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对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结合本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针对课程体系脱离实际、专业教师队伍相对滞后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创建产教融合工作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2.
朱琼琳 《山西青年》2023,(1):145-147
为推进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加强职业教育的意义,明确深化专业结构改革的方向,找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提出构建人才培养平台、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沟通企业人才需求、优化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队伍、提升学生能力等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3.
陆世尧 《山西青年》2023,(5):103-105
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的校企合作,能够更加深入整合高校与产业间的协同育人资源,也能有效推进在校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共同发展,有力保障了高校毕业生的输出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高度匹配。本文以健康管理专业群建设为背景,分析论述了产教融合理念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需求,并提出校企合作优化策略,最后设定了产教融合建设内容与预期成效。通过整合政、企、校、行多方资源,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时转化研究成果,大大缩短人才培养的路径,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为社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昕昌 《当代贵州》2023,(30):64-65
<正>产教融合关键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关键在双方共赢。只有找准双方的共赢点,才能做到两头热、真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冷珊珊 《求贤》2014,(3):30-35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何俊 《世纪桥》2023,(8):81-83
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推进,保险业走上中国特色金融保险发展之路。保险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应当突破育人瓶颈,充分发挥保险学专业显性教育与思政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资源优势,立足行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德技并修”办学模式,既要深挖保险学专业的思政元素,确保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又要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产教融合为研究对象,对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总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校产教融合工作中具有很多有益优点和独到的方式,尤其是在当前高校产教学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对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具有很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情,文章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加大产教融合师资培养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课程改革,加强校际产教融合交流,助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明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内涵,并就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积极推进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联盟等新型产教融合组织建设;对标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树立全环境育人理念,大力营造真实职场环境;扎实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和加强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曹立达 《山西青年》2023,(5):139-141
“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是完全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式,本质上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相融合,是以提升职业实践技能、满足各行各业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创新途径。本文以铁道车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以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课程建设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开展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徐骁 《山西青年》2023,(3):143-145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伴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新概念。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产教融合模式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价值观统一、利益共享、全方位融合。本文聚焦于民办高职院校特殊性和产教融合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来提高人才的质量,从根源上解决命运共同体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以黄淮学院与郑州译线通翻译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例,提出了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中的运行问题及对策。深入探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对实现人才培养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进步。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此各大民办高校开始了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教育工作也推行了产教融合的教育改革趋向。产教融合指的就是职业学校依据学校所设的专业开办专业性的产业,将产业和教学进行融合,建设人才培育、科学发展、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型经营实体,构成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促进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与发展。本篇内容将针对应用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政服务需求逐年攀升,因此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家政学本科教育迫在眉睫。目前家政学本科专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招生困难、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专业课程内容浅显、本土专业教材滞后、校企合作浮于表面、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的发展困境,针对这些发展困境,提出突破传统观念和提高社会认同、坚持市场导向培训目标、专业课程内容灵活、实现课程内容本土化、专业设置对接产业结构、开发多元考核方式、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议。以期借助产教融合推动家政学本科专业发展,促进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为行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探索职教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创新之路。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实现了长久的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是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深度融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从招生、招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配备、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23,(11):41-43
<正>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打造“复兴号”党建品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双高计划”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相似文献   

17.
吴久英  邱胜 《当代贵州》2018,(46):50-51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以“山水田园聚落,健康生活学府”为建设理念,坚持“主攻大健康产业、主打产教融合、主谋高职本色”工作思路,在立德树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揭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的时代背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路径,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期为各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骁 《山西青年》2023,(2):39-41
“双高”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会涉及“校政行企”等各方参与主体,本文凝聚其合力,从多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灵活调整产教融合方案,积极实施有效路径。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实现获利共赢;坚持多元化评价,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寻求实现产教需求双向精准对接,保障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杨小琴 《山西青年》2023,(4):108-110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仅需要培养一批高校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政策,打破传统办学理念,尽快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速路。为此,加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化实训基地,为促进职业院校育人方法、推进办学模式、构建管理体制等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