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术切开缝合疝孔的方法,共收治脐孔疝16例,其中仔猪11例,牍牛4例,成年牛1例,全部治愈。临床症状 腹下脐孔处有一隆起物,呈半球形,触诊松软。若为可复性脐孔疝,疝环较大,疝内容物可送回腹腔,患畜食欲、精神均正常。不可复性脐疝,疝环较小,只有仔细触摸才能摸到疝孔,病畜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卧地不起等。若时较长,疝囊皮肤脱毛,有的坏死结痂甚至化脓。  相似文献   

2.
1976年3月初,景县刘集公社冯庄大队,红色五岁公马一匹,在圈内扎于桩上,造成腹壁疝,经附近公社兽医站治疗无效,于3月20日来我院就诊。 检查:患畜右腹下膝前褶内侧有20×10×15厘米~3的突起,局部肿热,具有可缩性,疝囊底坚硬,其表有三处蚕豆大至枣大的陈旧创伤。直肠检查,发现右腹后下方有直经10厘米的破裂孔,边缘增厚。定为:创伤性腹壁疝。其他全身情况,除饮食减半外,不认异常。  相似文献   

3.
把血清尿素氮浓度的变化做为对疝痛预后的判断指标,国外早有报导,而国内尚未见记载。我们结合临床收集疝痛病例70例(马49头,骡21头),其中治愈39例、死亡30例,淘汰1例。对患畜做了血清尿素氮测定,观察了血清尿素氮与疝痛种类、发病时间、血比容及肝功能的关系,结果亦证明了血清尿素氮对疝痛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尿素氮测定方法 采用二乙酰-肟显色法。 (二)疝痛种类  相似文献   

4.
李某自养猴1只,于1987年5月10日就诊,1月前发现该猴右腹下有1鸭蛋大的囊状物,并逐渐增大。经查该囊状物有游离感,压迫回腹,放手复出,听诊有小肠蠕动音,诊为可复性腹壁疝,其疝轮呈椭圆形约6×4cm。  相似文献   

5.
对38例疝痛病畜检测了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结果表明,病畜血浆ACTH和皮质醇明显升高(P<0.01),同时血糖亦明显升高(P<0.01);输液使ACTH和皮质醇降低(P<0.01),血糖亦随之降低(P<0.05)。对15例病畜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及其与血浆胰岛素和胰升糖素的应答反应试验,结果病畜胰岛素和胰升糖素明显升高(P<0.01),血糖亦明显升高(P<0.01);输糖后血糖清除时间延长约180分钟,血浆胰岛素和胰升糖素清除时间延长。从而认为,疝痛病畜血糖升高是胰升糖素清除时间延长、ACTH分泌增加、脱水和组织利用葡萄糖受阻所致。  相似文献   

6.
粪瘘是腹壁和胃肠受机械损伤而发炎、坏死,形成向外溢粪的瘘管。笔者曾收治粪瘘病畜10例(骡2例,驴1例,猪7例),经剖腹施肠管吻合术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1924到1937年的14年中于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家畜病院,在家畜内科学主任教授小华和忠士博士指导下,开始着手做多发的马疝痛的研究。共做各种疝痛病畜350多例。其结果如下: (一)关于疝痛马尿液的研究 作者首先研究了100例疝痛马的尿液,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1.疝痛马的尿量、尿色、反应及比重:尿的一般性状的改变和疝痛的病性及经过有关,其中有实践意义的是色、臭及尿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遇到马骡阴囊疝43例(马24头,骡19头),均为成年未阉割的公畜。嵌闭发生在两侧,但以左侧者较多。经手术治疗30例,治愈19例(包括直肠牵引还纳1例)。诊断 该病极易误诊,但不难确诊。凡患有腹痛而未阉割的马骡,就诊时必须首先确定是否患有阴囊疝。如是阴囊疝,只要检查阴囊和进行直肠检查就可确诊。阴囊检查:阴囊出汗,摸之有冷粘感,患侧阴囊增大,柔软或稍硬,并可摸到通向腹股沟的肠管,有明显的触痛。直肠检查:是确诊阴囊疝的主要依据。可于腹股沟内环处摸到肠管的进入。牵引时患畜剧痛,随着肠管的牵拉可看到或用手感到阴囊的升降。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取腹股沟部切口缝合直肠破裂二例,治疗顽固性便秘三例,均获痊愈。 (一)保定 将病畜牵到六柱栏内,用两根绳子在其腹下轻轻地吊住,注射麻醉药水合氯醛。当病畜麻醉站不住时,逐渐放松腹下的吊绳,使其前躯横卧右侧倒地。把两前肢绑在一根前柱上,后躯呈仰卧式,两后肢分别绑在两根后柱上。头部用软垫垫起,并用人压住。  相似文献   

