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立  冯学娟  王芳 《共产党人》2011,(14):48-49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近日,中卫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民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民风建设包括实施"法治教育、文明新风培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层民主管理"四大工程,这一创新,以民风建设为抓手,凸现中卫市以民风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本刊特别推出中卫市"民风建设"专题。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中卫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为目标,大力开展民风建设活动,着力培育"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奋进思变、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优良民风,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优化了发展环境,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深入调研,提高认识民风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型民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当前,远安县正处在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绿色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必须着力培育"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诚信友爱、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新型民风,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人文基础和提供精神动力。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公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12,(24):58-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自治区民政厅大力推进全区农村民风建设工作,按照"五个明显、一个更加"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民风建设工作,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诠释,加强民风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人文环境形象,促进经社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民政厅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开始,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面推进全区民风建设工作。2012年确定为"民风建设年",2013年确定为"民风巩固提升年",2014年确定为"民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年"。  相似文献   

5.
正彭阳县从2012年开始,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和农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因群施策,持续推进,着力构建"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经过5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崇德向善、遵规守法、明礼诚信、勤劳节俭、文明和谐"的优良民风,农村各种面貌持续向好,脱贫攻坚取得喜人成效。因群施策持续推进建立机构,确保组织领导无缝对接不断线。  相似文献   

6.
马梅 《理论导报》2022,(3):38-3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一、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努力营造农村道德环境道德的养成与提升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道德环境的培育与营造,在道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于广大农村来说,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呢?我们认为,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农村良好道德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民风是一个地区社会大众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风尚和精神气质。一个地方要发展、要和谐,党风是核心,政风是关键,民风是基础。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纯,民风纯则环境好,环境好则发展快。为此,同心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友贵  宁静 《学习月刊》2010,(18):107-107
近年来.远安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广泛开展培育新型民风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2,(20):62
自2012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启动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工作以来,该县民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确定流程,紧扣环节重实效。严格按照县委、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的决定》和《同心县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工作实施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承德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并提出了承德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具体路径:即依托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是前提。解决好民生幸福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关键。传承优良民风,"提升村民素质"是根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娟 《共产党人》2014,(6):44+51
正近年来,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改革是基层管理体制的大势所趋。贵阳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和全国进行典型培育的城市之一,通过弱化街道办事处行政性质,建立"大社区",强化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培育,实现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从源头上夯实社会管理根基,形成了"建设新型社区·营造温馨家园"的贵阳经验,值得我们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建庭 《实践》2020,(3):57-57
按照自治区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要求,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导向,围绕"一学、两建、三带、五改、五提升"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提升农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十个一"行动,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阿荣大地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14.
杜娟 《广东党史》2016,(7):8-13
中华民族淳朴敦厚的民风,奠定了陈云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深深的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指导着陈云的革命实践,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斗争和重要岗位上的磨炼,砥砺了陈云对伟大事业坚贞不渝的志向,使他的家风建设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自身的家风建设中,陈云始终坚持以"情"系家,以"严"治家,以"谦"树家,以"廉"齐家。他在重视家风建设、培育优良家风、强调干部作用、丰富家风思想等方面的许多思想和实践,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权力观、利益观,整顿党风政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史店乡大力开展敬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道德模范评树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影响广大群众。以学习雷锋活动为抓手,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以徐坪村"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婚育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和文明村组(单位)创建活动,让具体的活动引领民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依托乡文化站、村党员活动室、"成林文体大院"和农  相似文献   

16.
王正伟 《共产党人》2012,(8):6-7,13
3月27日,自治区召开农村民风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试点经验,对全区农村民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农村民风建设的责任感民风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认可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存在着法治化意识薄弱、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学生管理中"法治"与"德治"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培育法治文化,提升高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内容协调一致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学生,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等,以有效提升学生管理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鄯爱红 《新视野》2008,(1):38-40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不仅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重大威胁.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保障.如果把应急管理看作是一个"形","神"相结合的系统的话,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建设的"形"受到政府与学界的普遍重视,但对"神"的培育还有待加强.应注重从加强"形"的建设和"神"的培育两方面着手,增强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口,狠抓作风建设,短短几年,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然而,民风不正、民风不淳的问题依然突出,国人对世风日下的焦虑不减反增。以婚丧寿庆为代表的淳厚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严重危机,尤其在广大农村,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奢靡浪费,人情往来攀比蔓延、唯钱是情,歪风恶俗沉渣泛起、愈演愈烈,城乡群众饱受其害、怨声不断。一、民风不正给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工作带  相似文献   

20.
张卫  董强 《唯实》2012,(3):85-89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民和社区组织的参与,凸显社区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但目前,社区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仍存在制约因素。因此,须将社会组织的发展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主体的合作等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有效建设第三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