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引渡原则中的例外原则,其保障人权、体现国家主权,并且在保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引渡原则中最富争议的原则。引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则更甚,甚至沦为一些国家的"政治工具"。对于如何规避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滥用,发挥原则订立的初衷,关键还是在于从其根源解决其本身的概念问题。同时,如何更好地运用此原则,还需要各国之间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力求打破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如今所面临的瓶颈困境。  相似文献   

2.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引渡制度中已确立的原则。虽然引渡制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80年,①但是直到18世纪末,引渡主要是针对政治原因的逃亡者(包括叛国罪、轼君罪或反对君主制的犯罪),而对普遍刑事罪犯则很少引渡。欧洲第一个引渡条约——英国和苏格兰引渡条约就是引渡政治犯的条约。1625年格老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对引渡问题作了理论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江涌 《行政与法》2007,(6):124-126
目前,国际法上的不引渡制度有两种相反的表现,一是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兴起,另一个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衰退。基于互惠原则,任何对别国的限制最终也是对自己的限制,若要使国际反恐合作顺畅有效,首先应该消除本国法律中的障碍。因此,应该适应这一国际法发展趋向,确立政治犯相对不引渡制度、死刑不引渡原则。  相似文献   

4.
温耀原 《法学杂志》2013,34(5):97-103
引渡关乎国家主权与相关被引渡者的人权利益。本文首先介绍引渡中的主权与人权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引渡中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中的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并就我国实践中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死刑不引渡原则"已经在近年来的国际引渡实践中被确立为一种刚性原则,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自国民不引渡原则、双重犯罪原则等并列为引渡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这项原则在我国的引渡实践中的应用却极为有限和保守,这导致我国在秉承条约前置主义理念的国际引渡实践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本文将从现状入手,试图通过澄清"死刑不引渡原则"的真正内涵,指出在我国承认和实践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俾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 去年,我国曾发生过一起罪犯劫机飞往外国的事件。事件发生后,当我国政府要和南朝鲜当局按国际公约将罪犯引渡给中国时,对方却以政治犯不引渡为借口,拒绝引渡  相似文献   

