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及专业。机器人工程作为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环节中关键。基于传统自动化类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项目传授基础知识,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新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高校关于机器人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教育实践中将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有效途径,提出高校工科院系应以课程思政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标准化教学引领、党建引领的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建设有思想、有情怀、专业强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3.
张继春  路娜  李琦 《前线》2022,(5):17-20
元宇宙作为虚拟与现实交汇融合的未来世界新图景,具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深度融合的新趋向新特点。研究探讨元宇宙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审视元宇宙变革发展的巨大影响,深刻洞悉元宇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机遇,旨在推动元宇宙与人类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应用型高校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阐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各因素对教学成果产生的具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结合本课程与实际工程应用方面联系紧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分析“以学生为主,项目任务驱动为辅”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了项目化教学培养高素质安装造价人才的目标。由于预算定额存在地域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存在着教材选用困难、前导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专业技术体系隐蔽性强等难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主要以分析清单规则与定额规则的影响,BIM技术的影响及项目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及专业师资培养等方面展开分析与探索,以此试图得出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的科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文化类基础课程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难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以能力训练为主的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在工科课程中比较容易实现,而在文化类基础课程中却难以推广。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项目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土木工程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考核设计为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为高职文化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为了加强专业实践育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以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思想,课程安排上更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背景的设计训练。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创新以及优化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指标,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式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制作的兴趣。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能力,并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利用新兴的网络化、虚拟化教学手段,改变课程传统教学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的面向"新工科"的线上线下交叉融合模式的教学方法,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使课程教学能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新时代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当今社会对环境类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对环境类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针对目前环境类专业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创新性不足、应用性不强、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的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并做到专业实验内容的理工融合,达到多层次、强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同时具备研究创新及工程应用的能力,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复合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成慧祯 《山西青年》2023,(20):141-143
新工科专业建设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工科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师资建设有待加强与评价反馈机制尚未形成闭环等问题,构建了以“目标+过程”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创新能力教育模式,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双创”新思路,并对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环境设置、人才培养反馈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10.
遵从新工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的要求,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挖掘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教学目标。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线上预习—线下教学—线上巩固”,通过问题导向、校内校外实践和学科竞赛等方式多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冯荣 《山西青年》2023,(4):18-20
为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深度融合,针对目前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痛点,以Python课程为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地方高校计算机类课程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类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模式,在对Python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双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5个维度进行教学创新,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创新成效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2.
孔德鸿 《山西青年》2024,(6):108-110
为了贯彻国家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本文以“电加热工业锅炉综合实验”为教学案例,对过程控制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施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其间融入了“任务单”与“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创新思维,为工科类的实践教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产业学院教学工作要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作为教学导向,引导更多方主体参与到学校的共建共享共管中,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探索多种多样办学新模式,采取协同育人的新教育理念。新工科是由多种专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着重体现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新工科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需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突破口,分析目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站在顶层设计展开教学工作,优化完善教育设施,建立健全工科教育服务体系,使工科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优化改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鲜明价值引领等融为一体。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推进课程整体内容及规划,紧抓课程内容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解读,加强教学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价值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段光鹏 《求实》2023,(1):15-25+109
“元宇宙”作为由技术所营造的新型社会体系与数字生活空间,为推进中国特色“智能+”监督模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身体一技术耦合协同为基础、以真实一镜像主体交互为内容、以时空一思维边界突破为特征,实现了数字时代权力监督模式的创新。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以“共同在场”与深度沉浸体验、“心流状态”与具身社交网络、“虚拟化身”与认知心理调适为表现,在环境建构、互动方式、形态表征等方面呈现独特的运行机理。面对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存在的沉浸性与沉沦性对垒、主动性与臆想性角力、创新性与依赖性较量等风险,要从技术统摄、结构完善、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进新基建,形成监督新思路,探索伦理新观念,为权力监督“元宇宙转向”构筑发展基础、注重空间塑造、厘清核心表征。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新工科建设正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有:适应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新工科课程体系重构的需要,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适应工程教育改革新需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新工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需要,拓展思政课实践平台。新工科建设强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地方高校可通过新工科专业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孟利华 《山西青年》2024,(3):105-107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实际开发项目,采用“教、仿、做”三步骤及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结合“U+新工科智慧云平台”信息化管理展开教学,对课程设计教学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与改革。该教学模式巩固学生课程理论知识,规范项目开发流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现有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足的分析,以践行新工科育人理念为出发点,探索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教学的途径。研究如何完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开发契合各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要求的实验课程体系,把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理论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与此同时,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契合个性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9.
邓巧  杨卉 《山西青年》2024,(3):66-68
新文科建设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基于酒店实用美学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本文通过创新性探索,以期推进新文科建设步伐,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雪  郭宇 《山西青年》2023,(9):28-30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高校将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教育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型素质教育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作出调整。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线上教学资源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为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本文以高职院校“创新类通识课程”为例,融合线上教学资源、线下主题实践、构建翻转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强化学生实践拓展能力,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