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齐晋 《政府法制》2014,(18):14-15
如果问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影响最大的女人是谁?答案是:除了第一夫人米歇尔之外,恐怕就是米歇尔的妈妈玛瑞安了.从奥巴马上任起,这位“第一丈母娘”就与总统一家一起搬进了白宫.虽然她为人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但熟悉奥巴马夫妇的人都知道,对他们来说,玛瑞安就像是一颗定心丸,用一位密友的话说:“有她在身边,总统一家就会有一种安定感.”  相似文献   

2.
周琪 《政府法制》2013,(14):36-36
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意外地成为民主党代表大会的主角。她的演讲在挑剔的美同媒体那里博得了罕见的齐声喝彩,被公认将为奥巴马竞选连任加分。  相似文献   

3.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1,(24):52-53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当小勇从派出所领到崭新的户口簿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旁的母亲情不自禁地拥抱着儿子,泪流满面。这一拥抱让小勇找回了失去二十多年的亲情,这一拥抱使小勇消除了对母亲的怨恨……  相似文献   

4.
杨澜 《法律与生活》2016,(16):54-56
我在记者生涯中曾采访或接触过四五十位国家元首.在官方场合,他们身上明显带有职务的约束,多多少少总要“端”着点儿.而在采访之外,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与他们交谈,会有更真实的交流感. 美国总统奥巴马:致歉被原谅 2014年8月,作为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以下简称特奥)运动全球形象大使,我受邀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在白宫的宴请.  相似文献   

5.
涂丁 《行政法制》2005,(2):64-64
鄙人从政府督查室调到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后,过去的一位同事见到我故作深沉地问道:“你现在搞法制工作了,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什么吗?”因为这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太简单了,我便不屑一顾地反问道:“你是故意地考问我,还是调戏我?”同事满腔严肃地说:“我是真诚地考问你。”于是,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宪法!”同事抚掌大笑道:“大错特错。”见我目瞪口呆,同事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法”是领导的“看法”。你想想,你为什么会从督查室到法制办?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顿时,我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6.
白宫御厨:为爱辞职 2015年1月,坚守6年的白宫御厨萨姆·卡斯选择辞职,为的是去纽约和妻子团聚,“为她做饭”. 早在2005年,卡斯就开始为奥巴马一家做饭.当时,奥巴马只是一名普通的国会议员,每天在华盛顿工作.他的妻子米歇尔独自留守在芝加哥,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妇女,其压力很大.这时,萨姆·卡斯出现了——奥巴马一家雇用他担任家庭厨师.卡斯将奥巴马家厨房里的不健康食品全部扔掉,开始为米歇尔和两个孩子准备全谷物食品和蒸蔬菜.  相似文献   

7.
孙建勇 《政府法制》2014,(27):46-46
2013年4月1日上午,美国白宫副高级顾问大卫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当天下午,奥巴马总统将发表重要讲话,届时请大家关注白宫官方微博. 下午,很多人打开白宫官方微博上的视频链接,出人意料的是,出现在讲台旁的人并不是总统奥巴马,而是一个脑袋圆圆的黑人小男孩.只见他从讲台后探出头来,面带微笑,镇定地对着麦克风说:“看来你们等待的是其他人.祝大家愚人节快乐!我是孩子总统,希望所有人有愉快的一天.”随后,他高举双臂,高声说:“我入住白宫了,我在这里,和平万岁!”说完,他熟练地走下讲台,快步朝着门口走去,那神态俨然总统模样.  相似文献   