7.
陈雅婷 《法制与社会》2013,(28):177-178
作为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标志,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引渡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其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保护基本人权,鼓励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肯定利他主义和尊重各国主权的价值内涵。然而近年来,为避免在适用过程中被滥用,其适用范围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但在实践过程当中,仍有认定标准、认定权归属、政治操控等问题存在,极大削弱了这一原则本应发挥的积极作用。为解决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困境,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双重犯罪原则是引渡制度的重要内容 ,对于引渡请求所指向的行为只要依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两国法律达到实质类似 ,就以为符合双重犯罪原则。从国际刑法学的角度 ,论述了在对国际犯罪进行引渡的过程中 ,双重犯罪原则之实质类似说的具体适用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认为实质类似说与罪刑法定主义并无冲突 ,也不会造成对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背反 ,它与普遍管理原则所引申出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能够达成协调。另外 ,认为实质类似说体现在定罪和刑罚两方面 ,各国对可引渡之罪的标准从列举式到淘汰式的演变也表明了国际刑事立法对该说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浅论贪官引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批的贪官携巨款外逃,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国家、人民的经济利益还阻碍了我国刑事执法的进程。如何将这些逍遥法外者引渡回国进行审判制裁便是当下我国司法协助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制约的瓶颈有:引渡条约的缺位、死刑问题、政治犯不引渡及赃款难追回等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扩展与外国的双边引渡条约关系、采取措施克服死刑问题的阻碍等方面寻求有效的解决途。本文从瓶颈与出路两方面探讨我国政府解决贪官引渡问题的一丝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航空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往往要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此仅仅依靠单个国家的国内法来有效地惩治罪犯从而达到惩罚罪犯和威慑性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罪犯逃往他国,以政治犯不引渡这一理由来逃避惩罚。在1970年和1971年海牙/蒙特利尔公约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引入了国际航空法当中。这一在国际刑法领域历史悠久而又运用广泛的重要原则在国际航空法领域是如何构架的,其在国际航空法领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有着哪些意义,都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微 《河北法学》2002,20(Z1):118-120
在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劂的今天,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不应该再成为其保护的屏障。这就需要限定“政治犯罪”的定义,并要确定对该原则适用的限制,以消除该原则对国际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我国的《引渡法》在此方面的规定也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糯康案件所涉的刑事管辖权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问题颇有研究价值。涉案四国都主张对本案有管辖权,而中国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合法合理且更有积极意义。在本案的侦破与抓捕过程中,多国间的司法合作举足轻重;根据《中老引渡条约》,糯康应当被老挝引渡至中国受审,且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及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该案成功的国际司法合作实践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并为中国与东盟间今后开展更广泛的司法合作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月,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第一份战犯引渡公约——《解递战事罪犯及其他战事违法人犯公约》,公约剔除了传统引渡制度中"政治犯不引渡"的条款,以保证对战犯的彻底追究和惩治。二战结束后,中法两国达成以该公约为相互引渡战犯依据的协议,在处置战犯问题上从冲突走向司法合作,保证了战犯审判的顺利进行。中法两国在引渡战犯上的初步实践,较为全面地诠释了公约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开启了现代国际社会通过司法合作惩处战争犯罪的先例。同时也是废除治外法权后,中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次成功案例,对于当今社会处理国际事务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14.
论国际刑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一般被理解为普遍性管辖权的实现方式,但是,该两者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交叉。国际刑法公约中关于引渡的共同性条款对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起到补充性作用。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的最终目的在于赋予犯罪人所在国以设定管辖权的义务。引渡与起诉的义务对于国家来说应当是选择性的关系。缔约国仅仅有将犯罪分子提交主管机关的义务,而不存在起诉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引渡或遣返刑事外逃人员主要的问题和障碍是程序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法律问题是国际法上的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影响。对于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运用引渡制度中的量刑承诺。本文旨在对我国引渡制度中的量刑承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的法理分析,阐述了量刑承诺的概念、种类、特点、性质、法律依据等,同时对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引渡实践中的运用,特别是量刑承诺作为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变通或例外适用作了客观和务实的分析,结合我国引渡实践就完善我国量刑承诺程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引渡制度是国际间的一种司法协助制度 ,重视引渡的司法性、排除政治对引渡的不必要干涉、将引渡完全纳入法制轨道 ,已经成为全球引渡立法的趋势。我国于 2 0 0 0年 1 2月 2 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引渡法 ,结束了我国没有引渡单行法律的历史。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在本国国民不引渡、死刑不引渡、“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简易引渡制度、被请求引渡人的损害赔偿权以及引渡的审查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或空白 ,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国际上一项重要的现代引渡刑法原则。对死刑犯采取不引渡原则,并不等于死刑犯会而逃脱各国法律的制裁。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在各国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对触犯刑律的被告人是否判处死刑,是一个具体的量刑问题。本文从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出发,基于我国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司法实践,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不引渡原则提供建议。因此,我国在国际引渡合作实务中,应灵活运用死刑不引渡原则,尽力消除引渡中的"死刑门槛"障碍,以更好地开展国际引渡合作,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不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主要是指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否则,被请求方"应当拒绝引渡"。在赖昌星一案中,由于加拿大不信任中国的死刑状况及外交照会,导致赖昌星不能成功引渡回国。从这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中国的法治在某些方面并不被国际社会认同。本文试图以赖昌星案引渡不成功为例,浅谈我国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必要性,并对结合我国法律体系的实际情况,探讨承认"死刑不引渡"原则原则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标准,即由最高法或者立法机关进行权威性解释或立法,以间接的、有限的态度由逐步向完全接受过渡,加快刑法体系相关内容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9.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渡是指一个国家应他国请求,将被指控犯有可引渡之罪的逃犯或已被判决的罪犯交付该请求国以使其实现审判或执行判决的制度。其作为一种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形式,一直在国家联手打击跨国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引渡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合作,其间又涉及到相关人员的个人权利。因此,引渡制度在运行实践中,一直受到一些例外原则的制约。这些例外原则以国家主权、刑事政策和相关个人的权利保护为前提,旨在保护相关个人和被引渡请求国的利益。“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就是这些例外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对引渡的诸例外原则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20.
耿芳 《法制与社会》2013,(6):162-163
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腐败治理工作的难点,部分高官在成功外逃后,往往向当局申请政治难民地位以期获得政治庇护和杜绝被引渡回国的可能。然而,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不认为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属于政治犯的范畴,这无疑减轻了我国引渡贪官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寻求相关国家司法合作的过程中应明晰政治犯罪和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以促进引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