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文化人类史学家斯温说:"人类和下等动物生 活方式之间的一种区别,就是他们关于生命的起源和永 恒的可能性的兴趣的不同。没有直接的证据告诉我们, 动物对于这些事情发生兴趣。但是人类却时常探求关于 他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人类未来发展诸多难题的丰厚精神遗产,继承这份遗产,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资源,是目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精神,凝聚着人与现实关系,人类自身发展的种种合理思考,它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陆华 《唯实》2009,(5):25-28
黑格尔在构建其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法哲学原理》的最后部分,提出了“世界精神”这一理念,旨在寻求一种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理论基石;而20世纪末最早由宗教界人士提出,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的“全球伦理”亦在试图构建一种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框架。两者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在追求一种“普遍的善”,都在寻求人类未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人类世代绵延而创立的文化之河,可谓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一般说来,人类文化是由知识(智力)层面的文化精神与观念层面的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它们  相似文献   

5.
永佃权是古罗马的一项他物权 ,是用支付租金的办法长期地或永久地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永佃权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并被许多国家借鉴和采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用永佃权改造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赋予农民对土地长久的权利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张玮 《世纪桥》2012,(3):110-111
历经世代人的拼搏膜拜和丰富创造,体育文化早已不是最初的为了生存而"体育",更多的是为了精神享受而"体育",这里的精神享受不仅包括体育带给人们的娱乐上的享受,更包括精神品质、人格魅力上的享受。特别是后者,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与其说体育是对战的精彩,不如说是一次文化上的革命、精神上的洗礼。当精神成为一种文化,体育精神便成为了精神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要分清两种与时俱进:一种是作为人类思想发展的客观进程的与时俱进;一种是作为人的自觉精神状态的与时俱进。前者是通过一种思想体系否定另一种思想体系的方式,把人类思想推向前进的;后者是通过一种思想体系自身的自我否定,把人类思想推向前进的。作为人类自觉的精神状态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源、基本内涵进行深入阐发,并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并非只是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中所要倡导和实践的精神。应该说,科学精神是人类前进的普遍精神,是人类在自身长期发展中凝结起来的不迷信、求实证、求创新的探索精神,它是与迷信和盲目守旧的状态根本对立的。科学精神如同火炬,一直照亮看人类前进的道路,我们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走在人类发展的前面,就要全面发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说到底,科学精神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是求实精神与批判精神的有机结合。科学与迷信作为两种对立的存在,早就贯穿于人类的发展中,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从一种发展走向新…  相似文献   

9.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革命精神自然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挫折与奋进、苦痛与辉煌的奋斗史,发生了太多值得回味和永久纪念的重大事件,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撼人心灵的英模人物。革命精神贯穿党的整个发展历程,在党的历史中如钻石般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无穷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信仰,构成了当代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新名词——"工匠精神",让人耳目一新,其目的就是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何为"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  相似文献   

11.
张敏 《世纪桥》2023,(7):36-38
精神动力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号具有能动作用,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红色基因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作为高尚精神的凝结,它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与作风等精神动力,对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对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精神动力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保民 《唯实》2009,(6):63-67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工具,在规范人们行为、调控社会秩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法治是迄今人类社会所能建构的相对理想的一种制度安排。但是,法治也是一种存在诸多局限的制度文明,其是在推进法治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一座传统村落各有其特色,留存和传承也没有保险模式可循,要找到保护和开发的最佳平衡点,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其实,目前已经发现和仍在不断发现的传统村落历经沧桑能留存至今,除了环境、交通等客观条件使得它们幸免于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与当地村民的生活起居和精神生活仍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丁蕊 《党课》2006,(8):65-67
回首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始终与能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地球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地球资源枯竭的危机也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逼近,从人类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供长期使用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这时,太阳能就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与传统能源不同,太阳能有着无公害、无枯竭危险、就地取材、能源质量高、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未来社会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5.
论崇拜英雄     
古月 《共产党人》2005,(10):54-55
崇拜英雄之精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人类内心深处圣洁感情的流露。崇拜英雄不是崇拜武力、崇拜权力、崇拜金钱。英雄是各式各样的出类拔萃之人。英雄由历史创造,也创造历史,他有敏锐的感悟力,能把握历史的必然性。英雄本质上有伟大人格,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和实践者。英雄能够代表某种真,某种善,某种美。  相似文献   

16.
<正>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兵,到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榜样,雷锋以其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从“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坚定信仰,到“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赤胆忠心;从“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的助人精神,到“永做革命的螺丝钉”的敬业态度;从“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刻苦品质,到“生活好来别忘本”的朴素作风……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7):5-5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林健 《探索》2006,(5):138-140
在西部农村,长期积淀的价值趋向、思维定势和社会心理已逐渐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致使教育发展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深层支撑。只有立足于文化的变革与建设,立足于人的现代化,才能给西部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带来精神的支持和长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物品或商品,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经过历史洗涤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与意义胜过任何一种财产。在现代文明和工业全球化背景的强力冲击下,在遗产“申报热”甚于“保护热”的现实功利下,作为文化遗产资源大省的四川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20.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同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思考对象。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在于认识,换句话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一种再认识。对于认识的再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认识对象,这就是认识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