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受市场竞争浪潮荡涤的报纸有其独特性,无法隐藏其"商业机密",组版理念和宗旨,文字图片之编排,等等,尽在报纸版面上展示出来。其中有一点,不论党报、晚报、都市报,报纸编辑对新闻图片的选用,越来越重视,像版面上要个好头条一样,  相似文献   

2.
从报纸的定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受众的心理来说,党报一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甚至称其为“露脸版”、“黄金版”。然而,党报的特殊性和新闻稿件内容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版版面编排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作为一名党报一版编辑,能否在其特定稿件性质下利用版面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实现新闻作品、报纸版面的贴近艺术呢?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新闻版面在今天的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是吸引、抓住读者的眼球,那么副刊版面便是在滋润、养育读者的灵魂。相对于新闻的快捷、朴拙、强调冲击力、追求爆炸效果来讲,副刊对读者灵魂的滋养则更加温暖、轻盈、更负有人文关怀。正是在这种人文关怀的昭示之下,副刊版面如何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给读者建立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便成为副刊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高科技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浮燥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丰富多彩的情感支撑;越来越需要给心灵寻找一处宁静的栖息地,去细细地品味生活,感知人生。报纸新闻版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4.
报纸编辑部现在越来越重视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让照片活起来,使受众对照片有一种多看一眼的欲望。如何让更多的充满情感力量的照片上报纸版面,这是摄影记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就纸媒而言,早已进入了厚报时代。版面多了,报纸厚了,如何从这厚厚的报纸中"跳"出来,让读者喜欢,就要看谁能把新闻信息传播得最新、最快、最好看。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新闻传播都用了相同的先进技术手段,新闻内容已失去了垄断性,  相似文献   

6.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7.
翻阅时下各种报纸,不管是党报也好,都市类报纸也好,还是以财经新闻为特色的商贸类报纸,社会新闻大量占据了报纸的版面。什么是社会新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社会新闻是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它有广泛的社会兴趣,并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写作上富有人情味,讲究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编好党报要闻版头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一版被称为要闻版。顾名思义,要闻版就是刊发重要新闻的版面。而头条新闻又是要闻版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党报的宣传质量,选好、编好、发好要闻版的头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在党报的最直观体现就是在版面上摆正党群关系,把人民群众请到头版上来,让关乎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发在报纸夺人眼球的重要位置。这不只是报纸版面如何编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彰显党报的服务意识、民本理念的回归,从而扩大党报的亲和力、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系统地提出改善民生的政策取向,其力度前所未有,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解决民生问题的新阶段。如何才能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党报上得到体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民生新闻在报纸中有地位、让民生问题在报纸上有版面。这不只是报纸版面设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党报的办报方针、办报理念这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同于消息、特写等新闻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的写作代表一个记者乃至一张报纸的品位与实力。因此,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比如有的媒体称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核心报道"等等,不一而足。一篇优质的深度报道,首先应确定选题,选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一、版面语言的定义、作用和价值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版面语言"这个词。究竟什么是报纸的版面语言?版面语言的作用和价值又体现在哪里?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不同,报纸的版面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一定的视觉语言,运用视觉工具,反映和表述编辑(办报人)的新闻思想、观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有296座广播电台、651座电视台、1272座广播电视台、2000多家报纸、8000多家杂志。新闻资源是有限的,媒介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何在相似的面孔中打出自己的牌,走出自己的路,是记者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加强深度报道,连续性报道,从不同切入点着手都是新闻工作者探索得到的媒介突围之道。但同时,很多非常态的新闻现象也出现了。奇闻逸事、耸人听闻的消息,犯罪新闻及种种软新闻充斥着报纸版面,电视画面。一些记者将道听途说而来的“路透社”新闻不加考察核实就发表出来;更有甚者,为了取得轰动的效应,自编自导新闻。《新闻记…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报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群,媒体不得不加大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以及拓宽新闻的阅读趣味。然而,一张报纸尤其是地市党报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版面应用新闻稿件来传播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提升报纸尤其是地市党报的影响力,笔者认为,新闻创新是关键。新闻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答案是:始终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工作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法律赋予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①关注近几年的新闻媒体,可以发现新闻侵犯著作权的现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分析个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抢到独家甚至首家新闻都愈发困难,而在一轮轮的扩版热潮后,报纸版面迅速膨胀,这又需要有更多的新闻来填充,于是一些记者和新闻单位就不择手段,经常可以看到外地新闻被改头换面后就被搬到了本地的报纸上,甚至连新闻摄影作品也难逃被剽窃的噩运。几年前南京火车站发生火灾时,南京某报就大胆地“拿来”了北京西站火灾事故时的一张照片,最终也没能逃…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新闻传播领域,"落地新闻"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因为受地域性限制,地方报纸不可能将国内外新闻一网打尽,又不能不报道,于是就催生出"落地新闻"。从另一角度看,地方报纸大  相似文献   

17.
发现经济新闻中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经济新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流的经济潮汐,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环节.所以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各种经济新闻在版面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成为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经济新闻中的“亮点”报道,就是把经济新闻中更加深层次的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浅论副刊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从上述权威的解释看,副刊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造成了人们的认识上的混乱,其错误有三:一曰对象上  相似文献   

19.
如何革新报纸版面,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挖掘,以下仅就新时期报纸版面革新的路子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报纸版面革新要打破文题长短应成正比的规则,学会运用厚题薄文、长题短文。传统观念认为,标题的厚度和文字的厚度要合乎比例,才符合审美要求;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但由于当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向高效率、快节奏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读者不得不压缩读报的时间,而趋向于短信息的阅读与获取。为适应新闻传播的新要求,许多报纸也相应通过压缩文字、增大信息量来吸引读者。而把这么多的信息编排在有限的版面里,只有通过标  相似文献   

20.
提起报纸上一些板着脸孔的言论,我想起了当代新闻名家梁衡写的《文章怎样才好看》一文,仔细地琢磨了一番。梁衡提出美文"五要素"——形、事、情、理、典,有其独到见解。而我要补充的是,对于版面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