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旱与防洪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A乡和B乡分开。A乡乡长姓王,B乡乡长姓李,王乡长和李乡长同学、同岁,又是同一天走马上任。那一年,天大旱。王乡长和李乡长从市里开完抗旱工作会议回来,两人站在桥头察看旱情。河已干得见底,河边的鹅卵石被热烘烘的太阳晒得灼眼。A乡王乡长问:“老同学,你说该怎么办?”B乡李乡长吐了一口烟雾:“怎么办?抗旱呗。”其实,两人都想借这次大旱干出点名堂。经验告诉人们,越是大旱之年,越容易显出自已的精明和能干,也就越容易“上去”。回到乡里,两个乡长都动员千军万马奔赴抗旱一线,但各自心里还不踏实…  相似文献   

2.
送米     
连山乡小林乡长在屋里接待客人。侯副乡长推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推门看了小林乡长一眼。小林乡长就知道他有事情,随后跟着出来,问押“你有事,老侯芽”侯副乡长一手夹支烟,一手斜插在裤兜里,往旁边破旧的自行车棚前一比划,俩人很快凑在开着“天窗”的自行车棚下。侯副乡长说押“园林局的马局长要来。”小林乡长问押“什么事情芽”侯副乡长说押“还不是看我们连山的新米要下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来。还有,县里的好多部门都在这个季节往我们连山跑。”小林乡长眨巴眨巴眼睛,心想,往年都是这样的,那还这样吧。总不能因为俺小林到连山任乡…  相似文献   

3.
人家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同班同学,初中三年总共六学期,我留了五次级,一百五十个老同学总是有的。几十年后,回到厦门,集美的老同学聚在一起,有时也开玩笑地帮我列举老同学的名字,现在在哪里,当什么大医师、院长、教授、将领……各类专家。“书读成这副样子!留这么多级!你每回还有脸借这么多书,不觉得羞耻?”这是管图书出纳的婶娘骂我的话。  相似文献   

4.
老冯,多次提笔想写你,可总觉得没处下笔。你不伟大,也无惊天动地的伟绩。一个一米八○的壮实汉子,普普通通的一个平常人。 你也真执拗,执拗得近乎偏激,自己认定的事理儿便成了板上的钉。上次你那个老同学登门拜访,亲亲热热地叙旧攀谈,临了,老同学说出有一官司上的事儿相求,你的表态也够干脆:“求个啥,有理,没说的我支持,没理,这事绝不能办。”老同学又说受别人之托捎来一封信,放下便走。你拆开一看,原来是500元钱,你追下楼梯一把将钱扔到老同学面前,同时也扔下一句冷  相似文献   

5.
吴建平 《政府法制》2008,(13):47-47
前两天,母亲病了。按照母亲一定要找个可靠医生的嘱咐,我找到了中学同学,他如今已成了本市知名的心血管专家。见了面,老同学十分热情,为母亲仔细认真地检查了病情,令我奇怪的是,他在开处方时,每写一个药名都要停下来问我:“你说行不行?”我实在忍不住顸了他一句:“要是我知道行不行,还来求你这个医生干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乡长管家颇有清誉。 一天,余书记的秘书来乡,临走时办公室小黄将两壶菜油提上车,刚好被李乡长看见。李乡长厉声道:“谁叫你拿的?把油给我拿回来!”小黄愣住了。李乡长的声音引得许多乡干部转过头来,面面相觑。这时,有人小声对李乡长说,是办公室叶主任让送给余书记的。 “送给谁的也不行!”李乡长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道:“还不快拿下来!”小黄这才无可奈何地把油提了下来。 围观的人慢慢走开,有赞扬的,有疑惑的,议论纷纷。 李乡长回到办公室,叶主任就来了:“乡长,这 “这种油也能送给领导?让小黄到前面店里提两壶精炼…  相似文献   

7.
老赵今日下班颇为反常。第一,进门没叫“孙子,来,爷爷抱抱,亲亲。”第二,没跷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读报纸。第三,戒了三个星期的烟,忽然又抽了起来,而且一口口狠劲吞下,抽得很凶。“啥事?”老伴关切地问。“没啥。”“没啥?你那脾气我还不知道。没啥咋又抽烟?”“后天交,你填吧。”说着,老赵递给老伴一张表格。老伴一瞧,是市纪委制发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清退红包、礼金(品)表。“他们都说了?”老伴也担心起来。“没有。后天开党组生活会,一起说。”“那,你自己填。”“好多是我不在家,你经手的,我怎么填!”老赵火了。“…  相似文献   

8.
总结     
李家庄的机井坏了,群众吃水要到5里以外的郭家庄拉。于是,群众纷纷要求修理机井,解决吃水难的问题。问题反映到村委,村长说村上没一分钱;反映到乡上,乡长说乡干部半年没发工资了;反映到县里,县长说乡上应该立项解决。反映来反映去,没有结果。群众没了办法,只好推荐一老者主持,决心群众集资修理。老者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到个把月的时间,就修好了机井,全庄又喝上了清冽冽的甜水。年底总结工作,一级向一级要情况。村长没有什么可上报的,想拿修机井的事搪塞一下算了。没想到,乡上看到李家庄的材料觉得很典型,便…  相似文献   

