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华侨华入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出访海外乡亲所在地成为闽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也经常前往闽粤祖籍地探亲、投资或考察.同时,侨乡民间也通过复办侨刊乡讯、恢复民间组织等,与海外华人社团建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侨乡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研究的瓶颈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撑.郑一省教授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一书力图从侨乡研究最薄弱的理论环节入手,在"网络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重网络"概念和理论,对海外华人与侨乡关系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新探索,"从理论上弥补了侨乡研究的不足",也对推动华侨华人学科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早于中国其他许多地区,这是与侨乡的特点相关联的.闽粤侨乡由于邻近东南亚地区,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的获得比中国其他许多地区来得方便、快捷.当中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时,一些新的思想、经营理念便随着东南亚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投资或探亲被带入了当地.可以说,在当代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过程中,东南亚华侨华人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崛起对东南亚区域以及当地的华侨华人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变化的学术与政策意涵?具体来说,这些问题涉及三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主体: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自身,东南亚华侨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国的角度和立场。本文认为,中国的崛起及其与东南亚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成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变迁重要的外在因素,并通过国内政策而内化。当今及未来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既面临众多的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对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所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增进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乃至改善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华侨华人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在国外开展得不多,在国内更是罕见。今次广州华侨文化基金会与几个单位邀集大家开会进行专题研讨,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过去着重研究华侨华人经济,较少接触华人文化方面的研究,这里仅就自己对华侨华人文化的几点粗浅看法罗列出来,以便抛砖引玉。一、华侨文化与华人文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但扎根于神州大地,也远播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人口的大量向外迁移,中华传统文化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从早期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通过文化、对外援助和参与区域合作机制等方式积极开展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侨华人是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特殊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排挤打压,但近年来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整合华侨华人的优势资源,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有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5,18(1):73-78
本文指出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对于华侨华人研究日趋关注的现象,认为这主要是由持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认识引起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侨华人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对于华侨华人"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侨华人作为移民群体所具有的个案意义,从而引发对移民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关于华侨华人研究的政治敏感性,并拓宽华侨华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华人认同东南亚社会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南亚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地区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中,广大华侨华人的价值取向与归属观念的变化尤为突出。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地华人认同并逐步融合于当地主流社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人口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及影响因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应被视为新华侨华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约3500万,美国华人有330万,加拿大华裔有120万.美国和加拿大新增加的华人人口中,新华侨华人约占2/3.加拿大的新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移民基本上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从1970年开始,华人集中而居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日渐明显.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但是,新华侨华人中贫富差别严重.影响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的因素有:美、加、中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放宽了对移民出入境的限制;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其职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7月,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以丛书之十五形式推出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李明欢教授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引人注目的一件事。该书总凡860页,共计70余万字。单论量而言,就已足见其相当分量,但该书出版的意义显然还不啻如此。“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此言是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界用以形容华侨华人分布之广泛和生存力之顽强的常见表述。然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研究”,则可以说是得益于《欧洲华侨华人史》的出版才有更完整的体现。因为,在该书问世之前,国内已…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非关系的全面提升带来了双边民间交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非洲工作、留学和生活。目前非洲华侨华人已达百万人之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劳工移民、创业移民和过境移民。他们在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零售等各行业日益活跃,为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得到大部分非洲民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但与此同时,华侨华人自身封闭的生活习惯,西方媒体的煽风点火,以及所在国的政治和党派斗争都阻碍了华侨华人积极有效地融入当地社会,从而为自己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非洲华侨华人也面临着自己的生存困境,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与当地族群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侨秘密会社在海外的建立同华人移民迁移海外有密切的关系.海外华侨秘密会社先在东南亚地区出现,后来随着华人向世界其它地区迁移,华侨秘密会社便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古巴等地陆续建立起来.海外华侨秘密会社具有人数众多、与中国本土联系紧密、主要从事经济活动和内部的帮派性等特点.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侨秘密会社发生了演变.华侨秘密会社的社会实质是:它不仅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组织,也是男性型和特殊的小圈子联合体,而且还被确认为是一种社会的反抗组织.  相似文献   

15.
华人是法国境内移民数量位居前几位的外国群体,在法国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至今成立了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是一个以女性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透过参与或领导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事务、利用中外节日举办或参与庆典、组织或受邀参与联谊交流、接待迎接中国政府领导与企业来访、关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务等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情感交流联系的基础上,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海外侨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印尼华人参政问题: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印尼独立前 ,华人社会中存在着 3种政治思潮。随着印尼的独立 ,大多数的华侨成为印尼公民 ,许多华人领袖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 ,保护华人的利益。在 196 6年以前 ,华人建立了种族性的华人政党 ,政治活动相当活跃。苏哈托掌握政权后 ,华人只能参与同化性的政党及压力集团。苏哈托政权垮台后 ,华人在民主改革大环境中 ,积极参与当地政治生活 ,组织政党和社团 ,为争取公民权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洲华侨华人在数量与规模上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同时由于语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华侨华人在非洲面临很多困境与问题。据此,本文基于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以博茨瓦纳的华侨华人为例,探讨华侨华人在非洲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展望未来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尊敬的各位学界前辈、同行:1927年暨南大学成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这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机构。为纪念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将于2017年7月在广州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现将具体活动内容通知如下:一、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暨第二  相似文献   

19.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先生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了研究;在对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中,他十分强调对华人移民生活背景的分析,从文化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分析是其主要特色。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即中国和移居国的政策对华人移民的影响、华人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认同、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华侨华人的具体知识,更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洋洲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随着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领域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综述梳理和评述了有关大洋洲华人史的演进脉络与华人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二次大战前为第一阶段;二次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70年代末以来为第三阶段。纵观大洋洲华侨华人研究,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力量有待加强;(2)经过深入研究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著较少;(3)对大洋洲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研究程度明显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