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路板上一枚灰尘指纹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 ,盗窃电脑主机内的CPU主板、内存条的案件逐渐增多。此类案件现场勘察技术处理手段通常是有针对性查找主机机箱内侧遗留的指纹以获得案件线索。最近 ,在我辖区内发生的一起类似的盗窃案现场勘查中 ,一枚遗留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灰尘减层指纹的发现和提取方法 ,给此类案件的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盗窃电脑案件逐渐增多。此类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处理手段通常是有针对性的查找出入口、被翻物品上遗留的指印以获得案件线索,容易忽视电脑接线表面指印的提取。最近我辖区内发生2起类似盗窃案件,在勘查中,2枚分别遗留在电脑电线、电脑电缆线上的汗潜指印的发现和提取,给此类案件的勘查、痕迹物证的提取以新的启示,介绍如下,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整体分离痕迹在一些案件中大量存在,如抢劫、强奸、杀人案件中,由于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在搏斗过程中的撕打、拉扯,很可能在现场遗留有这种分离物;盗窃案件中,现场遗留或带走的纺织品分离物。因此,在现场勘查中应加强对此类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区中砸汽车车窗玻璃,拎包盗窃财物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笔者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省咸宁市和武汉市江夏区,发生此类案件就有数十起。案件多系流窜作案,案犯2人结伙在甲地作案,作案后逃往乙地。作案时,一人驾驶二轮摩托车在现场附近接应,另一人持弹弓用钢珠射破汽车玻璃后拎包迅速逃离现场。逃往乙地途中,将包及包内其它物品丢弃。由于流窜作案,加之案犯具有一定反侦查伎俩,因而破案难度较大。即使现行抓获,也很难有证据来锁定其犯罪。因此,在此类案件现场勘查中,如何发现和提取案犯作案时遗留的指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l案件简介某El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经过勘查,现场没有提取到嫌疑人的指纹和生物检材,只在中心现场地面上用静电吸附器提取清晰、完整的足迹一枚。经检验疑为嫌疑人左脚平面足迹(见图1),案发后一周犯罪嫌疑人甘某被抓获,在甘某的住处发现一双与现场遗留足迹花纹一致的平底运动鞋(见图2,图3)。但甘某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为了查明真相遂对提取的鞋子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6.
1案件简介 2004年1月5日,福州市某广场发生一起入室撬保险柜盗现金案件,在勘查现场时,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六角形红色钢制撬棍(见图1)。该撬棍刃口为扁刀口形,撬棍边缘为等边六棱形。经实验室检验在撬棍上发现一枚指纹留在撬棍的A、B两面上(见图2)。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现场指纹进行查询的工作中,由于指纹管理人员不直接参加现场勘查,对现场指纹分布、遗留情况的掌握有局限性,而指纹管理人员所面对的检材主要以现场照片为主,部分现场指纹照片与原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现场指纹入库前对指纹乳突纹线、方向、变形情况的分析判断,会直接影响到特征点的准确标注,也将直接对查询、比对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杀人案件现场提取的血指纹,由于受遗留客体、手指粘附血渍量、受力等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变化。因此,在现场指纹入库查询前,应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以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 2008年10月4日20时许,京广铁路线某区间一铁路桥上电缆盒内信号电缆被割断3根,造成铁路线信号中断,影响49趟列车运行。经勘查,在现场遗留的电缆线断头上用502胶薰显提取可疑指纹1枚。10月26日,对中查获的周某、李某2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指纹比对,发现周某左手环指指纹与现场电缆断头上提取的指纹大部分细节特征相吻合,但由于周某捺印指纹中出现的指头皱纹在现场遗留指纹没有反映出来,且指纹纹线细节特征间相互距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现场勘查中,常常会遇到遗留在疑难角度客体上的痕迹物证。如:罪犯跨越阳台时,在阳台间隔墙外竖直面上遗留的加减层指纹;罪犯揭瓦入室作案,在房屋梁檀上遗留下的加减层指纹等。对这类客体上的痕迹需要在现场进行拍照提取。而现有的摄影器材,无法将痕迹拍摄下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研制出一套拍摄此类痕迹物证的简易器材:即“U”字型二次反射镜。  相似文献   

10.
1案例案例1:2001年2月24日,本市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现场勘查时,由现场出入口南阳台窗户下框,用炭黑刷显提取箕形指纹一枚。经指纹档案库检索出马某的指纹材料,比对时发现马某左手拇指个别特征分布与提取指纹基本相同,但是中心花纹左上角存在着差异。综合现场情况分析,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在攀爬过程中,手指用力和移动使遗留指纹发生了局部变形所致。并不影响两者的同一认定(见图1)。图1嫌疑指纹与样本指纹比对案例2:2001年10月28日,本市某小区内发生一起杀人案,一位妇女被人杀死在租住房内。现场勘查时,在中心现场的一个衣橱…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以来,上海地区对被害人利用胶带实施捆绑的恶性案件呈多发的态势,仅2009年1月至7月本区就发生6起,该类案件往往直接提取的痕迹较少,但现场上都会遗留有粘在一起的胶带,而在胶带粘面上指纹的遗留几率都较高。对现场提取的胶带的处理,基层技术员一般采用碳素墨水来显现粘面指纹。  相似文献   