9.
打电话的是一个女人,不等黎乾玉发问,她就一口气说了下去:我是汪露萌,你还生我的气吗?不、不,我那里敢生你的气,你不气我就是我的福气了。我有件事要跟你说,对、对,就是那天要跟你说而没说出来的事情。我敢说我向你反映的情况对你肯定有意义,对,就是关系到章亚非那个案件的事,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哇!那太好啦!我就住在市医院宿舍楼302房,怎么,你不敢来?一个大津师还怕我一个弱女子吃了不成?哇!这就对了,我等你,五分钟够了吧?黎乾工按照汪露萌在电话中指示的路线来到市医院宿舍楼302房的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被汪…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3,(10):61-62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你闻什么?”他回答说:“我没闻,我是同鱼谈谈话。”“你同鱼谈些什么呢?”“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鱼怎么回答你呢?”“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  相似文献   

11.
双休日,我和妻正在家看报,忽听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在乡下工作的年轻办事员。给他泡上茶,寒暄几句后,我便直奔主题,问小伙子有什么事。他哼唧了一下,说:“你知道,我在乡下已经摸爬滚打了五年,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家在城里……”我一听,立刻明白他的来意了,就说:“组织上会考虑你的工作调动问题的。这样吧,你回去后写张申请给我。”小伙子说:“申请我已写好带来了。”我说:“行,你就交给我,我会尽力的。”小伙子很知趣,说了几句“拜托”“谢谢”的话,就起身告辞了。客人走后,妻在客厅发现了问题:原来茶几上搁…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生活》2009,(10):57-57
当人们问我,你的职业是什么的时候,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是做什么的?”“我在医院工作。”单位到了对方耳朵里变成“货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干脆说个通俗易懂的。“护士?”护士是女的,因此,在医院工作+女性=护士。事实是,现在不止有女护士,还有男护士,而且,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还有其他工种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3.
学会倾听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八十四岁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四十八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的乌鸦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将报纸翻得哗哗响。这时,父亲不声不响地从卧室里拿出一本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三岁的儿子看到窗外的乌鸦问父亲:爸爸,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飘飘 《政府法制》2011,(32):25-25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5.
晓军     
侄儿晓军前年从部队的一个发电站退伍回到家乡。小伙子不仅人长得帅,而且经部队几年的锻炼,人也老成了许多,人见人夸,喜坏了我那当村干部的哥哥。这天,乡长老张来到家里,屁股还没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经乡里几个领导商定,让晓军到乡变电所上班。”真是喜事接着喜事来,全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临上班的这一天,村长将晓军专门请到了邻村的饭店,还让村面粉厂的李厂长,棉花厂的孙厂长,炼油厂的廖厂长作陪。酒正浓时,面粉厂的李厂长首先发话:“晓军,今年以来,咱们村三天两头总是停电,你上班后摸摸情况,看看是咋回事,一定要帮…  相似文献   

16.
家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林凡这户一向被人称道的”五好家庭“今天也迸出了火药味儿……“什么?你好大的本事!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竟调到税务局去了。本事不小啊……明天,明天你把调动手续给我退了,回厂上班去!”“凭什么让我退回去?又不是您给办的。您当了四五年局长,我和妈沾您什么光了?到现在我还是个抹油的工人,妈还是个站柜台的营业员。看人家小莉她爸,才当局长几天,就把老婆孩子都调到好单位去了,谁象您那么死心眼。知道人家怎么说您吗?没不事,无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照顾不了……”“你……“我怎么啦,一没让您给我调…  相似文献   

17.
时间:1994年6月7日上午。地点:河南省固始县徐集乡乡长办公室。人物:乡长王文启和一位副科级乡干部。乡干部:“王乡长,这是我上个月到县开会的出差单,请你签字。”王文启认真审查了一遍;“你的车票超标准两元啊。”乡干部扑哧一笑:“区区两块钱,穷不了共产党!”王文启脸色骤然一沉,但很快又由阴转晴:“唉,可不能这样认为呀!两元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许多问题不是由小到大的吗!你说是不?”说着,他轻轻地撕下了那两元车票。奇怪的是,面对此景那位“副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双手接过车票,微笑着点了点头。原来,他听说本月…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每月工资一到手,分文不少地全部上缴。这不,2002年11月份的工资一领到手,下班一进门,我就老老实实地把钱交到了妻的手中。吃过晚饭,与妻一起看电视。“我刚才点了一下你给我的钱,加上这次公务员加的工资,好像差了100元。”我一听,暗暗叫苦:“糟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月加了薪,真是太大意了。”我每次上缴工资都分文不留,妻也充分信任我,从不点数,这次因为加薪妻才特意点了一下,没想到竟“点”出我一身冷汗。原来,我干纪检监察工作已有5年了,不仅爱上了这项工作,还爱上了《中国监察》这本刊物。每逢杂志一到,我便从头到…  相似文献   

19.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20.
一、案清简介1991年6月7日晚10点多钟.被告姚某酒后回到家中,以其妻与他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为由.对睡在床上已怀孕三个月的妻子说:“我见到你就头痛.我们离婚吧。”其妻说;“随便你。”姚某又提出要其妻作人工流产,其妻不同意.发生了争吵。为了躲避被告人的纠缠,其妻搬到另外一间房间休息。深夜12点左右,被告姚某又到其妻休息的房间.并用烟头烫其妻的脸部,其妻叫喊,姚母闻声进屋询问,被告说:“没有什么。”姚母即离去。接着,被告又用纺织工人剪纱头的不锈钢剪刀朝其妻的胸部连捅两刀,左右臂桶四刀。其妻大声叫喊。姚母闻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