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楚英 《两岸关系》2023,(3):43-44
<正>2022年“九合一”选后,民进党当局完成党务与行政团队改组,党内派系生态与权力结构出现新变化。目前看,蔡英文与赖清德“两个太阳”的明争暗斗成为该党派系斗争主线,“新潮流系”“英系”“正国会”“涌言会”“苏系”“绿色友谊连线”等派系各拥其主,围绕2024年“台湾大选”提名与行政资源分配,展开了新一轮残酷厮杀。  相似文献   

2.
败选后的民进党随着蔡英文卸任党主席职务,内部陷人严重的权力角逐与争夺。特别是随着5月底党主席改选日期的逼近,党内各大派系及重要山头相互角力与相互牵制的态势不断明显,民进党开始弥漫一股山雨欲来的诡谲气氛。民进党内部围绕党主席改选所展开的权力争夺大战,不但使民进党内部的凝聚力下降,而且也会伤害其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3.
吴宜 《两岸关系》2008,(6):14-16
今年以来,民进党在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大选举中相继落败,全党上下陷入空前低迷、涣散和混乱的状态。5月18日,代表“务实派”和青壮派势力的蔡英文当选党主席后,党内乱局得到缓解、土气有所提振,但民进党要对党内路线、派系、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根本改革,实现务实转型,还将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民进党派系斗争加剧,基层频现分裂2024年“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因派系利益分赃不均在部分县市出现分裂,相关势力各拥其主,彼此攻讦不断。嘉义市,“英系”王美惠争取连任“立委”,“绿色友谊连线”黄露慧任市党部主委,负辅选之责,两人曾多次竞争公职,嫌隙由来已久。王先成立“信赖之友会”,作为当地支持赖清德的团体;黄后成立“信赖台湾后援会”,与前者互别苗头。双方矛盾不断,被认为恐影响王的选情。南投县,“英系”蔡培慧争取连任“立委”,该党地方派系代表、前水里乡长陈癸佑宣布以无党籍参选“立委”,使绿营面临票源分散危机。  相似文献   

5.
林义雄是早期台湾党外阵营里,最后一位入主民进党中央核心的“大老级”人物。据称,他以“无可置疑的道德形象”、超派系的鼎盛人气,成为民进党成立以来最受党内推举的党主席。在其4年的两届任期中,使民进党达成执政目标。之后,他选择重新以一名民进党普通党员的身份,继续在社会运动中宣扬其一以贯之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5月27日,喧嚣多时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落下大幕。这次选举参与人数较多,各个候选人背后牵涉到的派系关系也相当复杂。同时,本次党主席选举被认为关系到2016年谁能代表民进党出战台湾大选等党内权力重组的重大安排,各个派系均厉兵秣马,力求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故而选举争夺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7.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8.
民进党选出新主席,蔡英文以七万三千多票击败辜宽敏的四万九千票,蔡同荣早已宣布退选转而支持辜宽敏,但他还是得了近六千票。这是一场新潮流系与反新潮流系的对抗,蔡英文虽然赢了,不过党内的基本教义派,即辜宽敏、蔡同荣同盟势力,再加上游锡堑派系等,还是稳守住42.8%的支持率。新潮流拱出蔡英文做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蔡英文进入第二任期以来,表面看来回锅民进党主席后似乎独揽党政大权定于一尊,实际却是处于党内派系索求博弈之际如履薄冰,其中暗算倾轧的草蛇灰线,从其近期的数波人事布局和党职选举引爆争议便可见端倪。民进党各大派系与蔡英文所争夺的,不但是党内权力利益分配的主导权,更是关乎台湾未来政策路线的话语权。而民进党政治生态的不断演变,也正裹挟台湾政治社会朝"绿色独裁"方向持续偏移,若蔡英文提前跛脚,台岛内外政策路线恐将更加极"绿"化。  相似文献   

