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和把握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原理,对于提高侦查讯问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和侦查讯问的活动规律,在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的特点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从犯罪嫌疑人缓解和消除心理紧张的心理需求、犯罪嫌疑人的理性因素和犯罪嫌疑人拒供态度的要素性构成等三个视角,对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说服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论侦查讯问僵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侦查讯问僵局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仓促破案,证据材料不全;其次是侦查讯问人员素质低,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和不恰当的侦查讯问方式;最后是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和反侦查伎俩,使侦查讯问陷入僵局。破解讯问僵局的关键是在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罪行真实原因的基础上,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化工作,讲究侦查讯问艺术和策略,打消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  相似文献   

3.
侦查环节是调查犯罪、抓捕罪犯、定罪量刑的重要阶段。讯问是最重要的侦查手段,审讯过程中视频监控到的非语言行为能反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犯罪嫌疑人非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引导审讯者调整讯问技巧和策略。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防止审讯人员滥用权力,应对视频监控进行标准化规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持续攀升,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和团体化的趋势。这些犯罪特点都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带来了挑战。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都有一些独特之处。在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心理准确把握与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讯问策略,将是此类案件得以成功侦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反侦查心理本质上是自我防御,是犯罪嫌疑人为逃脱罪行实施反侦查行为的心理动态变化。讯问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动机并交代罪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讯问中反侦查心理的意义及研究价值,从认知、情绪、意志、需要和个性特征五个角度对侦查讯问过程中反侦查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关注反侦查心理,研究反侦查心理是将心理学与侦查学理论有效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反映他们对讯问工作认知态度和心理指向的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成功开展讯问的重要方面。以445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共有16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讯问人员杜绝非法的讯问方法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反映他们对讯问工作认知态度和心理指向的重要方面,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是成功开展讯问的重要方面。以445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分析他们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的期望共有16种,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讯问人员杜绝非法的讯问方法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两大方面。犯罪嫌疑人对讯问人员期望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认识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破案中,面对各类案件智能化水平升级和越来越少的现场痕迹物证,传统的侦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收集、有效捕捉犯罪心理痕迹才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以及证实犯罪、深挖余罪提供更多的情报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侦查破案水平。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过程中,讯问气氛直接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决定着讯问的成败。影响讯问气氛的主要因素有讯问人员、讯问环境和讯问时间,它们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合力,有效的刺激和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达到讯问目的,提高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的应答是对提问的重要补充,两者共同构成对讯问对象的有效攻势。合理区分对犯罪嫌疑人的提问类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答技巧,从而及时、妥善、灵活地进行应答,常常是扭转讯问局势的突破口。侦查人员应注重对应答技巧的把握,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情绪表现,紧抓时机,有效消除其戒备、抗拒心理,进而引导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真相,确保讯问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刑事犯罪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流窜化等特点,犯罪形式更加隐蔽,手段日趋狡猾,刑事侦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而讯问是获取犯罪直接证据的有效侦查手段,因此把握讯问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讯问的基本特点入手,探讨了影响讯问的主要因素,提出应遵循讯问的基本原则,正确调控讯问的语言策略和心理策略,合理运用讯问技巧等观点,从而有效把握刑事侦查中讯问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其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客观迹象。在侦查中,有效地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已成为分析其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及抓住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的有利途径。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注意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痕迹在侦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高侦查中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抽样案卷所反映出的侦查机关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前后取证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讯问的过程与结果对于侦查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线索功能。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到案之初、被羁押之前这一阶段的讯问频率与时间长度都能够反映出这一阶段上讯问之于侦查的重要意义。而对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后的讯问所具有的侦查线索功能则显得较弱,特别是其被拘留或逮捕后24小时之内的讯问更多的只具有一种程序意义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犯罪手段和犯罪活动等逐渐倾向数据化、智能化,反侦查行为愈演愈高级,侦查讯问阶段饶幸、戒备、对抗等心理本能更加警觉和强烈,这一切必然会外化成为侦查讯问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给侦查人员深挖犯罪侦破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新的挑战。常见的反讯问行为有拒绝供述型、蒙混虚假型、死扛抵赖型三类,应分析犯罪嫌疑人产生反讯问行为的心理原因,结合实际使用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讯问过程是一个解决矛盾从而查明案情的过程。如何发现并有效利用矛盾是侦查人员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一种重要方法。侦查讯问中的矛盾可以分为犯罪嫌疑人暴露出的心理矛盾、共同犯罪成员间的矛盾和伪供中存在的矛盾三类。发现侦查讯问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对各种形式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筛选出可以被侦查人员利用的矛盾,可以更好地达到讯问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侦查取证的重要手段,讯问对于公安机关能否有效查明案件事实,全面收集证据并准确追诉犯罪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取得讯问的成功并非偶然,需要较多相关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通过实战调研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笔者对成功讯问的七大基本要素构成进行论证,对易于导致讯问失败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冀盼对我国的侦查讯问工作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制约和决定其的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原理,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新刑事诉讼法下心理测试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掌握心理测试技术对于侦查破案,最终鉴别犯罪嫌疑人,提高讯问工作的效率和破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下有效运用心理测试,能更好地协助侦查,规范、文明地办案。  相似文献   

19.
纵向思维方式,是指将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思考的方法,是一种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考察事物的思维方式。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实施阶段前后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侦查人员把握侦查的主动权,增强侦查工作的效能。犯罪预备活动对侦查工作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如果侦查人员善于运用纵向思维方式,在分析判断案情和查找案件线索、证据时,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活动情况,将化弊为利、变害为益。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实施阶段后的行为对侦查工作的意义是:对犯罪后续行为的预测和推断是侦查人员采取相应侦查措施的依据;对犯罪后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是采取侦查策略的依据;研究犯罪后续行为有助于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实施犯罪,有助于有效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20.
"高发低破"是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案发形势和打击现状的基本样态。在当前多发性侵财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及司法环境对讯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讯问作为传统的侦查取证措施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犯罪嫌疑人个人基本情况、涉案情况及其在讯问中心理与行为规律等方面进行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的讯问难题主要包括:前期侦查工作不足导致讯问难度大,讯问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难题,讯问工作后期存在较难避免的风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侦查打击机制,为讯问工作建立良好基础;强化激励机制,采用针对性的讯问策略;综合运用侦查取证措施,健全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