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正 《日本问题研究》2007,(4):33-35,43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日经贸关系通过互惠合作已经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和中日经济的互补性,认为从长期来看,中日经济关系还会向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史勤 《东南亚研究》2022,(4):110-128
二战后,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1954年日缅经济合作开创了战后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之先河。日本和缅甸创造性地签订了附有经济合作条款的战争赔偿协议,并确定以共同兴办合资企业作为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经济合作条款的落实过程中,日缅两国遭遇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技术问题的困扰。最终,1962年上台的缅甸奈温政府放弃了合资企业项目。缅甸投资环境问题、日本不成熟的官民合作模式、战争赔偿协议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互信的日缅关系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导致日缅经济合作的失败。日缅经济合作的挫折不仅反映战后日缅关系发展之曲折,而且体现出早期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步履维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今对全球经济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是三大经济体──美、日、欧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和深化的情况下 ,三大经济体经济的浮沉起落 ,本来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世界的经济走向 ,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走势 ,与欧盟相比 ,对中国的影响更为重大。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以及美日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所决定的。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美国、日本在资本输入和经贸合作的领域都相当广泛。因此 ,在 2 0 0 0年第 4季开始的美、日两国的经济增长所出现的明显回落 ,尤其是 9月 11日美国世贸…  相似文献   

4.
由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四十多位中日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中日关系、经济、教育、法律等等。 研讨会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其中三次会议在河北大学主楼举行,第四次会议与河北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崛起而日本经济低迷,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明显下降。中日贸易发展对中日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6.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在急风暴雨中垮台。1990年5月20日大选,救国阵线获胜,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国家新总统,组成了以罗曼为总理的新政府。新政府在经济领域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个人和集体自由经营为基础的经济民主,提高私有经济的比重,把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使罗马尼亚国民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轨道。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相似文献   

7.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亚洲经济的重要支撑。中日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加强在东盟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有利于推动中国、日本和东盟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继续保持优势,三极鼎足而立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在美日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中,两国之间此长彼消,不断变化,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正如日本《经济往来》1995年11月一期援引经济评论家小针宽司的看法“在世界市场完全一体化、市场趋于投机化、财政赤字永久化、各国间的政策协调发生困难等情况下,世界经济和景气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归根结底可以认为,其关键在于对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的日美两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如何”.近年来,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又出现新的变化趋向,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步入复兴,竞争力日益增强;而日本经济增长疲软,走势低迷,复苏蹒跚,相对表现不佳,这一新的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日本对外贸易整体下滑,对大多数经贸伙伴的贸易额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中日双边贸易额稳步回升,特别是日本对华出口逆势增长,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中日经贸关系呈现新的特点,两国经济供需两面联系更加紧密,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供应链彰显韧性。后疫情时代,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也对区域供应链稳定与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2,(13):115-115
美国是在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5月9日,韩国新总统尹锡锐上台,韩美关系骤然升温。20至22日,美国总统拜登就访问了韩国。21日,韩国总统尹锡锐和拜登举行了首脑会谈,首脑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为,将目前局限于军事安全的韩美同盟关系延伸至面向未来的安全、经济和价值同盟。简而言之,将韩美同盟关系提升至全球全面战略同盟。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经贸组织第143成员国。从此中国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巨大变化必将使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关系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出诸多新问题。 一、中国加盟WTO、日本成为最大收益国 普遍认为,中国加盟WTO,对全面促进中日经济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从中日经济关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东亚经济论坛第十三次会议”于 2 0 0 4年 10月 12日~ 14日在西北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日本、韩国、中国、波兰等国的近五十位学者。东亚经济论坛是专门研究东亚经济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阻力和前景 ,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全面推进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献计献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就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模式提出“一是先进行双边和局部合作 ,再进行多边和整体合作 ;二是先求同存…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一日至廿二日,在雅加达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农业经济大会强调指出,印度尼西亚农业吸收了百分之五十五的劳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廿六,在印度尼西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农业发展中的增长与分配平等问题。二百七十名与会者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六场讨论。  相似文献   

14.
叶檀 《新民周刊》2012,(7):85-85
目前美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与日本等国竞争,很快就会在中端制造业上与中国竞争。乐观主义者高兴吧,美国的经济数据正在好转,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正在软着陆。但两者不可能同时复苏。美国经济好转迹象明显。2月16日,美国劳工部继续公布好消息,截至11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逐年升温,特别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本文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实例为依据,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而后提出缓解贸易摩擦的措施.随着中日双方的相互协调和经济发展,中日农产品贸易将在摩擦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不同预测韩国几家研究机构对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作了如下预测: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1996年4月30日)认为,韩国经济1996年将增长7.5%。1995年12月8日洪在馨副总理在向金泳三总统提交的报告中认...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需要认清两国的经济贸易具有很强的依存性与互补性,同时要避免敏感性问题为合作带来的阻碍。中日两国政府应当尽快打破隔阂和壁垒,建立互信互利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共同致力于和谐世界的构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使中日两国行业间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这需要两国积极展开经贸合作,提升经济实力,共同提高创新力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8.
日美间的经济问题为什么会作为外交事件提出、而成为两国间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抑或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经济交往的地方就会发生矛盾。但为什么日美间的经济矛盾会屡次发展成为激烈的经济摩擦,且持续时间长,至今仍频频发生?日美经济问题之所以容易被作为外交事件提出,对其产生背景,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战后国际体系的变化,包括国际政治体系的变化和国际经济体系以及日美间相对经济地位的变化;第二、日美间基本经济观念的差异;第三、美国议会和政府的关系;第四、经济摩擦的发生与政治事件的连动性。一、战后国际体…  相似文献   

19.
20 0 5年 4月 1 3日至 1 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经济研究室、政治社会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经济研究室“亚太经济”和政治社会研究室“亚太政治与社会”重点学科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 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第一议程中 ,学者们围绕“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议题 ,就东亚区域合作的进展与前景、亚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价值观的同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国际环境、中国分享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对亚太地区的作用、中印崛起…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合作空间。随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的积极转变,中日两国揭开了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的新篇章。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双方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不但有助于改善中日政治关系,而且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中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和经贸往来三个方面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推进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