的对台政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当局把济南作为发动内战的重要阵地 ,进行了严酷的掠夺 ,导致济南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中共济南党组织对于工人运动的各个不同阶段做了严肃认真的分析 ,并对斗争的方针和任务给以明确的指示 ,为迎接济南解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工人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人斗争的特点是针对性强 ,并开始按系统采取联合行动。第二阶段是济南工人运动最困难的时期 ,也是在山东工人运动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国民党当局极力维持其黑暗统治 ,济南工人阶级为迎接解放顽强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时期。在济南解放前夕的工人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领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开始,中国即开始了两岸分离的状态,统一台湾,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共历代领导人必须努力和设法解决的问题。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更是为此殚精竭虑,历经了从最初的武力解放政策到和平解放的逐渐转变。本文试图从相关的史料中,为此变化做一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实施和发展对台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形势与两岸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14.
在百年统一战线发展历史中,中共“三大”是一次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关键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及其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中共“三大”以前,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经历了从拒绝与任何党派建立联系到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重大转变。在中共“三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及在此期间保持党的独立性的重要方针,促成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结合有关史料和研究文献,从统一战线视角厘清中共“三大”前后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总结期间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共“三大”对百年统一战线发展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光复后发生的民众反抗国民党独裁腐败统治的社会事件,其规模之大,冲击之深,至今仍对台湾政治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以中共台湾省工委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政治盟友在事件的一些关键场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台湾革命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使之融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人民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准确描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事件中的作用,完整记录其在包括台湾革命史在内的整个中国革命史中的影响,澄清被“台独”势力扭曲的历史,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17.
力主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方针,但由于台湾当局、美国这两大障碍因素,使我们在实现这一方针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国民党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曾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态度变迁;民进党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历来持不明智的态度。美国在我国统一问题上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主要以国际统一战线为出发点,并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美国是中国的盟友之一,因此中共力图谋求与美国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美国出于对日作战及战后远东政治格局的考虑,也力图把中共拉入美国战略意图之中,这就使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建立合作的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大”究竟应该划归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和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是否提出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中共“三大”应划归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没有讲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演化出来的情况复杂、派系众多的军事政治集团,中共与这些派系的关系是国共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抗战时期表现不同,因而中共的统战政策也随之有所变化。对这一时期统战工作的研究或许对目前的台湾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