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者。 黄宗羲一生始终矻矻于学术研究,从不稍懈,从未间断。他于政治、经济、军事、经学、史学、哲学、法学、数学等,无所不工、无所不通、无所不论,写下了许多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黄宗羲不仅学问甚博,成就巨大,而且注重实学,反对空谈,讲究创新,不守成说,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精于治学之道,提出了综合百家,约之在我的学术思想。他为了“辨明国家治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实验,形成了中国近代独树一帜的教育理论,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中国近代教育理论宝库。陶行知在教育实践及教育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早期“教育救国”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教育救国”思想对他的思想言行起着较大的支配作用。陶行知早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早期陶行知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他早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经过了一段较为复杂的过程,是他在“十字路口”作出艰难抉择逐步接近教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在“教育救国”的思潮中,他最早明确地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宗旨,较早地设计出融合中西教育内容的近代学制,力倡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成为晚清国民教育最积极的鼓动者。他的智育、情育、意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和改良主张突现了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和强烈的爱国情操,他对女子教育的阐述和对兴办女学的筹划,开风气之先,为近代妇女思想的觉醒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瑜 《理论月刊》2006,(6):58-60
颜元在反思历史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质疑虚玄无用的宋明理学,倡导实学、实习、实体、实用的实学教育:在教育目的上,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实德实才之人;在教育内容上,他提倡“六艺”与科学技术教育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以动替静、以习代讲。颜元不仅提出了实学教育思想,而且将这一思想贯穿其教育生涯中,其中尤以颜元主持漳南书院时的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6.
陈鹏 《理论月刊》2007,(9):59-61
杨杰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曾长期主持国民党陆军大学。他的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培养学员的"将帅人格"、重视军事学术研究和实战能力的培养、主张建立多级军校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军事学术和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謇和黄炎培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两位先驱人物.张謇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取得了卓越成就,惠泽时人与后代.黄炎培则创始了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事业.并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曾长期在教育界共事,面临的是同样的社会状况.比较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发掘他们凸显各自特点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辉煌的业绩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展开的,他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都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正是对中国文化的精髓──实学原典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才构建起他恢弘的理论体系,才架起了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成功桥梁。实学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始终贯穿在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中,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起点和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中国实学与实学思潮 什么是“实学”?所谓“实学”,是指宋代以后的“实体达用之学”。所谓“达用”是儒家“内圣外王”原则的运用。宋明实学家认为,只有将“内圣”实…  相似文献   

9.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但他在引进西方警政思想,举办警务学堂,推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能够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郑伟  李玓 《传承》2014,(9):123-125
晚清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救亡与变革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的宪政观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进化论、天演世界观、自由与民主三个层面审视严复的渐进主义宪政观,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柴达 《前进》2000,(8):42-43
邓小平是一位富有历史思想的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历史教育思想 ,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 ,教育人民。”学习他的历史教育思想 ,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进行历史教育 ,能够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在邓小平关于历史经验是宝贵财富的思想中充分体现出来。他说 :“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 ,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的法治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法治思想对于中国的法制变革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其法治思想中也包含了近代较为先进的国际法思想,为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孙中山的国家主权思想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飞 《传承》2010,(3):86-87
张伯苓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都对我们有着指导的作用。其中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首创。  相似文献   

15.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之洞较为系统的警察教育思想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他关于警察教育方面的一些见解与实践,不仅为当时中国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而且对当前我国警察教育的发展也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伯苓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都对我们有着指导的作用.其中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首创.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爱国思想简论庞士让正如但丁是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一样,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近代最初一位的著名诗人和爱国思想家。龚自珍(179—1841),字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与中国近代第一...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对于他的思想倾向和历史作用,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纷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的思想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范畴,他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的反满派,或主要是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另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是劳动群众的政治代表,是一位农民民生主义思想家,他站在农民群众与手工业工人方面;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几年以前,由于“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影射史学”泛滥,一些报刊文章的作者也受影响,把章太炎打扮成近代中国的“法家”,吹捧他是一个“旗手”,说他成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16,(5)
正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为近代新加坡和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及思想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加坡和中国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林文庆执掌厦门大学长达16年,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