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嘉 《民主》2004,(12):27-29
一北京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已有850余年建都史,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后,采纳蒙汉有识之士的建议,从漠北和林迁都燕京,授命刘秉忠“经画指授”,根据《周礼·考工记》,营建元大都,成为北京城建都之始。首先确定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中轴线,宫殿、宗庙、郊社、朝市、苑囿左右对称,并联为偶,井然有序地依次展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2.
写这个题目,最初是有感于 5月19日《济南日报》“周 末版”《木牛流马“再生记”》这篇文章。在我的印象中,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曾谈过这个话题。通过网站搜索,只查到一个标题:《王先生之木牛流马》,1998. 10. 4。《济南日报》报道的是陕南汉中的农民郭统霄,《实话实说》的嘉宾“王先生”不知何许人。但报道中提到一个叫王湔的新疆工学院的高级工程师。看来,《实话实说》中的王先生就是此人了。 《木牛流马“再生记”》一文,追溯了木牛流马的简要历史。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春秋末期的公输般(即鲁班)…  相似文献   

3.
除夕夜,向有“守岁”之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宋代风俗,“除夕”条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这风俗很早了。为什么要守岁,有很多说法。一说是为了“娘长命”,还说是为了“惜光阴”,如古人《守岁》诗道:“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对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提高干部素质一方面是现职干部的学习提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做到“任人唯贤”。 一、“任人唯贤”思想的历史发展 “任人唯贤”,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过不少论述。《论语、子路》中记载了孔子提出“举贤才”的主张。《荀子、王制》篇中讲“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儒家称赞贤人是  相似文献   

5.
宏图 《瞭望》1989,(38)
小说是假的。清人陶家鹤序《绿野仙踪》云:“世之读说部者,动曰:谎耳!谎耳!”然古今中外说梦之痴人,钩沉索隐,迷不知返。《围城》迷竟然感动了“确也手痒”的杨绛先生,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拆穿了钱先生笔下《围城》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6.
鱼的考验     
有两则典故,对照来读,颇有意思。 据《太平广记·御史台记》记载:武(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娄)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厨人进肉,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豺  相似文献   

7.
宏图 《瞭望》1991,(32)
《耕堂读书记》,孙犁先生著于新时期。据《内容提要》,“所收四十篇作品,均是作者的匠心之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欣赏趣味。” 按,“深厚功底”云云,似与原著不符。孙先生在《读书记》中一再说明“我经书底子差,很多原文还读不懂”,《庄子》一书,“我不能探其深处,只能探其浅处”,章太炎先生的学术,“因为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 ,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 ;所谓“二元” ,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 ,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远溯至《周易》 ,就提出了“一体二元”的雏形。在殷周之际产生的《周易》中 ,第一次出现了阴 ( --)阳 ( -)两个符号 ,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形态。接着《易传》作者借释《易经》 ,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它还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这里“太极”就是“道” ,“两仪”就是“阴阳”。这表明 ,《周易》的“太极”(“道…  相似文献   

9.
《各界》201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万物皆变,这是哲学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古希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箴言,还是古代中国“生生不息之谓易”,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但具体到某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客体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变中必须有不变,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把不能变的给变了,就会丧失根本. 日本有部电影叫《编舟记》,充满了日本电影特有的琐碎和温馨,从上世纪开始叙事,贯穿一本辞典成书的全过程,俨然是一曲对日本匠人精神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在川南隆昌县,有一个关于“金鹅”的传说。 一天,从远方飞来一对美丽的企鹅,那羽毛金光灿灿,看得人眼花缭乱。企鹅找了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安家,还生了金蛋呢。金鹅栖身的地方,叫“金鹅洞”。明万历年间,曾先后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的曹学佺。在他著的《蜀中名胜记》一书中,对“金鹅洞”有这样的记载:“溪水东来,绕城西折里许,孤山柱立,水环其趾,下为悬岩……峭壁中有洞,方广丈许,人  相似文献   

11.
郁斌 《瞭望》1990,(41)
丰子恺先生在《琐记》一文中记了这么一件事:“从前有一书商,欲刊一部《中国文化名人传》,通告一百位文人,请其自写传记,并购买预约书十册,每册十元。文人想藉此出名,皆乐从。” 古往今来。某杂志社拟编一本  相似文献   

