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深受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影响的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法国的历史进程始终伴随着与极右翼势力的斗争。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在欧洲蓬勃发展,法国国民阵线作为西欧最具代表性和最成功的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之一,也开始快速恢复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在玛丽娜·勒庞接任主席以后,该党采取"去妖魔化"和现代化战略,试图改变原有的策略和形象。而随着法国民众经济、安全和文化危机感的不断加深,国民阵线也给传统主流政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对法国政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欧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主要特征是反宪政和反民主,极右翼政党所强调的反移民、反对多元文化、反对欧盟和全球化,以及民粹主义的动员方式,恰好与西欧民众的恐惧担忧的心理相契合.只有理解了极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理解当前极右翼思潮在西欧蔓延、极右翼政党在政坛崛起,整个欧洲政坛向右倾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青年民粹主义的涌现是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畸变,即政党的社会代表性断裂、社会回应性错位、社会整合性降低、社会合法性流失、社会沟通性失灵、社会流动性失能、社会引领性弱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不畅,引发青年利益表达激进化、身份认同焦虑化、价值判断简单化、政党认同低迷化、政治参与叛逆化、政治情感负面化与未来前途迷茫化,从而推动了青年思想与行为的民粹化。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的兴起,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密切关注青年利益诉求;批判引导青年思想认知;综合提升青年社会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民粹主义的概念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将民粹主义视为一种政治动员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在概念上的模糊和分歧。这种政治动员手段就是民粹动员,它通过持久的政治运动和民粹主义的话语体系发动大众动员,将团结一致的"人民"置于某种对抗反大众"精英"的纵向关系中。通过民粹动员的方法研究20世纪中期拉美的民粹主义,能够更好地阐明这一时代的政治形势,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极右翼政党是当代西欧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围绕着极右翼政党的概念和认同、意识形态、极右翼政党的领袖与适应困境、极右翼政党兴起的原因等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评述,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值得人们思索。西欧极右翼政党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以及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6.
《外交评论》2017,(4):135-156
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刺激了欧美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民粹主义领导人往往通过对外政策对其做出回应。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同为商业大亨出身的民粹主义者,在外交决策上具有可比性。一方面,成功商人的经历使他们及其外交团队更具管理主义风格和交易倾向。另一方面,右翼民粹主义的偏好促使两人强调本国优先,回避多边合作,表现出疏远欧盟和亲近俄罗斯的倾向。在外交决策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参与控制欲强但缺乏经验,强调小集团的忠诚团结。两人对决策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倾向于我行我素,表现为私人外交和口无遮拦,符合民粹主义政治风格。相比之下,贝卢斯科尼更具关系导向,缺乏长期目标,受国内外政治制约更大;而特朗普更具问题导向,政策目标清晰,权力相对集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给本国对外政策带来的变化主要在风格和倾向上,其政策主张仍在意大利和美国外交的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影响澳门居民政治参与强度的因素有个人社会经济变量、政治卷入、社会资本等。数据分析显示,"选择"模型和"动员"模型都能解释澳门居民的政治参与强度,但"选择"模型比"动员"模型更有解释力;政治参与途径越多,居民对政策越不满意,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政治参与留下的可能更多的是不满的印象,体制内的参与过程可能并不愉快或不通畅,而体制外的参与又加剧了不美好的印象。进一步改进澳门居民政治参与的质量,是澳门特区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社会思潮,新民粹主义也许并不仅限于欧洲,但必须承认它在欧洲的表现最为突出,成熟和影响深远,它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洲极右翼思潮的泛滥和激烈的政党政治紧密相连,散发着极右气息。本文将对欧洲新兴的民粹主义思潮作细致的理论解析,探讨其意识形态特征,及其在思想上与极右翼思潮的复杂关系。一、新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出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开始,欧洲右翼极端主义开始抬头。虽然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政权大都掌握在由社会党、社民党、工党或由其组成的联合政府等“中左”政府手中,但是在同一时期,对外来移民的袭击和种族…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根源性、决定性要素,不同的政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政党制度,进而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呈现愈发多样性的发展态势。由此,从传统政治文化根源视角,探究新型政党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党与公民是现代政治行为的两大主体。在现代政治视野中,政党是连接政府与公民的桥梁;政党是公民的利益表达者和聚合者;政党动员公民参政和向公民传播政治文化;反对党或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政党在公民的政治录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界围绕上访、抗争政治和群体性事件而对非传统政治参与的研究逐渐升温,但关于其发生机制的具体影响因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假设社会组织归属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使用2007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中国大陆数据提供经验支持,主要采用列联表的研究方法,并基于意愿和行动的不一致两个指标将非传统政治参与具体分为非传统政治参与倾向和非传统政治参与行动等两个维度分别予以研究。统计结果发现,社会组织归属与非传统政治参与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社会组织成员无论在非传统政治参与的意愿和现实行动方面都高于非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对国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政治文化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清教传统、欧洲自由主义思想及英国保守主义思想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源头。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在塑造美国国民的性格、精神、偏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社区动员是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推动策略。伴随着城市社区建设方向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的趋势发展,社区动员模式经历了由"控制型社区动员"到"管理型社区动员"再到"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的逻辑演变。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范式,"互动治理型社区动员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居民需求、制度支撑、能力建设、社会组织、社区文化、资源支持六个方面。"互动治理社区动员"机制包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上下联动动员机制;以系统培训为载体,构建动员能力提升体系;以建构社区文化为文本,激发社区居民情感认同;以积极开发与利用为手段,建立资源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西欧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在这一背景中,移民问题、抗议政治、社会衰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经济利益等都为极右翼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极右翼政党自身利用政治机会结构,从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寻求对自己的支持,适时地抛出吸引选民的政治议题,使其政坛地位日益凸显。要解释极右翼政党的兴起,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多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因为它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政党协商是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是社会主义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政党协商理论有着自身严谨的逻辑前提和内容要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党协商的逻辑前提,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角色参加政党协商,协商的内容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务。新形势下,要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优化政党协商制度,提升政党协商实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方右翼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从对右翼极端主义的最高历史形态———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分析中可以看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右翼极端主义的基本社会根源 ,经济危机和特定条件下的政治文化危机是法西斯主义主流化的基本条件。右翼极端主义也具有很强的蛊惑力。社会主义运动是抑制和铲除右翼极端主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以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为起点,跃上了争取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峰巅,实现了自身"主体"价值,成为影响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女性怪杰.但"损女奉男"的传统文学批评观无法对她作出公正的评价,她身前身后遭遇的种种贬损,归根结底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日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西欧极右翼势力崛起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悦昌 《工会论坛》2003,9(3):108-109
当前 ,在西欧政坛大部分国家都活跃着以排外为特征的极右翼政党或团体 ,而且这种极端势力的影响呈不断扩大之势。西欧极右翼势力得以迅速崛起主要有四点原因 :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极右翼政党的领袖人物都能骗得相当多选民的崇拜和信任 ;传统执政的左右翼政党自身问题很多 ;欧洲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对这股势力的崛起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但也不能夸大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