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权保护有利于保护私人生活不受干扰,划清私人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界限,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好的尊重个人人格和尊严。隐私权作为自然人的重要权利,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暂无系统规定,在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陈浩 《法制博览》2013,(9):101-102
随着公民对个人权利的日渐重视,如何适用法律来平衡保护隐私权、言论自由权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跨省追捕"现象的频发,更是引发了对网络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冲突的担忧,如何明确界定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界限,找准两者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进行法理剖析入手,明确公民的权利界限,以期日后能为更好地完善立法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变得异常宽阔,隐私权的屏障被抽象地打开,人们置身于几乎透明的"玻璃社会,个人的隐私空间变得狭小、隐私权常常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个人的隐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网络隐私进行探讨,从中找出对策,以服务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4.
个人享有独处和隐私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其实现和保护必须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范围内进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平台的普及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可能性。但也为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隐私权保护主要针对物理空间和私人领域的保护,在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私人领域和物理空间的边界,个人的隐私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工作场所,而是扩展到了数字平台中的线上世界,使传统的保护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平台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数字平台中隐私权保护问题,分析现有法律理论和规则的适用性,并提出对数字平台隐私权保护的新模式和新规则,以促进数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隐私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龙 《法制博览》2013,(2):34-35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仅关乎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在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在性质上,隐私权属于绝对权,其效力范围及于除自身之外的一切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得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私生活经常被曝光,没有丝毫隐私可言。为维护个人的隐私权而对簿公堂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基于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文都可作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但这些规范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7.
王鹏 《法制博览》2022,(13):24-26
目前,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美国通过立法加行业自律的方式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进行保护.欧盟则是通过《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来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美国采取的特殊被遗忘权和被遗忘权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六条对儿童的隐私权亦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欧盟的做...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新兴平台,隐私权在网络这一新兴环境中,正受到巨大威胁,也使隐私权保护这一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我国对于传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虽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隐私权保护不够重视,使得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侵权又以许多更新的侵权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保护现状和国外的保护模式,进而提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权的可取的法律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9.
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是一种特殊的隐私权,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隐私权。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这一特殊意义上的隐私权。但是这一问题已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2010年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网上开店使用实名制已启动,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上从事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保护公民这一特殊的权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