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边区群众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份大众化报纸。在近十年的办报历程中,用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文字语言书写人民群众喜爱的内容,实事求是,着眼于群众。它不仅提高了边区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还对陕甘宁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在鄂豫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有一份影响很大的报纸.这就是中共鄂豫边区党委的喉舌——《七七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七七报》与新四军第五师的《挺进报》合并,更名《七七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七七日报》以更加强大的阵容、更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关注.这份被李先念誉为“我们的政治大炮”的  相似文献   

3.
<正>习仲勋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作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领导陕甘边区革命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群众的实际权益相结合,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探索出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群众工作方法与路径,保障了边区群众各项权益,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  相似文献   

4.
正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张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1946年6月底报社迁至武安南文章村,后迁入河西村,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属办公。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共出版746期,其中在武安出版702期。这是1946年在武安市河西村装订的全746期合订本,为三级文物。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非常重视乡村文艺工作,边区各地活跃着许多乡村剧团,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阜平高街村剧团自编自演的《穷人乐》取得演出成功后,好评如潮,被作为“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和新方法”而在边区全面推广,号召乡村剧团“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组织群众文化生活,从而推动了敌后乡村文艺工作的大发展。敌后乡村文艺成为根据地建设中的一朵奇葩,绽放在华北敌后。  相似文献   

6.
冬学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晋绥边区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940年初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由于战争局势变化、政府工作重心转移等因素,边区冬学运动经历了从工作中心边缘到工作中心之一的发展历程。冬学创办初期,群众的"支差"心理与干部的"拉差"行为比较普遍,但在边区政策的强力牵引下,冬学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作用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调适,群众文化热情不断升温。得益于此,读报不仅成为群众的需要,而且变得可能,冬学运动与读报运动也逐渐合流。冬学是工农通讯员的"摇篮",是基层新闻"短训班",也是乡村黑板报的源头,使"大家办、大家看"的群众路线办报方针在边区三级报网中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5,(12)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组: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冀鲁豫边区湖南联络组在长沙召开了部分老同志参加的《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讨论座谈会,到会代表共三十五人。其中有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纪照青、原省委常委尹子明、离休老干部蒋准、原铁道兵学院院长董超、原省  相似文献   

8.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第一部系统全面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区人民和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艰苦创造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的史书——《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正1944年12月,在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演出的大型综合性戏剧《穷人乐》,引起极大轰动,获得了边区领导的赞许和晋察冀分局的奖励,并被确定为"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和新方法"。此后,在边区掀起了自编自演"翻身戏"的热潮。短短几天内如何创作、排演出如此恢弘的大剧?过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工农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期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机关报,1932年3月29日创刊,1933年11月24日停刊。在我省以至全国白区党的报刊当中,是为数不多,内容丰富的报刊之一。被称为“党的喉舌”、“革命战士的响导”、“工人的武器”、“工农的枪刀”(参见《工农报》第20期。下引该报只注明期数)。报纸是采取油印的方式,每期发行“四百份到五百份”,“都能发到群众中去,影响甚大,群众很高兴看”(《福建历史文件汇集1933—1934》——《陶铸关于福州的工作报告》)。现存33期,特刊、号外8期,是一份  相似文献   

11.
1992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转请邓小平同志同意,我们在《冀鲁豫边区群众运动资料选编》中首次公开发表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一九四五年六月六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边区一些老同志,重温这个讲话,感触颇多,称赞这个讲话是中国农民运动的一部重要文献。这个讲话总结了当时群众运动的经验教训,指出了运动中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建政纲领在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改革落后的封建婚姻制度,更是深受群众欢迎,也因而催生了一部影响深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边区政府新政策深入人心1941年7月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召开的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上,先后原  相似文献   

13.
《人声》报     
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在已停刊的《新四川旬刊》的基础上,重新创刊《人声》报,该报是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报的编辑部设在王右木家中,他既是社长、主笔,也是编辑、杂役,他只邀约了刘先亮等3人就组成了精干的校刊和发行工作小组。对投寄《人声》报的稿件,王右木一律要求作者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3)
正习仲勋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被毛泽东评价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一村一村做调查一家一户做工作1933年3月,习仲勋任陕甘边区特委委员、陕甘边区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共青团陕甘边区特委书记,参与领导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对他说:"你是关中人,种过庄稼,能跟农民打成一片,你一定要做好根据地的开辟工作。""只要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相似文献   

15.
1948年春天,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因《挺进报》事件遭到大破坏。这一事件,牵连川东、川西,波及南京、上海,给党的事业造成惨重损失。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的300多名烈士中,1948年被捕的有170多人。 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查封。公开的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全体工作人员,于3月初撤返延安。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突然失掉来自党中央的消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陷于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16.
向警予和《大江》报任武雄向警予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她协助蔡和森办过《向导》周刊,主编过上海的《妇女周报》,被誉为"宣传鼓动的能手"。但是,她主编《大江》报因时间短暂,则鲜为人知。中央档案馆珍藏的《大江》报1928年2月7日复刊第1号到3月6日2...  相似文献   

17.
《盖平报》是中共盖平县委的机关报,筹办时期叫政治处机关报。(因当时党组织未公开,县委对外称政治处,故叫政治处机关报)创办于1946年2月,停刊于1946年3月底。《盖平报》为时虽短,但在当时,对党领导全县工作,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反奸清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几年间,闽粤边区发生了错误的“肃反”运动。一批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干部、群众无辜被杀,蒙受不白之冤,使革命事业遭到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失,这一教训是极为沉痛的。闽粤边区的“肃反”运动先后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发生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上旬,从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党史纵览》2006,(10):27-28
《红星》报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红军长征后,在敌人前堵后截的险恶环境里,《红星》报仍坚持不定期出版,手刻蜡纸油印,先后由邓小平、陆定一担任主编.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0,(12):F0002-F0002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边区群众报》,是全国最早创刊的党报之一。经过七十年的发展,陕西日报社目前拥有《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当代女报》、《西部法制报》、《新闻知识》、《报刊荟萃》等五报两刊。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陕西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改革创新,顽强拼搏,推动报社实现了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