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法律出版物和网上法律资源两个方面分别介绍韩国法律文献,试图向读者提供一些简便实用的检索方法和途径。法律出版物主要介绍韩国法律法规汇编及其中译本、判例汇编和参考工具书;网上资源以介绍政府网站为主,并着重介绍这些网站的英文网页及其所含英文法律信息。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中文法律文献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的网络环境下中文法律的检索途径,阐述了搜索引擎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技巧,并介绍了一些收费及免费的法律信息全文检索网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网络法律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强调建立法律网站导航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以清华大学法学院的中国法律网站目录为例介绍了法律网站导航的建设工作,在调查分析了国内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律网站导航的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大法律信息网于1995年创立,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中国法律信息网站。该网站及“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产品起源于1985年北大法学院的一个边缘科学研究课题——《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时至今日,北大法律信息网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法律信息服务平台。专注于为法律人和公众提供专业法律信息服务.并努力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法律信息服务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法学期刊、法律网站以及法律文献的获取等方面,较为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当前中、美两国法律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两国的法律信息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站名誉权侵权法律责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平 《法学杂志》2003,24(1):56-58
当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 ① 发布了含有侵犯他人名誉权内容的信息时 ,该网站应否承担侵权责任和其他责任 ,一方面 ,是法律上要求其承担的对信息的审查义务应当适当 ;二是应当根据社会一般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网站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三是无论信息服务网站是否被认定为名誉权侵权的责任人 ,其按照法律要求提供侵权信息制作人、提供人的线索资料的义务都不能免除。  相似文献   

7.
首都法学网(www.bjlawsociety.org.cn)近日已正式开通。该网站是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法学杂志社三家联合创立的一个颇具学术性的专业网站,由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网站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宗旨,通过整合分布在法学研究单位、法律院校、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专业研究会的资源,传播首都法律资讯,促进法学研究,并为广大网友与学会之间搭建一个即时的信息交流平台。首都法学网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信息含量丰富、思想内容深刻的专业性网站,为首都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量团购网站迅速衰落引发诸多纠纷。网络团购中团购网站作为平台经营者,其实际法律地位已经混杂,并不明显,其法律地位需要根据具体网站类型和合同约定具体确定,其法律责任也根据合同约定具体确定。文章就团购网站的基础法律问题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卢东凌 《法制与社会》2013,(12):297-298
厘清网络法律信息的概念,方能确定评价网络法律信息的质量与分布的标准。本文对法律信息、法律信息资源、网络法律信息、网络法律信息资源做了梳理,界定了法律信息和网络法律信息的种类。提出评价网络法律信息资源的质量和分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政府在青少年在线保护中的法律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清文 《行政与法》2004,(10):28-29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对青少年在线保护的立法,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网络信息及其经营场所和网站进行管理,是政府的法律职责。  相似文献   

11.
梁艺 《政治与法律》2020,(2):113-124
行政执法案卷信息从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对象到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事由,“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概念扩张的趋势,具体体现在案卷类型的溢出与案卷内容的形式化。反映出作为相对不予公开事项的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在不予公开的实质的理由上存在模糊之处,使得法定公开与裁量公开的适用难以深入展开。与此同时,与之相关联的卷宗阅览权在行使方式上被进一步挤压。如何获得相对确定的内涵与外延,形成适当强度的司法审查路径,是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合理解释与适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适当限制是平衡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必然选择。基于特定的紧急背景在公法中设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虽有助于集中力量驱逐疫情,但往往忽视对作为私权客体性的个人信息对象考察,容易侵犯个人信息法益。当前我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限制规定虽符合疫情防控下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的紧急需求,但缺失对权利限制的一般条款以及合理实施的进一步解释,亟待更精细的规范进行界定。这表明应对重大疫情防控时,我国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合理限制问题时出现了制度缺位。原因在于,无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无法独自处理好疫情防控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限制问题。公、私法二元性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框架契合数据治理理论的内在属性,也是风险社会中公私法协力的必然要求。重大疫情背景并不决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的二元范式,这是由个人信息的属性本身所决定的。公法和私法分别规定个人信息保护限制规则均具有部分正当性来源,但从法律的实现效果以及比较立法趋势来看,将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置于一部公私复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之中更符合时代发展。文章最后在该立法范式引导下,反思了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立法体系逻辑,并提出了个人信息保护限制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它采取了将个人信息权作为新兴公法权利的思路,确立了完整的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体系,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和《民法典》一起形成了公私法共同协力的进路。《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权利束的方式规定了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决定权、查阅权、复制权、更正权、删除权、可携带权和信息权利救济权等。《个人信息保护法》从立法依据、权利体系、条文设计和规制措施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公法属性,这也可以从基本权利的双重面向和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得到理论上的证成。这部法律是数字时代公法秩序的基石,它对公法边界的形塑仍需通过其实施来确立。  相似文献   

