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当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智力支持不足、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不足、传统文化特色不突出、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困境。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和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特色资源并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形成产业,同时,还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2)
历史名人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江西拥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开掘历史名人资源,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精品模式,既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又可变资源为文化旅游资本,变潜在经济价值为经济价值。名人级差理论及其效应,决定了重点开发高位次名人资源,加强建设名人品牌,是江西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发展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渠道。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乡村旅游最大魅力所在,要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使特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让活的灵魂支撑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贞丰县纳孔布依村,南面有旖旎的三岔河自然风光静候,东面和北面有溪水桑田环抱,再加上纳孔村自身的布依民族文化传承,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可以充分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自身民族文化、土地资源,把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转化为村民们的财富,实现习近平同志在贵州提出的"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一、乡村旅游开发概况在国外,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5.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08,(7):20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螺髻山景区依托绿水青山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传承了传统文化,富了当地百姓。  相似文献   

8.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 ,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必须用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 (包括经营性文化和非经营性文化 )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用保护、传承、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来支撑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钟金贵  姚秋容 《世纪桥》2013,(10):72-74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脱胎于中国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仡佬族傩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以祈福纳吉、圆满人愿为目的、兼有巫教祭祀仪式、戏剧表演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仡佬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当前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仡佬族傩文化资源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传承与保护仡佬族傩文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脱胎于中国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仡佬族傩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以祈福纳吉、圆满人愿为目的、兼有巫教祭祀仪式、戏剧表演等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仡佬族文化中独具特色。当前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仡佬族傩文化资源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传承与保护仡佬族傩文化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贵州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定位:是建设一种促进贵州各族人民奋发选取的新型文化;是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创新:是“人的建设”;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构;是乡村文化生态的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黔东南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生产红色文艺精品是当然的选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3.
田俊 《理论与当代》2008,(11):47-49
自2005年以来我省举全省之力推出“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挖掘和传承厚重的民族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我省精神风貌,打造了我省文化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的任务。充分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2,(15):9
旅游业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奇兵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坚持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与扶贫攻坚、农村就业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取得了突出成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在这方面,"贵州模式"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乡村旅游成为世界旅游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介于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一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一种旅游发展理念。它利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既是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在风景优美、民族传统文化富有特点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16.
时代背景下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军 《世纪桥》2013,(11):91-92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巩固和扩大红色文化旅游阵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寻回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激励我们在新的时代开拓创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同时,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生态盲目性、掠夺式的开发,走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对于传承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江苗寨在长期实践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在理清旅游开发模式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探寻西江苗寨通过旅游开发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一、西江苗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历史演进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肇始于20世纪80、90年代。初以苗寨居民的自发旅游接待为主,游玩者多为当地村民,一些从事民族文化、历史研究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西江。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上,旅游已发展为最大产业。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仅国内少有,世界上也少有。同时,贵州又是经济落后的省份,许多人还未解决温饱问题。如何适应世界旅游业大发展的趋势,把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村民的脱贫奔小康结合起来,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呢?贵阳市花溪镇山村抓住镇山列为“省级民族文化保护忖”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实践.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今年9月,笔者前往镇山.作了一个调查。省政府命名的“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位于贵阳市南21公里,地处花溪风景区至天河潭风景区“四点…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发展——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的闽南文化费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包含了戏曲艺术、民俗、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建筑文化、家族制度乃至现代企业品牌文化等诸多内涵.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发展旅游产业是保护、开发和利用闽南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晋江加强旅游管理,开展旅游资源宣传,进行旅游规划,利用对台优势,促进了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要处理好闽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促进整体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推进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发挥闽南文化优势,深化闽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晋江的旅游竞争力,推动闽南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闽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开发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但是 ,旅游业在给新疆这个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给新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 ,处理好新疆经济发展与开发新疆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新疆经济增长同新疆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 ,使新疆的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在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