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磊  王燕 《党政论坛》2011,(7):26-2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日至2011年1月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历时,四天的时间内,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会见及共同出席各种活动的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出席了近20场活动,与美国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相似文献   

2.
赵磊  王燕 《理论探索》2011,(2):118-121
多年来,我国公共外交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下,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为目标,基于人民的广泛参与,取得了较大发展。当前,我国公共外交正承担着国际合作倡导者、中国文化传播者、国家形象宣传者和国际舆论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这在胡锦涛2011年初的访美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国公共外交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在战略定位上,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地位;在体系建构上,整合资源,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交流;在具体方法上,要讲究工作艺术,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14):58-58
胡锦涛访俄:展现开放务实的外交形象 进入2l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化莫测,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挑战。美国新上仟的小布什总统,一一度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2001年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使得两国关系更蒙上阴影。但接着而来的“9·11”事件又给国际安全形势造成巨人冲山。  相似文献   

4.
陈先奎 《党政论坛》2012,(12):24-25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与周边以及亚洲大国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给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亚洲大国外交构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从运筹全局的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中一条就是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即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塔夫茨大学埃德蒙·格里恩教授于1965年首次提出.它一般指的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用的战略工具与活动.本文试图从公共外交模式和行为特性出发,对西方国家公共外交实践的异同点进行梳理,为当下中国深入实施公共外交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7.
周文重 《瞭望》2011,(3):32-33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今年是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8.
时事聚焦     
《瞭望》2004,(6)
胡锦涛完成欧非四国继往开来的友谊合作之旅。在圆满结束了对法国、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的国事访问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月4日回国。从1月26日至2月4日,胡锦涛出席了60多场活动,同四国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和议会领导人会谈会见。还通过演讲和谈话,全面阐述我国对外政策,介绍改革开放形势。中国同四国共签署和发表了27个文件。  相似文献   

9.
裴军 《党政论坛》2008,(24):8-8
日本首相麻生22日在东京与来访的印度总理辛格会晤并签署日印安保合作声明被视为其“价值观外交”的复活。次日,麻生飞赴北京出席亚欧领导人峰会,并对中国展开了其就任首相后的第一次访问,其间出席了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题为《我对日中关系的信念》演说。与日印外交强调“共同的价值观”不同,麻生的对华外交关键词则是“共赢互利”。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经济外交实践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经济外交思想,党的经济外交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经济交往理论,也为当前我国经济外交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经济外交思想,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陆茂清 《党政论坛》2010,(16):58-59
1949年1月3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受斯大林委派秘密访问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与他谈话过程中,生动又不失幽默地阐明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学院的独特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国成功开办“孔子学院”影响,日韩印等国纷纷提出仿效计划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6月15日出席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2007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访的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布什高度赞赏中国为防治非典型肺炎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果。胡锦涛重申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在谈到  相似文献   

14.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之所以选择文化外交的方式解冻中美关系,其一是因为美国二战前后形成的对外文化战略在中国有意识的运用;其二是基于实用主义文化心理,美国在认真考虑了它的外交处境后,认定文化外交这一方式是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的最佳选项。  相似文献   

16.
孟兰英 《各界》2010,(4):6-9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随着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向建交国派驻大使便成为了当时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交"政策,揭开了美国外交史上新的一页.但是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在美国的外交传统中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将着重从美国"人权外交"的发展轨迹入手来讨论其演变历程及实质.  相似文献   

18.
亓成章 《求知》2009,(12):20-22
新中国外交已经走过了60年光辉的历程,不论在外交理论还是在外交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引入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新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已臻完善 新中国外交经过60年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体系框架已成型并日臻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对外战略思想、实现途径和方法,中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目标,中国对外工作指导方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组成国家整体外交。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我国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的中国。政协在公共外交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融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于一体、灵活多样的特点,与公共外交的特性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20.
时事聚焦     
《瞭望》2006,(45)
中国(2006年10月28日-11月3日) 10月28日消息,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候任联合国秘书长、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宫潘基文。胡锦涛祝贺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感谢,并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他愿与中方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