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我们应从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法律对环境公益的保护范围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林秋 《世纪桥》2008,(12):54-55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当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性时,法律允许特定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环境而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从实体法上来说,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方面的缺失.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要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决定其应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而立法不完善、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制及业务经费保障不足等是制约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主要因素。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不适用和解、调解等纠纷解决机制,在特定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撤诉。要推动人民检察院有效行使其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完善立法,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建立起来并比较完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内容方面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将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7.
周春丽 《世纪桥》2008,(5):59-60
当前,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与公众合作的高效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模式;规定宽泛的公益诉讼范围;设定公益诉讼先行程序;明确法院立案审查权;适用公益诉讼调解机制;设立国家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公益诉讼案件频发的原因是弱势群体的利益遭到损害,公共利益受到强势群体的侵害。中国社会急需加强公益法建设,但现行公益立法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公共利益的保障;公益法律组织发展滞后,公益诉讼难,严重也影响到公益法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公益立法质量,扩大民事诉讼范围,加快民间公益法律组织建设,以支持公益诉讼,创新法律援助体制,保障法律援助经费。通过对公益法的完善给弱势群体以更多的保障.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回应了民众对检察机关能否有效承担公益诉讼人角色的关切与期盼,解决了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等问题。这是继《民事诉讼法》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之后,检察机关被赋予的新的法律职能,必将丰富检察机关法律角色的内涵,进一步凸显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利,对我国环境利益的保护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公益诉权的行使存在着争诉、滥诉和不愿诉的冲突,诉权冲突给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建构设置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解决环境公益诉权冲突的目标,应建立诉权主体的序位选择机制,重塑诉权主体秉承社会责任和利他精神的心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期不断推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2月中下旬有律师以"京津冀"三地政府治理雾霾不力为由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从既有法律规定来看,这些律师并不具备适格的原告资格。以此为契机,本文从相关法律条文、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环境权理论以及宪法文本出发,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一)诉前之"无人起诉"困境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会因"有法难依"而"无人起诉"。首先,没有合法机关可以起诉。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范围,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只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到底哪些"机关"可以起诉,从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到现在,未见出台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解释》也只规定"检察机关"等可以"支  相似文献   

13.
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是传统民事诉讼适格原告理论扩张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在公共信托理论、环境权理论、代际平衡理论和正当程序理论等法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由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符合法律的公正价值、效益价值和秩序价值的要求。目前,我们应进一步完善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建设,使其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与法治社会价值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理论学刊》2012,(5):108-11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确定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其前提是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是一种专门公益诉讼,不应对其进行环境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元界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应当包括检察机关、政府环境管理机关、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应当根据公权主体优于私权主体的原则,按照政府环境管理机关、检察机关、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先后顺位来行使环境公益诉权.  相似文献   

15.
詹静 《唯实》2004,(12):52-54
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征由于我国在立法初期,没有考虑到公益诉讼制度,致使整个诉讼法律体系中难以找到可以付诸实践的法律依据,直到目前,我国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试对行政公益诉讼概念作出如下界定: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性机构的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在法律赋予了诉权的情况下,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和一般行政诉讼相比,行政公益诉讼有如下特征:(1)原告的特殊性。行政公益诉讼是由同被诉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正问:编辑同志,您好。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八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这部法律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扩大了公益诉讼资格范围,允许在设区的市一级注册五年以上且没有违法记录的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请问,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兰州读者:王朝晖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30):54-55
"公益诉讼"首入民诉法近年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益诉讼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首次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修改决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反垄断法诉讼制度采取的是纠纷解决型模式和秩序构建型模式,其价值理念与反垄断法的价值定位之间存在冲突。基于反垄断法的价值定位和反垄断法实施效果的考量,我国有必引入反垄断法公益诉讼制度。新民事诉讼法中的公益诉讼制度,为在反垄断法框架内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法律规定反垄断委员会等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对垄断行为实施者应采取阻却型责任、填补型责任以及惩罚型责任等三种责任形式,以更好地实现反垄断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缺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国家与公众合作的高效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建议: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模式;规定宽泛的公益诉讼范围;设定公益诉讼先行程序;明确法院立案审查权;适用公益诉讼调解机制;设立国家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保障公民环境权与经济法律、法规的可诉性。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诉前、诉中、诉后分别面临着"无人起诉"、"举证不能"、"迟到正义"等困境,急需建立协同起诉机制、创新诉讼证据规则、采取多元裁决机制,实现有人起诉、有据可证和即时正义,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