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政府法制》2010,(10):10-12
1910年6月,美国文摘类杂志《美国评论之评论》以“中国的首届世博会”为题,介绍了在中国举办的一次博览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里所说的“中国的首届世博会”,就是距今整整一个世纪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商品博览会,也是中国首次由政府举办的大型博览会,时人称“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  相似文献   

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中增加了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此作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一、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宪”,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宪政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具有丞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封建制延续了几千年,实行的是人治,以掌握权力的统治者个人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联即国家,”皇帝的圣旨就是法律,所以…  相似文献   

3.
1910年6月,美国文摘类杂志《美国评论之评论》以“中国的首届世博会”为题,介绍了在中国举办的—次博览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里所说的“中国的首届世博会”,就是距今整整一个世纪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商品博览会,也是中国首次由政府举办的大型博览会,时人称“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中国通”的外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只把笑脸留给熟人?” 他发现,许多中国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紧张而严肃的,不会轻易给陌生人一个笑脸。大多数人,都对突如其来的微笑感到不适应,本能地加强警惕。  相似文献   

5.
李敏 《中国审判》2011,(4):50-53
和王锡锌教授初次见面是在第三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上,但这一次见面我是作为听众坐在台下听他演讲的,他并不认识我。在这个论坛上,中国法学会公布了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名单,王锡锌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部署,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其中也当然包括对完善行政法治体系的部署安排。根据初步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体系”一词一共出现了119次,“法律体系”共出现了2次,“制度体系”共出现了9次,“政策体系”共出现了4次。从广义上来说,“政治体系”“制度体系”“体制”“机制”都属于“法律体系”的范畴。按照传统分类法,法律体系建构主要包括刑事、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是中国生物医学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在美国纽约,诞生了人称“诺贝尔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位81岁高龄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拥有这个颇具诗意名字的人,是第一次出现在该奖项上的中国人,更是第一位中国女性。这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人从中药中发现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南张德淼在新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题,提出了一系列跨世纪的影响中国的方针政策,并又一次明确提出“依法...  相似文献   

9.
张驰 《法人》2005,(5):18-21
在经历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品牌损伤后,中国企业家们终于开始觉醒。一方面是国内知名品牌屡遭侵权——中国家电巨头海信集团和照明设备“萤火虫”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京城地产大佬潘石屹的“现代城”遭遇侵权,或许就是鲜活的例子;而另一方面,国外企业挥舞着品牌大棒杀气腾腾地奔向中国市场。“DVD4C专利联盟”将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冲得人仰马翻,花旗银行的“商业方法”大规模专利申请让中国的银行家们惊出了一身冷汗。观察人士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品牌意识甚至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如果说,数十年前的中国企业曾经历了打造品牌的辉煌历程,那么到了今天,品牌的保护和延展,则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一道新的战略课题。一次次商标争执已经让中国企业家们意识到,商业品牌已经不再是偏安于地球某一隅的图案或者文字,而是应该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尔、新科等企业的品牌保护行动为标准,中国的企业开始了世界商海中的品牌突围。  相似文献   

10.
邓析(?~公元前501年),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在野政治家,是一位生前及死后都引起争议,自古到今褒贬不一的人物。在中国法律史上,邓析也算一位“闻人”,有数项“第一”被他占据:第一个公开反对西周以来的“礼治”;第一次提出了“事断于法”的主张;编修了第一部私家刑书──《竹刑》。当然,这些“第一”大都带有传闻的色彩,难以确信。不过.另有一项“第一”的可信度极高,即他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讼师。中国律师的历史不足百年,而且是舶来品。在此这前,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一种以帮助他人处理诉讼事务为业的人,这种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其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的内容多处涉及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记者统计发现,公报中直接出现的“检察”一词有六处,其中“检察机关”三次、“检察院”一次、“检察权”一次、“检察官”一次.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春天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当代中国文学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丁东认为“中国主流文学界对当下公共领域的事务缺少关怀,很少有作家能够直面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最可怕的还不只是文学缺乏思想,而是文学缺乏良知”。傅国涌说:“我对当代文学整体评价很低,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13,(35):7-7
如今,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将成绩最佳者称为“冠军”,殊不知,“冠军”原为古代将军的官衔。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当时楚国有一位奋起反抗秦朝暴政的大将宋义,英勇善战,屡败秦兵。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军将士赠给他一个光荣的称号:“卿子冠军”。  相似文献   

14.
刘锴 《政府法制》2013,(20):17-17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洋枪”。更别说是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也难怪有人不相信——史书和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不过是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然后再装填,再射击,所以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其实,清朝时,还真就有位中国人发明了“机关枪”,只是后来束之高阁。没能广泛应用于战场上。  相似文献   

15.
管仲是出生于安徽颍上,而在齐国政坛大展身手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戊戍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之一的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说他是“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他的功绩与贡献,集中体现在“实能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生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管仲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变时期的改革、进步路线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6.
刘锴 《政府法制》2012,(17):18-18
在很多人看来,证婚人在新人婚礼上的“证婚词”,应该是“美言善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一份堪称旷古绝今的“证婚词”,不仅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则佳话,也为今人的婚恋生活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7.
多灾多难的中国律师似乎终于风光了一回。 这一回,全得力于史无前例的“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 说是大会,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律师业的群英会。1000余名与会代表中,会聚了中国律师界的“十佳律师”、“优秀律师”、“文明律师”等荣获多种称号的领军人物。为此,40余家新闻媒体对此次大会作了空前的全面的报道,对会上的“焦点人物”也作了空前热情的“聚焦’; 说是大会,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律师业的奥运会。各种专业、各个方面的各路英豪,各路神仙,来到北京,走进不同的“论坛”,轮番上马,竞相上台,各显神通,各抖绝技。每…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1,(16):31-31
潜逃12年的赖昌星终于被遣返回国了。有人猜测,他的回国很有可能引发国内再一次官场“地震”。我对此倒不置可否。赖昌星在外12年,国内贪官照样前赴后继,贪腐花样层出不穷。一栋“红楼”,并没有成为贴在某些官员心头上的“镇魔之符”;而一个赖昌星,也未见得能绘出中国官场的全貌。  相似文献   

19.
晏扬 《政府法制》2008,(3):14-15
“中国已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长为这个星球上第二重要的国家。”“中国在2007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国家做到了这一点。”2007年年末,美国《新闻周刊》以年度封面文章的形式提醒她的全球读者:2007年世界上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仍然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正成为或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20.
《法制与社会》2011,(14):36-36
6月7日,“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成都市民梁实又要上考场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现代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