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晶晶 《求实》2012,(Z1):218-220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戴是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就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辩证统一的。前者为后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思想道德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际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公共准则,必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精神支撑的作用。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社会建设的力量,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4.
一个健康的肌体,是由一个个健康的细胞结合而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整体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的是自我和谐.实现自我和谐方能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一个健康的肌体,是由一个个健康的细胞结合而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和谐的人组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市民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指社会公民对现有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涵盖它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认识程度和把握能力。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社会的良好发展,更谈不上人类的全面发展。就市民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素养决定了一个群体社会的和谐共处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核心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当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和坚持这样一个价值观,我们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就可以高屋建瓴,为找准与解决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一种关系。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的发展是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深化的结果是人的需求得到不断地满足,利益得到不断地实现,能力得到不断地开发,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在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地化解和消融各种矛盾和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健康和谐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和谐的社会。而人的健康和谐不仅体现在身体和生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和心理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每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协调系统,包含三大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本性回归,人与人的和谐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实的延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观是实现三大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我国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一切都依法行事;就是使我们社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就是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就是使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就是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就是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潘石屹 《党课》2012,(12):99-101
每一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每一个人的才华都是很独特的,没有高低贵贱和高端、低端之分。好的教育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才华都挖掘出来。我们每一个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的贡献,自己能力的提高,都不是靠学校排行榜排出来的,所以每一个人首先都要在心里面树立一个自信。  相似文献   

14.
教育平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为什么能够平等且必须是平等的?教育平等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教育平等如何实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理性平等和价值平等;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包括资格平等和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平等;第三个问题给出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参与平等”,即教育平等的实现,必须以正义社会为依据,以普遍的义务教育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主参与社会,以公正的高等教育保证每个人群(如民族、性别、地域等)都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5.
和谐心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谐社会是个多维度的综合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蕴涵着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自身的心理和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和谐社会的各种关系中,  相似文献   

16.
足球是一项整体运动,需要每一个位置都有胜任角色的球员,需要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特长和潜能,需要上场的每一个球员都打出精神和气势,需要每一个球员都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配合意识。一个球队有没有这四个“需要”的制胜法宝,球员固然有责任和义务,但主要责任在于选用球员的教练和俱乐部领导。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最难管的是人,最值得研究的是人,最能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是管人。管人是一个硬道理,管好了人,用好了人,在一个足球队,就能多赢少输,取得良好成绩;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可以多向心少离心,取得良好绩效。管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认真领会"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的深刻含义,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党员干部养成健康心态的重要性,学会养成健全、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阶段,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践,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成才,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相似文献   

20.
学生良好的个性应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个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个体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良好个性培养上,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以期达到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