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陈柳钦 《民主》2007,(12):8-10
住房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公共政策。其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居住权等)、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亟待政府发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在玮  田在玮 《团结》2007,(2):34-35
住房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保证居民基本居住需要,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房改的成败,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推进,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发展视阈下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作为我国基于包容性发展的住房保障制度的价值选择,将指导我国对住房保障制度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在当前形势下建构我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应当坚持立法观念,完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建立住房保障经济调节机制;坚持政府适度干预原则,发挥责任政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9):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涮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公共租赁房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使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渐进式的房改避免了激进式改革中因利益关系迅速调整而引发的社会震荡,较好地实现了房改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共同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实践阶段(1980年6月—1994年6月)、综合配套阶段(1994年7月—1998年6月)、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7月—2007年7月)和结构调整阶段(2007年8月至今)。在对各阶段的房改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与评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有效介入,居民住房消费梯度观念的形成,房地产开发商责任感的增强,分层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全国住房普查的适时开展以及其他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将是影响今后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关键。此外,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往往表现出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特征。因此,如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居住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微利价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价房。  相似文献   

7.
廉租住房保障之实物配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住房保障基础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房源短缺、资金不足、保障方式不尽合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保障对象退出难等问题,这就难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为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迫切需要加大有关实物配租的法律调控力度,以消解困境,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8.
住房问题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目前中国在建设住房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尚面临着地方政府对住房保障的认识不到位、全国性的住房底数不清、缺乏多样化的住房保障融资渠道、保障性住房开发指标体系建设滞后以及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堪忧等问题。在构建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在解决住房问题中的责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并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形成省地节能环保的住宅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充分保障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提供保障性住房是保障民生的焦点所在。政府行为的优化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体制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政府全方位公共服务改革举措如下: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制定长远整体性战略政策规划;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政府运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新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形式,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对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实施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运行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核方面的政策措施,探析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师元梅 《学理论》2009,(20):86-87
构建农村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不仅需要物力、财力、法律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社会学为视角阐述了建立农村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弱势群沐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社会风险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0):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房价过高、居民住房负担过重、投机严重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年来住房体制改革中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属性,忽视了住房的必需性、耐久性、高值性、保值增值性等属性.尽管住房商品性决定了我国住房改革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但必须防止矫枉过正而无视住房的其他属性.应通过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控制房价、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鼓励住房梯度消费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住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孙燕 《民主》2011,(5):48-48
成都市政府近日发布消息称,成都市将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让居住在成都农村的住房困难居民可以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的住房保障援助。保障方式有两种,一是政府给钱,由困难户自主租房:二是政府提供廉租房,困难户住房缴租金,  相似文献   

15.
车玉娟 《学理论》2012,(11):69-70
发达国家在住房保障制度上有值得学习的经验,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住房保障上存在不足和缺陷。为此应完善立法;选择符合实际的保障体系;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严格管理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机制;明确划分收入线;大力发展廉租房;合理利用公积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奋飞 《学理论》2013,(16):136-137
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近年来,商品房市场持续升温、价格暴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着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稳定、多元的公共住房保障,从而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最让京城百姓心动的房地产项目该是回龙观、今日家园、天通苑等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让老百姓排队等候,也让房地产开发商见到久违了的热闹场面。作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从1998年7月国务院发出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算起,已经三年有余,在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平抑房价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8.
公共住房的供给是韩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一大亮点。韩国公共住房的供给包括出租、出售和租售混合三种模式。韩国公共住房的供应模式可供借鉴的优点主要包括:公共住房供应采取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模式;公共住房保障对象划分科学,衔接紧密;公共住房采取以政府为主导、设立单独负责机构的方式来保障供应。韩国公共住房供应模式在实践运作中的经验,为中国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完善法规制度,增强公租房的建设供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欢 《团结》2012,(2):52-53
当前,住房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其重要途径和发展重点应是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10余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并提出了在建设和分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质疑声中不但没有消弱,而且越来越得到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广大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同。未来发展,保障房将是占社会大多数群体的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文中还指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障碍。最后,在行政管理制度、供应制度、资金投入制度、准入审查制度、轮候制度、退出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惩罚制度建设方面,概括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框架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