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关于“执政党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的概念更能比较科学、完整地体现本义,曼能从执政权力和执政责任两个方面全面地认识执政党的意义,更好地树立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沟通意识、法冶意识、服务意识等执政党意识,从思维方式和执政实践中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共执政党意识和执政意识的不断增强、执政能力的逐步提高,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内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如何增强参政党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如何科学界定参政党意识的内涵,提高对参政党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增强参政党意识的途径,这些问题就成为需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长期执政法定执政党而言,执政意识的强化和发展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为此,应在分析法定执政党强化执政意识面临的特殊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和转换参政党在中国政治结构中的监督执政党功能,有效激活和强化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长期执政法定执政党而言,执政意识的强化和发展面临特殊困难和挑战.为此,应在分析法定执政党强化执政意识面临的特殊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和转换参政党在中国政治结构中的监督执政党功能,有效激活和强化执政党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这是对参政党性质的一种定义性的描述。参政党作为执政党亲密友党的地位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也决定了互相监督以参政党监督执政党的格局。这种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体现了参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
公仆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意识。有没有公仆意识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关系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前途。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为谁执政、为什么当官的问题,才能防止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当下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提出了执政的初步思路,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的1945年就是成熟革命党,同时又是在思想意识上向全国执政党积极主动转变的政党.历史证明"七大"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熟革命党到全国执政党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政治派别、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与世界上的各类政党相比,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社会基础上,民主党派的阶级性不明显,而具有鲜明的政治联盟特点;在党际关系上,民主党派不与中共竞争政权,而是接受中共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在党与政权的关系上,民主党派既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而是参政党。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民主.其具体表现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与共产党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它的产生、成长、发展、特点及反映新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需求,先进民主性始终主导其中.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出了"四新""三好""五提高"的要求,为参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参政党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互相促进方面还有待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滞后和参政党履职实效与履职要求有差距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建议如下:即加强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要积极发挥领导者的引领和主导作用,要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参政党建设的统一性与差异性,要努力实现执政党执政能力与参政党参政能力的彼此提升;同时也要以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建设,主要包括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的政治把握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执政自觉是决定政党执政成败的重要思想前提,虽然它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执政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而言.能否真正在思想上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换(而不仅仅是获得执政地位),从而自觉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治国理政.可以说事关成败生死。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的坎坷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日益复杂,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执政自觉.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执政党.这些都需要从历史中汲墩经验教训与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三个执政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抓好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正确地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个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论增强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必须注意增强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 ,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识、求同存异的意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等。目前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较为薄弱 ,这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为增强参政党意识 ,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 ,适时考虑制定自己的纲领 ,还要勇于和善于同执政党唱“对台戏”。  相似文献   

14.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系统性的风险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胡锦涛“2·19”讲话,表明我党在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上逐步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这种执政党式的社会管理理念符合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我党根据经济转型发展给社会建设带来的新情况,在管理主体、维稳理念、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管理格局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性的思维,对指导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讲演时我们党尚属在野党,今天我们党执政已经60余年。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如何诠释和践履为人民服务,从“在野党”到“执政党”转变应重新审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解决好目前存在的权力失衡、官员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当下我们要引导干部和民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唯物辩证地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制度创新和人格建构的互动中践履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党际和谐与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重大考验,对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参政党参政能力的挑战。在当前中国执政——参政的政治结构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命题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从党际和谐的角度来看,参政党必须要在这种全新的格局中主动寻求自己的合适位置,积极推进党际和谐的实现,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已应有的参政职能。  相似文献   

17.
党建价值目标的伦理建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党的建设实践路径,应把观念创新作为党建价值目标伦理建构的先导工程,从人民利益出发,在“民生”与“民富”、“民智”与“民强”、“民安”与“民享”协调发展中,彰显党的执政品格,体现党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克服资源条件限制,短期内成为发达国家,关键是以其主观努力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她具有危机意识、世界眼光;扬弃东方传统、熔铸西方人文价值理念;追逐全球化浪潮,发展企业主导型多元经济;依法治国,打造廉洁政府;注重民生,建立激励性社保体系;实施精英立国;倡行和谐宽容。文章着重推荐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成功经验,指出党和政府强化基层基础,保持执政党同民众的紧密联系,推动政党、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具有觉醒能力、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特别是面对新环境能够加强文化的自主转型。文化自觉是党的自身文化建设的认识前提、思想基础、转型动力和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文化,必须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党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准确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推动政党文化建设的转型发展,增加政党文化建设的传统底蕴以及抵御政党文化建设的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