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党课》2013,(24):32-3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8)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它看似无形,却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兼收并蓄、创新超越,成就了独具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张晓光 《前线》2016,(12):17-1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兴盛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针对文化自信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  相似文献   

5.
刘力 《新长征》2010,(12):56-57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纵观世界发展史,一个国家的兴盛辉煌,背后都有灿烂的文化作支撑。经济强盛与文化繁荣交相辉映,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4,(1):32-3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特别指出,沂蒙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总书记的一番讲话,值得体味,发人深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堪称中华文明的血脉之源,而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使山西人民形成了耕读传家、勤劳致富的优秀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深入挖掘山西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发展山西,振兴山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之后,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又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6)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战略,并制定了建设文化大区纲要;2011年提出了从民族文化大区向建设民  相似文献   

10.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4,(15):62-6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先哲,老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什么?其留下的《道德经》所呈现的深邃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期阳明茶座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刘康德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同步小康的实现。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弘扬贵州人文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非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4,(1):26-29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作为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过长期的积淀,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只要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兼容并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始终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那么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无比清晰、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5,(8)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根本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筑牢文化根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实现中国梦筑起不倒的精神长城。重新审视筑牢文化根基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纵观中  相似文献   

17.
主编按语     
<正>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他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缘水而居,不耕不稼",水孕育了中华文明,催生了华夏民族,塑造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品格。"上善若水"是两千年前老子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它源于人与水的互动,塑造了人民对水的认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新时期、新阶段赋予北京市文化建设新的契机。适应当前文化繁荣发展的需求,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各种封建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衡阳市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促进衡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