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怀柔区推进文体、科普、法制、卫生走进社区,创建"绿色环保型、学习型、文体型、平安型、数字型"等五种特色社区的活动.制定了特色社区的考核评选办法及标准,通过争创活动,特色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06,(8):62-63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社区、精品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从健全社区组织、理顺管理体制、深化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意识,完善社区功能等几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将创建活动分为试点创建、全面创建、总结验收等三个阶段进行.充分彰显社区特色.打造精品社区、特色社区。  相似文献   

3.
杨洋 《中国民政》2006,(3):56-56
北京市怀柔区推进文体、科普、法制、卫生走进社区.创建“绿色环保型、学习型、文体型、平安型、数字型”等五种特色社区的活动。制定了特色社区的考核评选办法及标准,通过争创活动,特色社区建设初见成效。主要做法: 整合资源建立科普型示范社区。泉河街道在湖光社区建立集青少年科普工作室、科普图书室、文化长廊、文化楼门、电动滚动橱窗为一体的市级科普示范型社区,全年开展科普活动32次,提高了居民的科学生活,健康人生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区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现代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在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观念、保障、统筹等层面的困境。这要求中国的社区教育应树立大社区教育观念、加快立法、批判借鉴他国经验、建构自身的社区教育体系以及充分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路向来构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在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之间更凸显为一种立足于公民教育的全新的终身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桥东区市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把创建“十个十”特色家庭作为开展社区文化的突破口.积极扶持,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各有所长的特色文化家庭.有效地带动了社区文化建设.营造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十个十”特色家庭,即书法、绘画、乐器、歌舞,收藏(藏书)、花卉、摄影、厨艺、戏曲.手工等十个类别,每个类别分别评选出十个特色家庭。  相似文献   

6.
省内信息     
正巴特尔调研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2月10日,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来到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陡坡社区,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情况。巴特尔走访了颇具白族建筑特色的社区,并饶有兴致地了解社区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民族语言保持等情况。他随后来到社区主任李谷清家中,详细了解了该社区依托城市近郊便利、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发展农家乐的做法,对所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云南省副省长董华,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全方位的历史嬗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历史纬度。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条件新变化和基层实践新需求,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内涵,规划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结构,指出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日,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届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在中协宾馆拉开了帷幕,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考评工作始于2003年,最初只设立了创建环保型、健康型、学习型、科普型等四种特色文明社区类型。今年,根据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海淀区整体发展方向,又新增加了创建“服务型社区”、“和谐型社区”,使社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申报海淀区特色文明社区的18个街道共22个社区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相似文献   

9.
马云萍 《前进》2012,(8):40-41
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群众文化是社区文化的主要特色,它体现着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社区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大文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其基础性不可撼动。  相似文献   

10.
李晶 《中国民政》2011,(2):32-33
当前,社区建设风采各异,特色社区建设越来越成为一种因地制宜的社区发展之策。服务型社区、生态型社区、睦邻友好型社区、体育型社区、文化型社区、休闲型社区等等,展示了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指导精神,在委员街道、委员单位、委员乡镇中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提出后,济南市槐荫区委、区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槐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手抓特色社区创建,一手抓和谐社区试点,涌现出了安全社区、诚信社区、康乐社区等一批深受居民欢迎的特色创建典型.槐荫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试点,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安基层警务的特点,认为西方的社区警务源自于我国,完善和强化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的关键就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专群结合的方针,如何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骨干作用的问题,并从认识、作风、警务保障等方面查找了原因,提出了完善和强化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香洲区的复合型特色社区统战模式是我国社区统战工作的重大创新。它的成功揭示了珠三角地区在社会转型期开展社区统战的普遍规律:尽可能构建覆盖面广、责任落实到位的统战工作网络;掌握辖区内统战成员的基本情况,突出区域优势分类构建特色社区;强调双向服务,以对象化的服务争取统战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并持续地根据统战成员的分布变化调整社区统战工作布局,探索社区统战工作的规律,形成独特的统战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49-49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着力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标扩面,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纳入社区整体建设,着力强化领导。黑龙江省民政厅将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整体,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并将减灾示范社区作为打造特色型社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浙大御跸社区强化特色、发挥优势,围绕“以党建为龙头,以中介为抓手,以自治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推出“专业工作一条线,社会事务一块田”的社区管理与自治新模式,通过加强社区干部的学习培训,打造精品特色楼宇自治会,加大对自治会的引导,构筑社区自治层级化管理,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干部在社区自治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发挥了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凝聚力量的作用,发挥了楼宇自治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了社区保安保洁人员对社区卫生与安全的保障作用,使4支力量有机融合,整合资源,进一步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绵阳市涪城区在社区统战工作中,注重加强领导,完善网络,营造氛围,突出特色,在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开创了该区基层统战工作新局面。一、抓好社区统战工作三大要素建设一是树立社区统战工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社区自治与特色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当前城市自治社区的主要问题,在城市社区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于已经阶层化了的住宅小区为自治单位推进社区自治、创办特色社区的观点,并对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载体、基础、动力及自治成功的保证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抢抓镇、村、社区区域调整机遇,把和谐村镇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高起点部署,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吴江特色的和谐村镇社区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们湖畔社区考察,对社区的党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湖畔社区党建工作做法好,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指出“社区建设就是要动员和协调社区各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这是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几年来,我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积极探求加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围绕“坚持特色,强化服务,创建亮点,提升品位,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拓宽党建活动的新载体,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不断加快社区建设的新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社区先后…  相似文献   

20.
林伟  肖莉 《岭南学刊》2014,(1):32-36
珠海市香洲区的复合型特色社区统战模式是我国社区统战工作的重大创新。它的成功揭示了珠三角地区在社会转型期开展社区统战的普遍规律:尽可能构建覆盖面广、责任落实到位的统战工作网络;掌握辖区内统战成员的基本情况,突出区域优势分类构建特色社区;强调双向服务,以对象化的服务争取统战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并持续地根据统战成员的分布变化调整社区统战工作布局,探索社区统战工作的规律,形成被特的统战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