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营造和谐政治文化,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构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理性对待强势及弱势群体,使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实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环境背景下,加快人民政协信息化建设,实现人民政协与网络参政的有机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机制与网络参政具有良好的契合性.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协商式民主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充分应用网络参政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已经在当代中国兴起并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人民政协可以在整合公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为政协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国家应加快人民政协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促进政协工作的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人民政协向协商民主组织发展,使其更多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公民政治文化涉及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的内容,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政治文化归根结底的作用就是促进"和谐".要建设和谐的公民政治文化,关键在于推进政治社会化,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新闻媒体以及党和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育英 《学习月刊》2014,(20):74-75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是社会成员的基准性身份和角色,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中国公民意识还比较薄弱,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西周 《求实》2005,(5):67-69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步骤;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政治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文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政治参与动机强、政治参与情感深、政治参与道德高及政治参与价值观明确等为重要前提,是构建政治生态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着重抓好民本工程、社会阶层结构整合工程、政治系统完善工程及政治教化工程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包括政治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文化生态和谐等方面的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以政治参与动机强、政治参与情感深、政治参与道德高及政治参与价值观明确等为重要前提,是构建政治生态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着重抓好民本工程、社会阶层结构整合工程、政治系统完善工程及政治教化工程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和主要渠道。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对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就国家、地方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目标、任务的提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发展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换言之,公民社会的客观存在与现实运动,是中国执政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动因."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最具基础性的就是公民社会的成长.因为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公民或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外来词汇,在西方国家也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政协章程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按全国政协“全面把握政协章程精神实质”的要求,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政协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政协的性质、职能内容和实质,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 ,自身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对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密切注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价值原则的统一,既坚守国情党情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又切实体现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先进性要靠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员意识是发挥模范作用的基础,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遵纪守法是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体现,共产党员要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张书林 《学习论坛》2007,23(11):19-23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根植于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成功实践和党成立以来对巡视制度的理论探索。从价值上看,党内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纯洁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机制。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一制度,使这一制度的内在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一、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历史。就是通过履行职能。实现对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历史人民政协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产物。现代中国经历了通过建立并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把最大多数人纳入人民的范畴共同奋斗,并且在建国后使之享有人民民主、成为国家和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共党史校勘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党史文献校勘校勘的对象一般是文献资料 ,即手写、手抄及各种印刷的文献资料 ,也包括刻写的及视听型的文献资料。文献在写、抄、刻、印等过程中 ,往往因为各种疏忽造成字、词、语句的错讹 ,甚至错简 (错页 )、脱简 (脱页 )等 ,必须进行校勘 ,订正讹误 ,保持文献的正确无误。中国古代文献流传的技术现在看来较原始落后 ,初为抄写 ,继为雕板 ,后为活字印刷 ,故而文献中的讹误不少 ,古代学者把校勘视为读书的第一步基础工作。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序》中说 :“欲读书必先精校书 ,校之未精而遽读 ,恐读亦多误矣”。不校书 ,读的书就…  相似文献   

20.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文章认为这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