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延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化批判角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向。除此之外,该学派还存在着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非主流的研究路径,它在批判理论的建构、转型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使之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文化阐释的初始路向,其文化批判才得以建设性地补充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重要维度。对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并未在国内外学界广泛、充分地开展。目前已经探讨了波洛克、诺依曼、格罗斯曼、基希海默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霍克海默、阿多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考察了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有待加强与深化的研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含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中重要地位的充足依据;紧扣专题的系统性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制度批判为主题的深层原因并未论及.由此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确立的缘由及其理论批判缺陷入手,揭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进行转换批判主题的深层原因和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批判主题转换的逻辑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以发现问题根源为思维的逻辑起点转换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逻辑新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恰恰突显出生态马克思主义制度性批判主题确立的重要目的性,也彰显出这一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主题之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不管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还是马尔库塞,他们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给予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对于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泛滥、消费主义的盛行以及人的单向度化越来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感到不安和担忧。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思当下中国文化的问题,探索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婷 《学理论》2015,(1):68-69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现代西方主要思潮,以其社会批判理论为核心理念,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入手,从其批判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理论影响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文化内容进行评价与考察,并辩证地分析其对我国文化现代化构建的借鉴作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11)
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对人的操控日益加深。作为一种异化了的文化力量,大众文化对人有着消极乃至负面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之进行了一番系统而猛烈的批判,其批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当今社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英杰  徐向凤 《学理论》2013,(13):74-75,85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基本立场,从否定的意义上批判意识形态,但是,与马克思在政治层面的批判不同,法兰克福学派是从文化层面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从而实现了由政治批判向社会文化批判的视域转换,这一转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法兰克福学派一直是国内理论界注视的重点,近年来更为突出。这不仅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一个派别,而且因为法兰克福学派久负盛名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综合研究的优势,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表现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的关切,特别是对当代各国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华飞  陈飞 《学理论》2010,(21):94-95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本质上是实践,它是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思维逻辑对相关哲学理论展开批判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了不同的形态:一、思辨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二、“现实”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三、实践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思维方式的确立,使传统哲学由仅局限于单纯的纯粹理论批判向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李晓兵 《理论视野》2010,(10):25-27,37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列宁主义是相区别的。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传承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的是整体性原则;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则更强调个体性,以"人学"解决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甚至以"批判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以主观唯心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救世良方"。但是,这些理论只是从心理-文化现象进行主观性批判,阻碍了人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心理和文化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最终实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以批判逻辑为视角审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历程,不仅在理论上能够立体地展现实践哲学的动态成型之路,而且在实践上启示我们秉承与坚持马克思彻底的批判精神,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2.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3.
李晓晴 《理论探讨》2007,1(4):66-6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在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现行制度展开深入批判时,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的和谐思想。他们意识到人类已经深深陷入了异化状态中,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已经被破坏,因此,他们积极努力于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及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批判贯穿了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及其转向,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重大转向,马克思在批判以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后,将宗教问题的根源指向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逐渐将宗教、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指向了物质生产,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宗教问题归纳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范畴中。简言之,马克思宗教批判伴随着唯物史观形成的过程,重新考察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能够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动机。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30年代的乐观主义观点,波洛克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验并非已然成功,而计划因素的引入将有效地甚至是无限期地控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在此基础上,波洛克于40年代初提出了自己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随着自身经济基础的转变都或快或慢地发生了变化.正是在波洛克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调整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方式,推动了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型.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时期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判,透过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性和强制性的根本特征及其危害。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有明显的局限和缺陷的,但同时对我们也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4)
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在他与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而他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技术理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启蒙精神成为新的神话;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他的思想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仍对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12)
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纳粹党的上台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的兴盛,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逐渐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并对其展开了批判。本文是针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而展开的探究,首先对其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其次揭示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最后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但仍对当代中国无论是国家、民众还是学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货币是马克思深刻理解市民社会本质的关键范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货币的认识突破了哲学批判的单一视角,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私有财产)的批判,深刻指出了货币的劳动主体本质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货币”片断中,马克思以哲学批判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深刻揭示了货币的媒介作用、颠倒力量、需要异化和量的规定性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理论突破,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方法论创新的具体应用,对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他可以算是批判西方工业文明技术的第一人。我们在读他的《启蒙辩证法》的时候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批判和核心之所在——文化进步走向其对立面的各种趋势,从而通过对启蒙理性转变成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盛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丧失进行深刻的批判。为了拯救文化的进步走向其对立面,找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基础,霍克海默怀着救赎的激情,开始了他的技术批判理论的旅程,让我们反思现代的文化进步,并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