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的媒体和学界,农村流动人口问题素来被分割为两部分来讨论:即流动和留守。这当然与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其生活空间的分隔有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初期,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流动这一面,而留守这一面通常很少被论及。所谓农村"三留守"问题的提出,最初的着眼点也仅仅在于讨论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的劳动力流失对于农村和农业本身可能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个案,对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制度进行分析,发现以地方政府为主进行的养老保障统筹直接弱化了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但强化了养老保障的地区间分割。虽然在地区内缩小了城乡福利水平的差距,但实际上是加大了地区之间养老保障收入的不平等。这种“福利地方”意味着社会保障在国家范围内的“碎片化”状态的持续,将会对一个地方的人口规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及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正奎 《中国减灾》2012,(17):18-19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2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近2.3亿,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和发达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体制的演变及其流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起升 《前沿》2010,(12):8-11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总策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重工业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国家对农业采取强制积累的政策,集中使用资金来加快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国家还做出了压低农产品价格、低价分配城市福利、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从而形成了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就业体制也由此形成。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现阶段的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还相当滞后,有些体制性与政策性障碍没有得到根本破除。尽管相当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进入了城镇,但他们在城镇中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令人担忧,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还难以实现真正平等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已不仅仅是一个财产关系概念。它还是一个内涵着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兵役制度、以至政权建制等的社会学概念。这主要表现在: 户籍制度,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城市各种所有制形式,把我国公民区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两大类。这使得城乡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等。随之现出了本质性差异。在传统农村集体所有制范围内,农村人口在形式上根本就不存在社会问题,农村人口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几乎是以一种自然过程的必然性实现的。然而,农村人口想越出农村一步,实现“农转非”而在城市就业定居,就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高帆 《探索与争鸣》2022,(9):67-77+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趋势相互交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化相对减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而数字和绿色经济崛起则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双刃剑”效应。新时代我国应基于三大历史性趋势的交汇特征,因势利导地完善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向、城乡劳动力流动基础、城乡空间分布、城乡部门产业特征、城乡部门功能定位等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