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那么,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真理,也必然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辩证唯物论关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的原理,其意义就在于,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前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多样化是核心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多样化价值观中居中心地位,对社会具有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体现了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包容性的统一、现实价值与目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普遍价值观念与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统一、先进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 80多年奋斗的历程和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实践都充分证明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引领历史前进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忠实代表的实践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正是由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4.
王福生 《理论前沿》2007,493(4):9-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始终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相对性与绝对性、高效性与公平性、均衡性与非均衡性、整体性与区域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关系,增强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静态物权归属的绝对性与动态物权利用的相对性构成物权状态;物权利用的社会性决定了物权社会化,给物权利用负担义务的限制是社会化的基本形式。社会化的功能是内化物权利用的经济负外部性,其目标是保障社会公平的公共福利最优;物权附属权利又负担义务的物权制度二元结构的建立是社会化的基础。众多公法对物权利用负担义务的依据只能是宪法,限制物权利用的广泛性和根本性决定了宪法设立的必要性,规定物权利用负担义务是世界现代宪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当两者冲突且不可回避与两全时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必要性与绝对性.集体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体现了共和国选择集体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集体主义在理论层面和实践领域都存在缺陷,这些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能动作用 ,是通过统一战线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 ,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 ,驾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推动其运动、发展、前进 ,从而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表明人是"现实的人",主体价值是人民主体性的核心,自主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特征,人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民主体性实现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之间是一个历史共生过程: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及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等催生了人民主体性生成与发展;实现人民主体性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前提和结果,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从绝对到相对论犯罪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世界充满着矛盾”这一辩证原理论述了犯罪存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10.
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与现代法治精神既有冲突又有契合,但冲突的相对性与契合的绝对性决定了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能够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打破制约照顾同盟者利益工作的现实困境,需要从以依靠政策为主向以法规与政策手段并举转变。其实现路径是将同盟者应被照顾的利益尽可能地转化为法规上的权利和义务设定,建立明确的权力、权利和责任关系;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制定"同盟者利益清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战后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性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新的焦点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作者提出,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和平发展是国际社会对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国际性调整的结果;当前,随着现代科技为主导的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一轮国际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矛盾冲突必将会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展开。要保持世界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社会必须针对新的焦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性调整,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确定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与否,70年代末期,苏联理论界仍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基本矛盾范畴不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矛盾范畴表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根本不相适应,这个范畴是在研究对抗性矛盾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这种对抗性在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为我们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新的素材。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思考和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而在他的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突出的辩证性特征,表现为它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目标性和过程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个体性和群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与逻辑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和科学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性特征,才能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辩证法,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这是深入改革的关键。其理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前提,必须同步发展;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必须同步发展;从改革的实践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前提。要探讨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应首先考察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 各种各样的领导活动,都由以下几个基本方面(要素或环节)构成: 1.领导者。指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物权与债权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债权的相对性和物权的绝对性,而在于二者权利内容的实现方式不同。我们不能把物权实现过程中他人不得干涉物权的实现与债权内容的实现方式即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得出物权具有对世性而债权具有相对性的结论。对于特定的物权,由于其缺乏权利外观,其对抗效力几乎弱化为债权的对抗效力;对于特定的债权,由于法律赋予其权利外观,其对抗效力几乎强化为物权的对抗效力。  相似文献   

19.
军队形象是军队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军队形象的形成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密切相关.军队形象是美誉度与知名度的辩证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辩证统一;主体表现与客体反映的辩证统一;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辩证统一.良好的军队形象,对内部具有凝聚功能,对外部具有吸引功能,对社区具有协调功能,对社会具有示范功能,对敌人具有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和在此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状况和真实关系进行观察、思考和理论分析,指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有三大表现形态: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