12.
人工直接比对法 此法分两种:一是指将现场提取的指纹直接与捺印的嫌疑人指纹进行比对。此方法多针对嫌疑人范围较小的现行案件的现场指纹。例如对一些经勘查确定为内盗的现行案件,可以直接将纳入排查范围内的人员捺印指纹比对;二是案件现场提取的指纹比对条件太差,或特征干预不规范,可能进入不了比对结果候选范围。当现场指纹比中嫌疑人后,根据现场指纹编号原则,将同一地区相近时间段内的现场指纹在计算机屏幕上逐一调出,与嫌疑人捺印指纹比对,因工作流程类似人工翻档,故命名“人工”比对法。  相似文献   

13.
1 案件资料 1.1 案件简介 2004年12月8日,昆明市水利局后面铁路边发生1起伤害致死案,致1人死亡。经过技术人员对案发现场认真仔细的勘查,发现现场遗留有凶器匕首1把,匕首外套有木质刀鞘1个。通过磁性粉处理,从木质刀鞘上提取到指纹1枚。  相似文献   

14.
郭勇  郑杰 《刑事技术》2009,(5):26-26
近年来,犯罪分子破坏变压器以盗窃铜线的案件时有发生。而铜线圈缠绕于硅钢片上,浸泡于变压器油中,犯罪分子将铜线圈盗走后,遗留在现场的硅钢片上可能会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油性指纹。传统意义上所称的油手印或油脂手印,指的是人手指、掌皮肤在粘附了油脂之后接触物体,在其表面所遗留的印痕。这种情况下,只有手印遗留部位才有油脂,而且多分布在乳突纹线上。而本文所涉油性指纹由于其遗留过程的特殊性,在指纹及其承痕客体表面均附着有油脂,乳突纹线及小犁沟对应部位物质基本没有差异,手印以浅表立体的形式遗留在硅钢片表面。笔者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利用紫外反射照相进行拍照同定是提取此类手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案件简介2004年7月16日上午,某工厂职工林某某被人杀死在某公路上一桑塔纳轿车内,后排座坐垫上遗留大量血迹。现场勘查中,在轿车车内后排座位左侧坐垫表面发现一枚指甲碎片,经拍照后实物提取。对现场水泥路面进行勘查,发现在轿车外的水泥地面遗留有大量滴溅血迹。尸表检验发现  相似文献   

16.
1.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物品投毒案件的侦查,首先要确定投毒药物。必須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的剩余物品及受害人本身的材料,包括呕吐物、抢救过程中的洗胃液、检验尸体提取的胃组织内溶物等,检验分析确定毒物,是确定投毒案件性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从因果关系入手,提取嫌疑人家中的嫌疑工具投毒案件,受害人与嫌疑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要求受者要提供准确的怀疑对象,提取犯罪嫌疑人家中与现场勘查分析的同类工具。对工具内的残留物质马上进行检验分析。 1997年12月8日晚,南安市筠阳镇昌溪行政村月塘村3户人家6口人因吃了别人投放在家中厨房的桔子而中毒,经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仔细勘查现场分析得知是案犯用注射器将毒物注入桔子中。通过三家被害人提供的共同嫌疑人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的不断提高,在大多数的现场经常发现手套印痕,对于这样的现场,技术人员切记不要放弃指纹痕迹的勘查提取,在确定是作案人所遗留后,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去工作,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一般盗窃案件因果关系不明确 ,流窜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 ,加上当前警力有限 ,所以单靠传统的侦查模式 ,一般很难突破。但是一般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偶然性很大 ,反侦查意识较差 ,遗留现场指纹的可能性更大 ,并且作案目标明确 ,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指纹很容易被发现、提取 ,所以对于一般盗窃案件利用现场指纹突破的可能性就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侦查破案的科技含量 ,成为查破一般盗窃案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中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查中比例的91% ,被盗现金、物品价值在 5 0 0 0元以下的一般盗窃…  相似文献   

19.
及时有效地提取与检验命案现场的生物物证,对命案侦破及案件审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47例命案现场生物物证的提取及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生物物证的现场遗留情况及特点,以指导命案现场勘查。  相似文献   

20.
陈林 《刑事技术》2011,(2):72-72
1案件简介2009年6月份以来,某县城区连续发生多起撬防盗门入室盗窃案,犯罪分子进入室内大面积翻动,涉案价值近百万元,技术人员经过现场勘查,在"2009.12.18"盗窃案中提取犯罪分子遗留指纹一枚(如图1)。在随后的侦查工作中,专案民警抓获了流窜到该县以李某(男、36岁)为首的盗窃团伙,但李某等拒不供述犯罪事实,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