10.
马骡嵌闭性腹股沟阴囊疝是肠管的一段堕入腹股沟阴囊内,并卡在其中使肠腔闭塞不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重剧性腹痛病。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如果误诊或延误治疗,致死率常达100%,目前,仍是真性疝痛中较难诊断和治疗的一种。1974年以来,我院共诊治马骡嵌闭性腹股沟阴囊疝11例(其中马7例,骡4例),全部系未阉割的公畜,嵌闭均发生在右侧腹股沟阴囊内,发病前均有腹内压突然增高史,发病后有10例曾有误诊史。我们用外科手术整复法成功地抢救了2例重症患畜,7例确诊后,病已至晚期,失去手术抢救时机而死亡,另2例虽也作了手术,其中一例因肠管坏死,作了端端吻合后死于胃肠麻痹,另一例死于继发症-肠阻塞和腹膜炎。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共遇到14头大家畜横膈膜破裂,其中马6头、骡5头、驴1头、牛2头。该病虽属不治之症,但易误诊。致病原因,有的因疝痛护理不当摔跌所致;有的系在使役中翻车受外伤的撞击而造成。因患畜不同,横膈膜破裂的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差异。现将我对横膈膜破裂的诊断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报道,致大家畜膝盖骨脱位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性因素、外力因素、使役不当及继发于某些传染病等。发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股四头肌异常紧张和膝内直韧带松弛。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切断膝内直韧带。本文对笔者在实践中所遇病例,从营养性致病因素和疗法上做了探讨。 (一)临床观察 在门诊上共收治膝盖骨脱位家畜18例,其中5例(幼畜2例,青年畜3例)表现明显的缺钙症状;另外13例均为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良好、使役过早过重的2~4岁的青年畜,这13例中,由于突然受外力作用而罹病者3例,其余10例病因不明。患畜的病状多在劳动歇息之后出现,有的在清晨出栏时被发现。 在治疗方面,采取补钙方法,结果除外力引起的3例外,12例痊愈,3例无效。对无效的3例,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下颌骨体骨折临床上少见,特别是纵形断裂骨折更少。我站于1977年10月遇到一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患马是由于脱缰咬架,造成下颌骨体一侧骨支纵形断裂骨折。断面由门、中齿之间斜向后方至犬齿后,呈三角形全骨折脱落,长约10厘米,宽处约5厘米,断端脱出口腔外。患畜不能自食。  相似文献   

14.
读《兽医科技杂志》1983年第10期56~57页程有才同志撰写的“骡药物去势引起肠粘连”一文,有几点不同意见。 程在文中第4~5行写到“呈持续性剧烈疝痛,所有药物难以止痛”,但在57页第9~10行却说“经上述处理后很快能收到止疼效果”,不难看出前后是自相矛盾的。如程有才同志文中所指3头骡确系肠粘连患畜,我认为其所采用的药物疗法是不能凑效的,要想达到治愈的目的,必须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5.
马动力性疝痛病占我场疝痛病的99%以上,包括胃扩张、风气疝、便秘疝、痉挛疝。我们共治疗这类疾病861例,死亡2例。现将治疗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提高疝痛病的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治疗开始时,确诊疾病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鉴别是急性胃扩张还是其他疝痛,因为当马患急性胃扩张时不能投给大量药物。根据马的饲喂情况、临床症状以及插入胃管检查,即可确诊为急性胃扩张还是其他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1982~1987年间收治7例猪血斑病(又称出血性紫癜),除一例伴有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治愈。 症状 猪血斑病潜伏期较长,体温一般正常,全身突然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块,以腹下最多,小至针尖、大至手掌,触摸较硬,按压不退色;恢复期紫块呈硬痂脱落;眼结膜弥漫性潮红,口内有点状出血。剖检全身皮下、肌肉及各个实质器管出血。严重时眼结膜苍白,并有点状出血。继发感染时病猪体温升高,全身肌肉颤抖,食欲废绝、行走四肢不灵、数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兽医科技杂志》 1981年第10期第18页介绍了河北省兴隆县兽医院盛时达同志的“家畜药物去势术研究报告”。有些院(站)进行了试验及推广,1982年11~12月我院门诊治疗中遇到用此法去势而继发肠粘连患骡3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病状 发热,体温在39~40℃,有的体温正常。表现程度不等的疝痛症状,呈持续性剧烈疝痛,所有药物难以止疼。轻者只卧地不翻滚,重者不时翻滚,回头望腹,急起急卧。有一例继发肠变位。  相似文献   

18.
马骡肠便秘如能早期确诊、合理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因诊治不及时或误诊误治,常引起继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现通过对34例死亡病畜(其中马26匹、骡8头,便秘继发阴囊疝7例、继发小肠扭转6例、继发大肠变位6例,大肠多部位便秘14例、便秘继发胃破裂1例)致死原因的分析和总结,以探讨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疝痛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外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错误、使役不当以及天气因素等方面,这一点,很多文章都已阐述清楚,勿需争议。从营口县疝痛发生情况看,多与饲养管理及使役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970年前,疝痛的发生率一直较高,占大家畜发病总数的10%以上;近几年,逐年下降,仅占各科疾病的4%左右,特别是便秘疝已寥寥无几。如大石桥兽医站1973年共诊疗大家畜各种疾病3282头次,其中疝痛病为323头  相似文献   

20.
槟榔碱是中药槟榔驱除绦虫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氢溴酸盐用于驱除犬绦虫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至今仍被认为是优良药物。鉴于犬的细粒棘球绦虫、多头绦虫等对人、畜的危害,我室合成了氢溴酸槟榔碱及其二个同系物,并进行了药效的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