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渊 《德国研究》2009,24(4):69-75
专业化建设是一百年来德国汉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起初,有关中国的研究服务于德国的殖民扩展政策。及至20世纪初,在德国大学中建立汉学这一新专业的呼声日益高涨。1909年,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了首个汉学教授席位。此后,汉学研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繁荣,但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遭受重创。直至60年代汉学专业才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并在更多的德国大学中得到了巩固。汉学的发展使对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著名作家德布林、黑塞、卡内蒂、艾希等人进而在作品中成功实现了文学构思与中国思想宝库的融合,最终也给德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7 世纪中叶,当一批欧洲和德国来华传教士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时,却有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德国修士亚·寇希尔在罗马钻研中国语言和中国宗教。他视中国语言和宗教习俗是模仿的结果,其谬误既因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更因其掌握史料的欠缺,以致造成主观推测和臆想。为此,本文在肯定他为德国研究汉学先驱的同时,也对其谬误作了中肯的分析与匡正。  相似文献   

4.
鲍吾刚(WolfgangBauer)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他对德国当代汉学的贡献超越了狭隘的专业天地,其学术著作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本文就鲍吾刚的生平、主要学术著作和学术观点作一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积淀沉厚,多年来在此领域中一直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其代表人物之多,研究领域之广,门类之繁,成果之众,影响之深,都值得称道。而近年来,法国汉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合理吸收外来资源,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长处,由此开拓了新道路,创造了新方法,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推介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接着从文学与哲学两方面,为读者展示了法国汉学研究的大致面貌,各领域中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研究手法与创作特点等。本文的第三部分还将介绍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几所汉学研究机构,其办学宗旨、研究特点、运转机制等。本文最后将为读者简单介绍现今法国汉学界最具权威的几种期刊,在对此一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的分析与讨论中,或可让读者了解法国汉学研究者们的思维视角与研究动态,从而对整个汉学研究现状有一个更丰满具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海外汉学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17—18世纪间,怀着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憧憬,一批法国耶稣会士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地踏上了寻找中国的旅程,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媒介、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虽收效甚微,但在汉学研究上成绩斐然。我们试图从法国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鸟瞰式的评介法国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汉学研究的特点,阐述他们在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学和历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论证此阶段的研究在法国汉学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即奠定19世纪西方汉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韩汉语教学方法新探●金健人由于地域上的紧密邻接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历代韩国人中精通汉语者不可胜数。千百年来,汉语教学在韩国一直被视之为“国语”教学。自15世纪世宗创制真正的韩国文字后,韩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才获得实在的统一。然而,韩字取代汉字占据正统地...  相似文献   

8.
雷缪萨与法国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缪萨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专业汉学家,主持了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第—个汉学讲座。他对中国语言文学以及古代典籍的研究颇深,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专著和译著,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汉学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独树一帜于学术之林──《潮学研究》问世二周年杜桂芳1993年11月,全国学术性刊物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刊本。它三十二开,半年期,每期二十万字以上,装祯筒朴精致,发行国内外。这就是汕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创办,著名国际汉学...  相似文献   

10.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蒋锐 《德国研究》2004,19(1):52-57
本文尝试将卫礼贤的汉学生涯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其在每一个时期的汉学活动及成就、特点与不足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卫礼贤从一个新教传教士成为一个儒家信徒,从一个翻译家成为一个著述家,从一个神学家成为一个汉学家,从一个德国人成为一个"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和"两个世界的使者",从而最终完成了其人生的转变,跻身于世界著名学者和汉学家之林.  相似文献   

12.
德国职业教师培养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不同时期和地区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作者介绍并分析了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历史发展和现行模式,使中国能够借鉴德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德国统一进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陆珠敏德国统一是本世纪举世瞩目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对德国历史发展、而且将对欧州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统一后,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德国统一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由于德国统一意外地突如...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使者。《教育信笺》是关于哲学思考的主题。许多知识分子发现古老的中国,受到震撼。《圣经》里对历史大一统的认识遭到质疑。中国的历史让圣经的编年史受到冲击,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徒劳地试图调和东西方思维对世界起源的分歧。热爱汉学的人士和反对汉学的人士相互辨争。耶稣会士的作品被某些哲学家、例如海德,认为缺乏真实性;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例如莱布尼兹,则被看作是“我们时代最重大的事件”,因为他们的作品冲击了《圣经》的编年史,甚至是《圣经》本身所提到的民族诞生和惟一语言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德国知识女性与科研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入手,剖析了德国女性很少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任职大学教授的原因,并介绍了德国为促进女性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鼓励女性争取晋升大学教授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联邦德国高等教育现状综述许宽华宋健飞高等院校类型及现有规模德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改革,德国的大学已从昔日种类单一、学科较少的“精英人才”摇篮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面向广大求学者的...  相似文献   

17.
2000年7月11日,中国教育部授予大韩民国金俊烨先生“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颁布典礼在北京长富宫饭店隆重举行。陈至立部长代表教育部将“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奖章和证书颁发给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精通中国语言文化并为中韩文化交流及两国人民友谊做出杰出贡献的金俊烨先生。典礼由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主持。 “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是中国教育部专门授予在世界各国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介绍中国语言文化以及增进同中国人民友谊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人的奖项。金俊烨先生是继泰国诗琳通公主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外国友好人士。  相似文献   

18.
德国木偶:历史与现状丁言昭1、德国木偶简史西方各国的木偶史大多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德国也不例外。有人认为,德国的木偶是由亚洲经过欧洲南部、罗马传到德国来的;也有人认为,德国的木偶不是来自东方,而是来自南方。在德国众多的收藏室、博物馆的档案中,可以找到许...  相似文献   

19.
李伯杰 《德国研究》2009,24(2):58-63
本文把魏玛城作为一个媒介来分析德国历史进程的几个显著特点,即德国历史上的政治分裂、由此产生的被迫借助文化来实现民族意识的建构和与德意志国家的认同、以及文明与野蛮的关系。这些关乎德国命运的重大的历史问题,都可以通过魏玛的兴衰荣辱得到见证。一个小城,却成了德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小城不小。  相似文献   

20.
祝辞     
祝辞德国驻中国大使康拉德·赛茨尊敬的《德国研究》的读者们:1995年是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很多的一年,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重新统一的德国和平和自由地生活是多么幸福,为了能够维护下一世纪的和平并在经济上经受住时代的挑战,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