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针对案件审理程序的差异,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五项措施确保裁判文书的质量。第一,完善裁判文书签发制度。该院规定: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承办人初审、庭室负责人终审(签发)“二审”制;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审判长初审、合议庭再审、庭长终审(签发)“三审”制。第二,强化裁判文书督查。  相似文献   

2.
陈海燕 《特区法坛》2005,(5):17-18,21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广大法官开展了一场包括改革裁判文书制作在内的审判方式改革,我省一些法院和法官也在裁判文书改革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般是在原民事裁判文书样式的基础上参照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方向或《人民法院报》或其它的一些司法刊物刊登的一些以新格式写作的裁判文书样式,加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书写裁判文书提出的一些新论点、新看法等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记录裁判过程、向社会公众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公正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裁判文书的写作格式.各级法院堪本《人民法院诉公文书样式》来制作。但是,由于对裁判文书制作的各种技术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定,使得各地法院自勺裁判文书看起来备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10,(5):56-56
为进一步提高商事裁判文书质量,北京市延庆县法院制定了《商事裁判文书制作校核规范》,该规范明确规定裁判文书的校核应严把5个环节,以确保商事裁判文书零差错。  相似文献   

5.
刘德生,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1988年10月脱下戎装,意气风发地回到了热恋的故乡,走进了人民法院,从事法官职业一干就是22年。在行政审判岗位20年,他所审结的720余件案件无一件错案;制作的20余份经典行政裁判文书有12份被上级法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特区法坛》2005,(6):41-41
为了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的制作行为,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增强裁判文书的社会公信度,树立人民法院的社会形象,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我院组织专门力量,对今年以来审结的裁判文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我评查和重点抽查。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院在2006年实行了裁判文书预阅审查制度。所谓裁判文书预阅审查制度,即法官制作好裁判文书后,交由庭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名后,送政工(监察)室专人进行预阅审查,认为确实没有失误后签名,最后报分管院领导审发。本人有幸承任了这一项重要审查工作。从2006年5月起到2007年4月底,共预阅审查了各类裁判文书402件,从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6月1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隆重召开“千份裁判文书评选”表彰大会,对10份精品裁判文书、20份优秀裁判文书的撰写制作者进行表彰,全院审判人员共计380余人参加会议。据悉,这是该院近年来多措并举、提升裁判文书质量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该院第一届“裁判文书质量月”活动的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9.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嵌入裁判文书是统一裁判尺度、提高文书释法说理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裁判文书作为独立的叙事文本,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嵌入必将改变文书内部的叙事元素关系网络及结构,带动“演绎式”向“演绎+类比式”双线叙事结构转变,进而形成嵌套式叙事风格。基于司法实践语境,嵌套式文书的叙事理念和叙事模型得以重新诠释;依文书叙事者援引案例的主、被动性区分叙事情境,可以差异性地构建微观层面的嵌入型叙事模式,以满足裁判文书制作的内在需求,即聚集该类叙事形态构成体系以产生合力效应,完成微观表达上的统一,进而从宏观上促成裁判文书叙事风格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江云 《特区法坛》2005,(3):52-53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它不仅反映案件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是法官向当事人表明国家意志和司法态度的一种重要语言形式:因此,强化法官责任,提高法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保证裁判文书的质量,是办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裁判文书质量的高低,对于增强人民法院办案严肃性,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是司法公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的改革和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工作都十分重视,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甚至针对当前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的现状尖锐地指出:“现在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的形象”,为此,他明确要求“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要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公证债权文书的地位,有赖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力度。由于公证债权文书具有类似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性质,因此,法院对公证债权文书无须进行实质审查和严格审查。但作为利害关系最紧密的被执行人,自有迫切冲动从程序上实体上寻找瑕疵,以求达到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的目的。执行救济制度的确立,为这些人提供了正当的程序和途径;而人民法院也借此得以明晰公证债权文书有无瑕疵、瑕疵的严重程度。执行救济制度从无到有,意味着公证行业在办理公证债权文书时有必要更加严格,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吹毛求疵”。  相似文献   

13.
制作裁判文书是主审法官的事情,但相关其他人的意见不容忽视。当事人的思想,明确的诉讼请求及反驳辩论观点在裁判文书中应当有所反映;有诉讼代理人的案件,特别是代理律师的代理词或法律意见书,其内容应当体现在裁判文书之中;除主审人外,合议庭其它人员的不同意见也应有所反映;尽管没有署名,但对裁判结果有重大影响人的意见,比如审判委员会或各级领导的意见,可以适度写入裁判文书。民事判决书应当在“阳光”下制作,同时还要做到说理透彻、论证严谨,努力达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蔡正文 《特区法坛》2004,(11):27-27,29
根据《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重点和具体要求,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叙事清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判决条文言简意赅、无懈可击,树立司法权威,实现民事审判司法理性、公平与正义。笔者就遇到一些民事裁判文书,并非符合最高法院要求的那样,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对此问题进行点滴归纳,以便今后在司法文书制作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按照司法规律改革案件审批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普遍实行庭长、院长对案件处理的审批制度。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案件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所谓案件审批制度,就是审判组织特别是独任庭、合议庭对案件有了裁判意见后,须报庭长、院长(包括副庭长、副院长,下同)审核批准。主要操作方法就是案件裁判文书由庭长、院长审核、签发。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庭长、院长对审判工作负有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庭长、院长履行职责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具权威性和有效性的,无疑是案件审批制度这一渠道和方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件审…  相似文献   

16.
公证文书的格式与内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凡 《中国公证》2006,(6):19-23
一、中国公证文书的格式 按照中国现行公证制度,公证文书实行法定格式,《公证法》第32条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制作……”《公证程序规则》第42条规定:“公证书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制作.”如果具体加以区分,中国公证书的格式包括两大类别,即定式公证书格式和要素式公证书格式.  相似文献   

17.
裁判文书作为审判工作的最终载体是准确地反映诉讼活动 ,检验审判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 ,也是执行裁判的依据。但目前在我国的裁判文书中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以致引发执行难 ,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因此 ,必须规范裁判文书的制作 ,以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罗书平 《中国律师》2004,(10):44-45
法院裁判文书的“判后语”在媒体公开之后,在法律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四川省高级法院执行局法官罗书平发表了《裁判文书不是演讲稿》的文章后,一位大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罗书平法官回了信。现将来信刊载于此,欢迎读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判决书应展开法官心证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体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已提到了法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在2000年的第一个月,全国法院系统在京举行的“裁判文书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加快了裁判文书改革的步伐。研讨会的参选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裁判文书目前存在问题和改革的思路,对裁判文书、律师文书质量的提高都有参考作用。由于版面所限,本期仅造4篇以飨读者。作为审判活动最终体现的裁判文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关注的结果是担忧多于乐观。但是人们在列举“质量堪忧”现象的时候,提及更多的是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审判制度的改革 ,法官对裁判文书的制作首先应当走出无须“讲理”的误区 ,其次是法官必须学会在裁判文书中据事、依法、论理。凡是认定的事实都必须一一叙明 ,选用词语时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对证据的不同证明效力应当在充分说理中作出判断 ,对有矛盾的证据的取舍理由必须公开。裁判结论的生成依据必须在“本院认为”这部分中予以充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