8.
名刊     
《检察风云》2010,(1):72-72
奥巴马的战争 奥巴马在宣布向阿富汗增兵3万的决定时说:“如果不是考虑到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安全,我将很高兴地让我们的每一名士兵明天就回家。”他的演说看似动人却太不着边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这场战争开始时,我们是因为对恐怖袭击记忆犹新而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麦克风门     
3月26日,在韩刚首尔核峰会正式议程开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进行了私聊。当时,奥巴马对梅德韦杰夫轻声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要给我空间。这是我最后一次选举,当选后,我将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克鲁尼接受了一家法国周刊女记者的采访。记者提醒他:“2005年,您就说过,请注意奥巴马,他将是美国下一届总统!”记者接着评论道:克鲁尼真正迷恋的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政治。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滁州市皖东公证处,一个金发碧眼的芬兰小伙办完公证手续之后,给了公证员一个热情的拥抱.竖起大拇指对公证员说:“Thank you very much!”  相似文献   

12.
我的案头,一直放着一期“又是一年春草绿”时的杂志 ──《中国律师》第四期。刘桂明总编辑《拥抱春天》 的“絮语”一直让我忘不了这个春天,即中国律师制度恢复20年的春天,亦即作者所拥抱的“律师的春天,法治的春天,改革的春天。”《拥抱春天》写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深度,使11万中国律师充满了希望。但作者又出了一道相当难的“律考”试题“你为什么当律师?”五个月来,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当律师呢?没有想到数月思考得出的结论竟是:我本不想当律师。 可能与出身军人之家有关,从小我生性好动,在政法大学读书时还任校武…  相似文献   

13.
徐浩程 《政府法制》2014,(25):32-32
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在编段子了,在5月3日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当晚,打着黑领结、身着晚礼服的奥巴马一上台就说:“在这晚宴上,我通常要抖几个包袱。我承认,去年确实不好过。”接下来,奥巴马立刻变成超级段子手,调侃说:“由于我的支持率很糟糕,我的民主党伙伴不愿意我和他们一起竞选。尽管我并不认为这些是真的,但我的确注意到,前几天女儿萨莎在挑选职业规划目的发言人时,她选择了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5.
帮忙     
三石 《中国监察》2010,(12):63-63
早上刚过6点,电话铃就响了。谁这么早?“接电话,是老板的。”老婆冲我喊。我赶忙接过话筒:“老板,这么早,有什么吩咐?”“请你帮个忙。”没有寒喧,老板直截了当地说。帮忙?这么早来电话,肯定有什么急事:“有什么事老板就尽管吩咐吧!”  相似文献   

16.
学着写作     
自从调入县人大机关工作后,我就开始学着写作,并很快写出了第一篇人物通讯。办公室的刘秘书看到后,边读边嚷了起来:“真好!真的是你写的么?”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刘秘书时我初写的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他逢人便说:“真好,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王主任去市里开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兴高采烈地问刘秘书。“快了,明天就能回来。”刘秘书肯定地答道。可我,简直等不及了。因为我知道,他不久前出版了个人专著.是我们县内出名的“笔杆子”!当时我就想:他肯定比刘秘书更能评判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屹立的倾斜     
那年,他带着儿子去欧洲旅游。在比萨斜塔前,4岁多的儿子手指着他的鼻子对他说:“爸爸,这座塔像你。”他笑吟吟地说:“哦,为什么呢?这塔可是倾斜的哦!”“你也是斜的呀!”儿子说,“你和我说话,你在亲我时,不是弯着腰嘛!”儿子的话,让他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儿子自打生下来后就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倾注的爱已让他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18.
掩卷之后,我的眼前始终流动着那挥之不去的一幕:呼和浩特街道两旁,人们排起了长龙,晨风轻托着青纱挽幛,出租车鸣着长笛深情地呼唤,泪水无声地在人们的面颊上滚动。“牛书记,你回家了!”“牛书记,我们怀念你!”  相似文献   

19.
“牛皮癣”     
我说:“拿上照相机,出去走走。”妻子问:“拍什么?”“我想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还要配照片?”“不拍照片,人们会不相信的。”“不至于吧……”“不!这次如果不配照片,人们肯定不信。”妻子拿上照相机,半信半疑地跟着我往外走。  相似文献   

20.
幽默     
《政府法制》2014,(27):49-49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