12.
真·假     
宏图 《瞭望》1994,(32)
巴金老人《向老托尔斯泰学习》深情地写道:“……我留下的每张稿纸上都有这样三个字:讲真话.”在《最后的话——致树基》中,老人又提及,托翁“给我指出的一条路……这就是讲真话”.李辉君《云与火的景象——我所理解的巴金》记拜访老  相似文献   

13.
栾莉舒 《学理论》2013,(18):208-209
顾恺之现存画论著作主要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以及在《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中载录的某些片断。将就其保存记载于唐代人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的三篇较为完整的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来分析顾恺之的形神论以及其绘画理论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例———“七出”与新《婚姻法》离婚部分第 32条的比较分析 ,指出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婚姻目的等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新旧“七出之条”针对侧重点分别是男性和女性 ;二、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离婚自由内涵不同 ,由过去片面保障男子离婚权转而以同等份量保障了男女两性共同离婚自由权 ;三、新旧“七出之条”所体现的婚姻主要的目的发生了变化 ,支配婚姻动机由经济、生育移向了感情。  相似文献   

15.
清 人沈起凤的《谐铎》中有则《一钱落职》的故事 ,说的是南昌某生 ,随父任在京。一天在书肆中见一少年买《吕氏春秋》时 ,无意将一枚钱落于地上。某生就用足踏着 ,待少年走后 ,拾起了这枚钱。旁边一老翁看到 ,叩问了姓名 ,冷笑而去。后某生得常熟县尉 ,投刺拜谒上台汤公 ,十谒不得一见 ,巡捕传汤公命 :“令某不得赴任 ,名已挂弹章矣!”某问 :“何事弹劾?”汤公回答说 :“贪。”某自思尚末思职、何得有贪?复传汤公命曰 :“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 ,能不为纱帽下窃贼乎?”《鹤林玉露》中还有一则《一钱斩吏》的故事 …  相似文献   

16.
刘绍义 《各界》2014,(2):3-3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疾疫的记载了。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齐大灾”,这次“大灾”,按《公羊传》的解释,就是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小完伞统计,我国古代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粲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  相似文献   

17.
多言多失     
宏图 《瞭望》1993,(28)
“言多必失”,未“必”;“多言多失”,难免。辛弃疾词“气吞万里如虎”。胡适之《词选》即直言不讳地指出,“长调难做的好,往往有凑句,有松懈处,有勉强处,虽辛弃疾亦不能免”。《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夏承焘记:“阅马湛翁复性书院各书,嫌其多葛藤,转晦精义。”又记:“看湛翁各书,言语过多,反成赘累,不如往日一鳞一爪,动人心目。”  相似文献   

18.
古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易经》的疏文也说:“性者,天生之质。”可见,在我国古代的早些时候,对性的认识和态度还是较为开明的。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男女授受不亲”等道德规范得以确立。到了宋朝,“存天理、灭人欲”更成了吓人的天条。在性禁忌观念的禁锢下,性教育是无从谈起的。  相似文献   

19.
伯村 《瞭望》1992,(23)
《瞭望》今年第十三期上有一篇一勺先生的《章太炎“词穷”》,与编者对此论稍持不同看法的《编余琐记》一则,很有趣味。现在我也插进来说几句不学的话。 《词穷》原文说史量才先生于1934年冬被蒋介石刺死后,章太炎后来在为史先生写的“墓志铭”中,末句说史量才之被刺死“抑命也夫,命也夫!”是章“把一场扼杀舆论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不久前出版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在郭光甲的名字下仅有简单的6个字“见异国漂泊记”。顿时,给人一种神奇之感。《异国漂泊记》一栏中介绍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和牡丹江电视台合作拍摄,表现日本华侨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是据旅日华侨郭光甲自传《我童年的辛酸和壮年的挣扎》改编。该电视剧曾在中央电视台及50余个地方电视台播映,日本 NHK 电视台、《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日本报刊均载文介绍,并誉之为“中国版《阿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