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邓小平是中苏大论战的主要当事人和中方主要代表之一,在论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在反思中苏论战这桩历史公案的时候,把当年那场争论明确划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政治领域干涉与反干涉的恩恩怨怨,其二是意识形态领域理论争论的是是非非.就两个层面的反思而言,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无一不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未能完成的探索的继续,也是对"九评"理论基础的根本颠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一系列科学的论述:对苏联模式的精辟论述;关于中苏论战的深刻反思;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看法;对苏东剧变的深刻总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世界意义等。重温邓小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苏两国共产党的相互关系始于中共初创时期,并经历了曲折的历史。1919年7月—1935年1月,中苏两党关系相当密切,中共得益于苏共帮助同时也深受其害。自1935年起,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在实际斗争中逐渐争得独立自主地位。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中苏两党相互关系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尽管两党关系不无问题,但相互信任与真诚合作居于主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党关系逐渐发生变化。1949年10月—1956年1月,中苏两党友好关系续有发展但暗流涌动。1956年2月—1960年3月,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导致两党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4月—1964年10月,理论纷争与利益冲突相交织引发大论战。1964年10月—1982年11月,两党关系破裂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82年11月—1989年5月,两党关系正常化道路漫长且步履维艰。1989年5月—1991年8月,两党关系正常化后的友好交往好景未长。考察中苏两党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苏两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中国革命、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牵动了整个国际关系走势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对之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史、国际共运史乃至当代世界史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中苏两党大论战,是一件涉及范围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和间接参与这场大论战的包括了当时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共产党,论战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1956—1966),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对当事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中苏论战进行深刻反思和经验总结,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其当代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应破除刚性与泛化,实现建设方式的现代性转化;在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及党际交往模式方面,应摒弃"中心论",合理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以及保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必要限度;在处理两制关系问题上,对两制和平共...  相似文献   

6.
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论战的起点.罗马尼亚从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不太积极,到莫斯科会议期间比较积极地追随苏联介入中苏论战,其对华立场和中罗关系都有明显的变化,其对外政策追随苏联的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应更客观地评价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对华立场,更为深入地剖析布加勒斯特会议后罗马尼亚转而积极追随苏联反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外政党特别是中左翼政党及政要,从不同视角对中共百年表达了立场、看法与评判,对中共执政成就和领导能力、制度体制功效、与民众关系及自身秉性给予积极评价并分析其原因;强调中共百年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认为"中国奇迹"的创造,有力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贡献.当然,国外政党的"中共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其阶级立场、意识形态观念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理性看待.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性格冲突与中苏大论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是中苏大论战对立双方的主角 ,中苏大论战带有他们鲜明的个性化印记。探讨中苏大论战的发生与发展不能不涉及两人的性格冲突。如果说苏联和中国的领导人或者其中的任何一方从一开始就希望把双方的关系彻底搞坏 ,那显然是有悖于史实的。事实上 ,双方都曾为相互关系的日益恶化而感到焦虑不安 ,并为阻止这一趋势进行过艰苦努力。但大多数时候 ,努力的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这种情况的出现 ,除了有当时的客观因素的作用之外 ,两人鲜明的个性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中苏论战时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科学总结,认为要历史地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分析了苏联党和我党在大论战中的错误和教训,指出各国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自己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论战中的张东荪区分了学说上的社会主义与信仰上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看待社会主义论战的又一视角.以张东荪为首的论战一方,坚持从学说上介绍、研究社会主义,以求对社会主义有一较全面的理解.以陈独秀为首的论战另一方,则侣导接受并坚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之信仰,积极进行社会主义运动.后者适应了当时中国人民急于救亡又缺乏信仰的强烈情感,而前者则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当人们去追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现了其学理上的深意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探讨络绎不绝,但是大多数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多是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grand visions of a cosmopolitan planet living in peace, the first globaliz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descended into World War I as the old empires scrambled to preserve themselves as others sought self‐determination. Powers on the losing end of that war reasserted themselves in yet another worldwide calamity within decades. After World War II, in the early 1950s, with the victorious American‐led alliance in the driver's seat,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Bretton Woods arrangements created a global stability that enabled peace, prosperity and the “rise of the rest.” In 2014, the world order is shifting again with the rise of China reviving in Asia the very kind of nationalist rivalries that led Europe to war twice in the 20th century. Will we be able to build new institutions that accommodate the new powershift without resorting to war, or will the second globalization collapse as well? Top strategists from the US, Japan and China respond to this momentous question.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4.
八国集团的前身是七国集团,是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领导人自1975年开始举行的经济政治论坛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作为会议形式的八国集团决议对其成员国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是,随着八国集团向外部开放的力度加大,并逐渐成为塑造国际新秩序的"全球治理中心",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组织,逐渐认识到八国集团作为一个国际机制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同它的对话和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5.
The return of the Middle Kingdom to the center stage of histor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geo‐civilizaitonal development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rise raises anew the great question, thought settled after the Cold War, of what system of governance will stand on the right or wrong side of history. In this section the leading ideologists of the China model and its “peaceful rise” appear alongside the fiercest critics of China's way.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以来,大国关系总体上仍保持平稳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自"9·11"以来,以反恐为粘合剂的大国合作向传统大国关系回摆,地缘政治和多边政治因素成为大国互动的着力点.美国因素依然是大国互动的重要牵动力,同时中国因素日益成为大国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19.
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社会运动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两个同时发生但在原因、主体、斗争目标、运动形式诸方面各不相同的运动.新社会运动在文化、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后果和影响,能够为我们观察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提供有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回望过去30年,发生在世界与中国几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意义深远:1989年,“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中东欧轰然崩溃,执政的共产党全部下台。而早在1978年,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中国命运实现了大转折。1991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