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超 《探索》2015,(2):136-140
近年来兴起的"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组织策划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课程为研究个案,通过对上海部分高校的首批思政课"慕课"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访谈,深入分析其学习特征、效果及动机,指出大学生对思政课"慕课"教学的态度经历了由接触、了解到接纳、认同的过程,并从大学生、思政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理论思考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慕课"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慕课"教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为"慕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梳理国外"慕课"教学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国内外"慕课"研究的相关要素,分析"慕课"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慕课"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邓新星 《世纪桥》2023,(8):63-6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已经慢慢成为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程中覆盖范围最大、影响力度最广的关键课程,必须抓住教育数字化发展关键契机,探索研究开展好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有效路径,可从强调教学内容逻辑和美感设计的平衡性,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互动的高效性,注重技术平台和方式运用的规范性三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政慕课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形式,对拓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青年学生思政慕课建设的必要性,以实践案例展示青年学生思政慕课的精细化课程定制,提出青年学生思政慕课教学实施流程设计策略,以期为开展青年思政慕课教学提供整体性的描述,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与兴起,将在线教育推向了顶峰,并倒逼高校教育模式变革。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尽如人意的教学实效,"慕课"模式的引入以及"翻转课堂"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好的契机。解读"慕课"模式、"翻转课堂"的基础概念,分析"慕课"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慕课"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具体教学路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9,(8)
<正>近年来,网络在线课程不断兴起,很多高校引入慕课,在各大学习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课。然而,在线课程教学兴盛的同时,高校付费刷课之风也逐渐盛行,甚至形成了灰色产业链。针对此现象,《科技日报》刊登文章指出,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加强对在线课程的规范管理,跟上在线课程发展的脚步势在必行,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保证。  相似文献   

7.
"慕课"作为网络发展和传统教育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理解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等方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接受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我们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借助"慕课"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理性认识"慕课"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定位,积极尝试探索混合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高校体育融入慕课教学的可行性,尝试分析慕课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合当前时代及教育整体的发展趋势,探索慕课的有效应用方式、应用途径.用辩证的方式看待慕课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利用慕课的巨大优势,融合线下课堂体育教学,让慕课更好地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整体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本文较深入地从整体性的视野探讨了高校两门主干课即“概论”课和“纲要”课的内在联系以及两门课程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概论”课和“纲要”课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具体思路,对“概论”课与“纲要”课教学衔接具有理论前引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讲授中渗透人生教育,从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慕课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授课方式,其"大规模""开放式"的特点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出口";其"资源共享""灵活多变"的特性使之在短短几年间风靡全球;慕课的迅猛发展正触动着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根基,并带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的角度分析慕课潮流带来的机遇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迪 《世纪桥》2014,(6):36-36
"慕课"被誉为继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技术革新,是呈现未来教育曙光的一场学习的革命。慕课简称"MOOC"或"MOOCs",它发起于世界众多精英大学,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性在线网络课程。自其2011年秋天风靡于中国各知名高校以来,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在未来形成一种没有国界的教育模式,"慕课"之风对现代共享课程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强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科学性、实效性及吸引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体化需求,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总体目标。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存在师资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到位等发展瓶颈。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入"专家讲座制",对于解决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难题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三门初级汉语口语课程,从课件设置、课程内容、课堂参与度和评价与反馈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慕课形式下口语课程开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三门课程均无实景模拟和参考教材,部分课程未设置文化因素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交流较少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口语教学要以教材为蓝...  相似文献   

15.
慕课     
《当代党员》2013,(9):3-3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是在线教育的高级形式。所谓“慕课”(MOOCs),颐名恩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  相似文献   

16.
慕课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而智能。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创新结合的一个产物,让高等教育模式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根本保障,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慕课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整合师资优势开设思政课慕课,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精准施策对标慕课平台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些举措是高校慕课实现变革与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曹晓玉  刘琪 《世纪桥》2023,(9):64-66
高校的教育教学宗旨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树人”,在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辅助下促使当代大学生端正价值观、强化世界观、深耕人生观,这是推进学生走向社会、立足岗位的坚实基础,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体现,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育的重要保障。要在“大思政”格局下持续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时效性,扩大高校思政课程影响范围,应紧跟“大思政”格局下的新要求,把握其中内涵意蕴,正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大格局为契机、以大担当为导向、以大视野为视角、以大变革为突破的课程体系构建,在改革中融合创新,在实施中驱动发展,为高校启智育人奠定基础,为社会人才输送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8.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结晶。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慕课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为未来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面对高校学生这个最活跃的群体,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注重结合慕课平台等优选慕课资源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慕课作为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全新的教学手段为教育公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现实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慕课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在克服慕课自身缺陷,解决慕课和思政课之间矛盾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给思政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9所"985高校"百度贴吧中"形势与政策"相关帖子的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普遍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完成作业为主要目标,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缺乏吸引力。因此有必要对形势与政策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