10.
赖锦宏 《台声》2011,(2):39-40
台湾五市选举结束后,民进党主打“十八趴”,没想到国民党反其一击,踢爆党主席蔡英文也有领“十八趴”。民进党2012年卡位战,原本一路领先的蔡英文掉入“十八趴陷阱”,虽然后来声明放弃,但“诚信”普受社会质疑。当年放弃“十八趴.”的民进党执政时期台“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恐怕暗自庆幸;这样一来,民进党内竞争似乎又回到起跑点。  相似文献   

11.
正派系争斗向来被视为民进党内的"生存日常"。今年初以来,赢得连续执政的民进党就相继传出"洪酬庸事件""苏系新系翻脸""部长状告下属""蔡办被黑客入侵""台北市党部主委选举被叫停"等派系分赃与恶斗戏码,令外界目不暇接。下一步,民进党内各派系围绕2022年地方县市长选举布局的卡位竞赛以及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资格的明争暗斗,势将层出不穷、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2.
5月18日,前台湾“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以超过57%的得票率,打败“急独大佬”辜宽敏,当选为第十二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当选被一些人视为“绿色废墟里开出的白玫瑰”、“派系夹缝下开出的蔷薇花”,客观上使民进党改造面临一些机遇。但由于民进党积弊重重,矛盾突出,她能否稳定党内地位、务实调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重建民进党、重新赢得民众信任,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常超 《两岸关系》2014,(9):17-18
<正>7月20日,民进党十六届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台北举行,这是蔡英文5月当选民进党主席后党内派系争夺权力、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较量。最终,各大派系在中执委、中常委选举上均有斩获,蔡英文派系人马亦初具规模,民进党依然维持派系共治的格局。新一届权力核心改组作为蔡英文再次当选民进党主席后的首届全代会,本次会议被视为攸关民进党核心权力重组的关键一役。加之会前民进党员陈昭南、郭正亮等人发起连署"冻独"提案,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4月陈水扁宣布“放权”以来,台湾政局进入了新的转换期,民进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了新的调整。从表面上看来,民进党正沿着两个相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苏贞昌势力不断增强,陈水扁在权力结构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民进党全代会则通过解散派系的决议,显示出加强党内权威、改变民进党运作模式以维护权力中心的意图。民进党的这两种发展方向既反映了前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民进党内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民进党内的“后扁时代”已经来临,但后扁时代的权力结构形态却尚未底定“,台独”路线在新的形势下正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陈星 《台声》2013,(11):38-38
一直以来,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始终来自其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资源争夺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对民进党政策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党内各派系不得不对两岸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在此情势之下,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也成为该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4,(2):25-26
<正>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日前在民进党内部会议中,提议冻结"台独党纲"。民进党内敢动"台独"神主牌而不至于被乱炮轰杀的人不多,柯建铭算一个。这是民进党重量级实权派人物首次打破禁忌提"冻独"。此情景下,"独"派的反弹声浪虽大,已盖不住"台独"日益清晰的散场征兆。  相似文献   

17.
陈星 《台声》2009,(4):40-41
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败以来,内部的权力派系与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经历从执政到在野的政治剧变后,民进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展现出与以前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是一次具有指标性意义的选举,集中反映了现阶段台湾各个政党及政治团体的实力对比。这次选举的突出特征对民进党选情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民进党在选举中遭受挫败,但基本维持总体实力;选举之后民进党内派系格局及势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消长;选后检讨围绕修改“台独党纲”引发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2):47-47
<正>两岸政策始终是民进党的"罩门"。千呼万唤中的民进党"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终于出炉,却引起党内外一片哗然。这场两岸政策大讨论,历时半年多,党内各派、政治精英倾巢而出,历经5场"中委会"委员会议、9场"华山会议",600多人次出席,200余人次发言,最后只抛出一份四不像的"检讨纪要"。其中既无结论,更无方向;只有汇集,没有整合,罗列了一堆无用的观点,却独独漏掉了"冻独"等重要主张,其中开展智库与城市交流竟然成为"亮点",令人耻笑。"中委会"中党主席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25日,民进党主席选举结束,不出所料,前党主席蔡英文再次高票当选,第三次出任党主席,在民进党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当选之后,蔡英文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进党在“七合一”选举中获胜,为两年后参加台湾大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