14.
Debates on how the law affects citizens' behaviour have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two mechanisms: deterrence and perceptions of legitimacy. In recent years, some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law may also affect compliance through expressive mechanisms that reve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ld (for example, by eliciting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behaviour). Dharmapala and McAdams have called this the informative effect of law. However, to date ver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such an effect has emerged.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that tests for three different hypotheses as to how this effect may be produce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legislators' sincerity or their access to expert knowledge is not sufficient to produce information effects. Instead, we suggest an ‘asymmetry’ hypothesis: the fact that a law is passed or rejected has an asymmetrical information effect on subjects' risk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15.
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作为卫生部监督管理餐饮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也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具体着眼点。量化分级管理的信息公示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管理监管方法,有着其坚实的法理基础。本文从量化分级管理的信息公示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入手,从主权在民和公民知情权这两个重要理论方面分析量化分级信息公示的法理内涵,为加快建立诚信社会,落实我国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香港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是以一部《公开资料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作为基础制度展开整个公开透明框架。这部颁布于1995年的政府内部指引因没有法律效力、涵盖范围狭隘、没有提供救济等问题广受诟病,制定信息公开法和档案法的呼声在香港日益高涨。从经验借鉴的视角看,香港制定《守则》时的参照国——具有浓厚保密行政传统的英国已顺应国内立法呼声而制定了信息公开立法;从实践必要性的角度看,香港过去几年实践经验表明,在缺少一部信息公开立法的情况下,香港民众通过民主手段获取资料的成本更高,耗时更久;从理论正当性的角度看,香港公民享有正当的知情权,而政府具有通过立法保障该权利的责任。因此,香港信息公开法的出台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原件是与复制件相对应的概念,交易稳定、权属登记和证据法对合同的原件往往提出法律要求。凡法律要求电子合同应当以原件形式提供或保留的或规定了缺少原件的后果的,在下列情况下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电子通信所含信息的完整性自其初次以最终形式,电子通信或其他形式,生成之时起即有可靠保障;而且要求提供电子通信所舍信息的,该信息能够被显示给要求提供该信息的人。我国立法需要在立法体系上做好立法协调和在内容上借鉴《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需求是法律创造之母,信息权的提出是信息社会对法律科学发展的客观诉求。作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要素,信息成为独立法律客体,具有必然性。本文在对信息及信息权概念界定和特征概括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信息权所具有的四大权能;通过与国外信息立法的比较借鉴,分析了我国信息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针对我国当前信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类型化研究,呼吁相关立法机构制定专门信息法律,以期形成体系严谨、内容统一、技术完备的信息法律部门与信息法律科学。  相似文献   

19.
Should the EU introduce an Optional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de and what should it look like? By applying economic theories of federalism and regulatory competition (legal federalism), it is shown why an Optional Code would be a very suitable legal instrument within a two-level European System of Contract Laws. By allowing private parties’ choice of law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combine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tages of centralisation and decentralisation of competences for legal rules. Through differentiated analyses of three kinds of contract law rules (mandatory substantive rules, mandatory information rules and facilitative law), important conclusions can be reached: which kinds of contract law rules are most suitable to be applied on an optional basis (e.g. facilitative law) and which might be less so (e.g. a core of information regulations). Furthermore a number of additional general conclusions about the design and scope of an Optional EU Code and some conclusions in regard to sales law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20.
土地法、动产法到信息法的社会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爱民 《河北法学》2005,23(2):8-11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早期的人类在狩猎经济的方式下生存,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所有权。农业社会的基础经济资源是土地,与之相适应,土地法成为最早的经济资源配置法则。工业社会的基础经济资源是机器,于是动产法取代了土地法的核心地位。信息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法必将成为一个独立而完善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