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2.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构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展现出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应当代代传承的精神宝藏。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山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孕育了他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然而传统的彝族民俗,则是彝族民间舞蹈和广大彝族人民紧密联系的纽带。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的相互依附、彼此依赖的关系,使彝族民间舞蹈具有典型的彝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彝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5.
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眼于羌族民俗的教育功能,从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两者相互关联的层面,论述了羌族民俗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特质。羌族民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适时地对羌族民众施以智、德、体、美、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影响。可以说,羌族民俗是羌族历史教育的活教材、是进行羌族德育的有效途径、是羌族体育的重要手段、是羌族美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羌族劳动技能培养的主要场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羌族民俗教育对羌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适应性。与此同时,作者从羌族民俗本身的缺陷出发,客观的分析了羌族民俗教育的局限性以及所面临的现时挑战。。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和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历史学的眼光来看,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和民间文学,都是社会的存在,也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按照中国历史学的传统来说,历史书里也常常记载不少的民俗材料。在所谓“史部”的著作里,也有专门记载民俗的书。现在我们把民俗学跟历史学分开,是因为二者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研究的方法和任务也有很大的不同。把它们分开,有利于二者的发展。但这两者,也不能完全分离。研究历史,不能完全摆脱民俗的研究。研究民俗,也常常要采用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7.
最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德复、陈金安两位先生领衔担任主编并组织湖北省几十位专家、学者撰稿的《湖北民俗志》。该书是湖北省“九五”重点出版工程,它的出版,填补了湖北省地方志的一项空白,是湖北省第一部民俗专志。该书煌煌百万言,从立项到组稿到出版,前后历经7年。编者们在世风比较浮躁的情况下,能够静下心来,宵衣旰食,潜心于文化工程的建造,实在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民俗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形态,她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印证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又紧密地维系着人类生产生活、文化思想与精神寄托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姚琴妍 《前进》2016,(7):53-54
正陈旧的纸页,泛黄的照片,久远的音频,黑白的短片,从历史中沉淀出来的件件实物……一份份档案资料记录着历史岁月、人文故事,展示着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轨迹,寄托着太原百姓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梦想。有人说,档案,是看得见的历史。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档案工作应该伴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而不断发展。档案部门  相似文献   

9.
王风书 《乡音》2014,(10):32-32
2014年6月,人们企盼多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终于迎来了试通水。清清的渠水咕咕流淌,滋润着万物,也寄托着一位南水北调人心系工程、心系百姓的情怀。他,就是临城县政协委员、县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陈金奎。  相似文献   

10.
心稳与舟稳     
章田 《湖北宣传》2007,(5):21-21
一场暴雨后,河水猛涨。我们几个不识水性的“旱鸭子”过河有急事。河上无桥,只好求助于正在河里打鱼的“一叶偏舟”。艄公把船靠岸后,我们先后扶着船帮小心地走上船去。艄公用竿轻轻在岸上一点。船就飘离河岸了。船到河心,我们几位见到湍急的河水,心发慌,身直晃,腿直颤,船也就愈发颠簸起来。艄公忙喊:“别慌!心静船自稳。心里一慌神,行船就乱套。”于是我们按照艄公讲的,沉住气,手牢牢抓住船不动,船很快安然抵达对岸。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06,(5):39-39
十三陵镇党委以“看谁最知百姓情、看谁最懂百姓心、看谁会干百姓事、看谁富裕百姓家“为主题,在全镇开展了“百姓在我心中”村干部大比武活动。镇党委设置了村域民情知多少、民事民俗一口清、基本常识勇攻关、应知应会大比拼及攻坚探险大决战等必答题,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  相似文献   

12.
李跃龙 《求索》2005,(5):124-126
湖南民俗在传承演变中形成的特点和分区与湖南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民俗的发展变化过程正好体现了湖南作为历史上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区和蛮俗区域融入到中华文明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汉化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连远斌 《前沿》2014,(3):197-198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民俗体育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游神赛会”是潮汕民俗体育文化典型实例,也是休闲民俗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体育活动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必将提高我们对民俗历史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对民俗体育文化内在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4.
地铁2号线北新泾站3号出口设在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北渔路上,隔路相望,一座硕大的牌坊式门楼却很挑眼,门楼横梁上“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八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周边百姓对它很熟悉,外来路人不免生疏。见多的是“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之类的称谓,冠以“民俗”的“文化中心”还鲜见。怀着陌路人的好奇心,笔者在今年“五一”假日走进了长宁民俗文化中心,意在探究这家文化中心是如何的“民俗”。  相似文献   

15.
滚灯艺术由杭州湾畔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而生,是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民俗传统技艺。奉贤地处杭州湾入海口,滚灯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因为水患频繁,滚灯的源头与祭神的傩舞有关。后来又因此地是抗倭寇重镇,驻有大量军队,地方上也有民间组织,舞滚灯就变作他们健体尚武的一种训练载体了。滚灯从娱神走向健身和娱乐,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地方上每逢各镇灯会节庆之时,庆贺活动中也必有滚灯这一项。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对于京津地区的广大百姓而言,再熟悉不过.对于“尘暴”和“盐碱尘暴”,绝大多数百姓则甚感生疏和不解。这也难怪,自上世纪晚期以来,长达近半个世纪被众多院士和专家、主管部门和媒体喊得最多最响的“沙尘暴”,在最近几年却冒出不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并且还不是一般的“尘暴”而是带有极大危害的“盐碱尘暴”,这不但使京津地区广大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经多重图腾的激荡、诸子百家的融合、两汉佛教及近代西学的东传,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佛道为两翼、西学为足喙的格局;又以圣贤或作或述的历史实践与《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坛经》《法华经》等核心经典的理论诠释为内核,辐射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使得中国文化的存在和传续呈现出精英人士与大众百姓、经典与民俗、显与隐、道与器、文教与民心、种子与果实的二元结构特征;二元之间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姚同发 《两岸关系》2004,(10):53-55
民俗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异的历史流动载体,它含有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丰沛的积淀物,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由这历史决定的民族心理特征、文化特质。因此,我们通过了解台湾民众的生活习俗、生命礼俗、民风民俗、祭祀风俗,便不难窥知其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连波杰 《传承》2011,(30):70-71
民俗体育是不同地域民众的休闲方式之一,反应了民众的历史文化及精神面貌,其有效传承对提高民众精神文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民俗体育的传承往往需要民间在地化的保护及政府的支持。普宁英歌舞在普宁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政府也加大力度进行支持,使英歌舞得于传承。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17,(1)
正历史上,山东聊城地区曾因京杭大运河的兴盛而繁荣了数百年,为聊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沉淀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号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聊城船工号子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聊城地区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风貌和集体智慧。聊城船工号子的历史起源说到运河号子的起源,则与运河的开凿相关。为缩短南粮北运的距离,元世祖忽必烈在1272年定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