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儿 《政府法制》2014,(11):39-39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责者也……民,众萌也。”  相似文献   

2.
丁言 《中国监察》2008,(18):47-47
古人云:“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近年来,赌博歪风不断在国家公职人员队伍中蔓延,涉赌金额越来越大,成为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助推器。湖南省湘潭市发改委原主任潘翔凌纵容赌博恶习种下祸根,疯狂赌博诱发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最终不仅输掉了钱财,更输掉了事业,输掉了人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深刻教训再次说明:要让党员干部远离赌博,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寻求良策。  相似文献   

3.
“位卑未敢忘忧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以此明志。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都有一大批人始终不易怀抱天下、心系苍生之念。家国天下。国计民生,从来都不仅是从政者的日常课程,也切实牵动着每一个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市井小民。  相似文献   

4.
《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中”的解说。《中庸》第一章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中的概念提到了天地与万物的定位与存留、发展与衍生的境界,大矣哉!儒家经典及后人诠释中,随其所叙述的问题,“中”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用词。如“中庸”、“中和”、“中道”、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4,(7):70-70
在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分天下的通信市场中,黄龙县电信局以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高额的收益独占鳌头,成为该县电信企业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7.
先哲总结出:“善官人者.必先考其能,然授其事。使轮辕凿枘,各适其用”。纵观中国的历史.知人善任成功的范例不少。刘邦用韩信击败了强敌,扫平了天下:刘备用了诸葛亮.使自己从一个“流冠”变成了一方霸主,三分天下有其一;唐太末用魏征,造就了“开元盛世”使唐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就是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2,(5):5-5
法治之所以能够强国,法治在立国、稳国、救国方面的功能,同时也是强国的功能。尤其是稳国方面的功能更加直接。国家不稳定,就无以发展,国家不发展,国家的强大就无从谈起。然而更重要的是,法治之所以能够强国,是在于法治能保障国家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避免国家少走弯路。法治之所以能够强国,还在于法治作为善治,使人心所归,天下归一。从历史上看,人心胜于军队的铁蹄,征服人心才属真正的征服;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法治使国家公信力牢固树立,公民对公权力产生依赖,公权威信与民心同一,必定万国兴旺。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4,(11):10-10
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被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提出。在中国,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唐朝的孔颖达对此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彼时对文明的解释,主要是“文治教化”之意,与现代含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妖魔化河南人是虚妄无知表现。”——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指出。5月2日上午,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来到中原工学院,以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河南形象,怎样维护好河南形象,怎样在发展中树立河南良好形象为主题,与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王全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和“知中原者知天下”的观点,并指出,丑化、妖魔化河南人,说轻点是虚妄无知的表现,说重点是低级趣味,说不客气点是数典忘祖,这种地域歧视对河南人是不公平的。“看到人民群众在解决问题后向我们千恩万谢,我都感到有些惭愧。很多事情是我们应该做…  相似文献   

11.
赵建文 《法学研究》2008,(2):133-148
有关人民自决权的国际条约和其他国际文书均规定或表明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在现代国际法上,自决权是国际社会所有人民的权利,即所有主权国家的人民和所有其他领土上的人民的权利。具体说,人民自决权的主体范围包括殖民地人民、外国占领或统治下的人民、主权国家的全体人民和少数者人民这四种类型。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自决权的主体应当是全国人民。国际法上的自决权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民族。殖民地人民和外国占领下的人民作为人民自决权的主体应当是暂时的或例外的情形,主权国家的全体人民和少数者人民作为自决权的主体才是长期的和正常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商振 《政府法制》2012,(8):40-41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正是他对康熙皇帝晚年的积弊进行了改革整顿,才使得国家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可不料,雍正一心为天下,换来的却是一世恶名。那么,他做了什么惹恼了民怨而被泼污水呢?  相似文献   

13.
日前拜读了某报登载的一篇题为《扫一庭何以扫天下》的文章,感到作者阐述的“扫一庭”者,不必“扫天下”;善“扫天下”者,更不必“扫一庭”的观点很是别致,但仔细品味了几回,却怎么也接受不下来。  相似文献   

14.
坚持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统一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董必武同志强调人民司法工作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思想建设,坚持服务大局;谨记司法属于人民,司法为了人民,司法依靠人民;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尤其要尊重司法规律。董必武同志确是人民司法传统的缔造者、传承者和发展者。  相似文献   

15.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一级党委作为承上启下、统揽全局的基层领导核心,决定基层的政治生态环境,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改革的探索中深深体会到,必须选择好县一级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有效路径,才能促进权力正确规范行使。  相似文献   

16.
大唐帝国在李世民执政期间,曾出现过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据史书记载,当时“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因而人民以身试法的也少了,所谓“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虽然难免言过其实,但多少反映了贞观之治社会秩序井然的景况。李世民所以能够“致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13,(1):4-6
一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使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使婆媳不和者重归于好,使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使拳脚相向者相逢一笑……  相似文献   

18.
人大代表是经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随着人大职能的增强和人们民主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人大代表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卿 《法制与社会》2010,(10):206-206
商业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是客户,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各项服务获得利差和手续费收入,在当前空前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客户者得天下”,商业银行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寻找优质客户,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孙士承 《政府法制》2012,(32):37-37
西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京城长安“黄雾四塞”;更为具体的记述是:“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