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际大都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来看,大部分都经历了由单中心到多中心格局的演变历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卫星城”、“新城”、“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任辉  吴群 《求索》2013,(4):221-224
地价空间分异受到城市空间"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点、线和面状驱动素的变化综合反映出来。论文以地租理论为切入点,以点、线和面三种微观影响城市住宅地价的因素为主分析对象,探讨其对地价的作用机理,分析其对地价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实现对城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的不同层次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空间治理和旧城改造提供决策参考。研究认为,城市管理者可以从教育资源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等方面来改变土地综合区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从而提升城市土地整体价值,实现城市土地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刘燕 《岭南学刊》2020,(4):123-128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空间格局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结构,而是一种"有机"的空间结构,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共时性向度。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发性实践到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全面异化,人类活动的空间视域越来越开阔,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裂缝也越来越难以弥合。系统考察空间格局的嬗变逻辑,旨在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失序的问题,致力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非均衡与均衡相统一以及高效、宜居、美丽的空间格局,进而构筑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4.
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经历了由古典到近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性演变.尽管每次演变都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理念与方法却很不相同.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诞生,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第一次升华.后现代主义的突显人性化、关注多样性与多元化、重现宜居性社区为价值取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思想,取代现代主义城市公共空间思想,是欧美城市公共空间思想的一次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5.
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 《理论月刊》2006,(3):77-79
作为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产业布局的空间变化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产业布局对城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作用中发生,并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是反映资本流动和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功能性城市区域为空间管治单元的研究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进而分析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城市区域已形成以广州天河和深圳福田为主核心,广州越秀和深圳罗湖为次核心的金融产业空间格局。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松山湖等地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形成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支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竞合模式差异和区域管治模式差异形成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在我国逐步放开外资负面清单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将逐步与国际相衔接,形成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空间问题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空间概念在日渐被社会理论界所关注时,其内涵逐渐由自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与"时间"在社会理论中被广泛重视不同,"空间"则是在不断地"拯救"之中才"浮出历史的地表",进而形成了以探讨世界体系与空间结构差异格局为主导的宏观空间政治研究和以分析权力支配与互动为特征的微观空间政治研究。而空间研究具有展现生活世界实践的有效性,当对空间问题的关注转至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时,其又将可能推动生活政治的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8.
转型中的城市经济正在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但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耐久性又使其存在明显的历史路径依赖。两种力量相互交织,为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和体制环境。这一问题在城市运行和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源自西方的空间不匹配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祁苑玲  周晓琴 《创造》2019,(3):59-63
国土空间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国土空间基础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又改变国土空间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资源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等背景下,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逐渐受到关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到了战略层面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将构建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有序的空间格局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已成为当下中国居民的日常体验。从齐美尔和芝加哥学派的早期探索,到政治经济学派、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韦伯主义学派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研究,空间逐渐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立足于西方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理论研究,从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的运作及二者合谋的角度,对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化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会发现中国式城市"增长联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张超 《学习与实践》2012,(10):16-27
大都市圈是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内构建起来的包括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和多个中小城市的空间实体,需要在多城市空间层级体系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展分析。即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态优化的层级结构体系。区域交通格局的不断优化能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型升级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进而提升大都市圈空间均衡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武汉解放前后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演变,分析了武汉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的现状及特点,进而探讨了武汉建立合理的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公正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对空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需求错位,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逻辑之下的空间权利分配不公,背后仍然是相关制度的缺位。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本质在于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共识的有目的干预,通过培育空间价值观,加强空间利益引导、约束和补偿,合理管控资本运作、规范城市空间生产等防止价值共识"离散",以期促成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积累转向满足社会空间使用需求,促进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幸福。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也要立足于民众的现实生活,把实现普罗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幸福作为价值依归。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把满足当代人与各代际人的均衡、持久的幸福需求作为空间生产实践的中心任务,穿透空间异化的迷局,创新空间生产模式,把握社会发展的精髓和真谛,实现从"GDP崇拜"到"GNH(国民幸福总值)关怀"的转变,构建一条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4):121-124
空间正义关注的是空间生产实践的总体性伦理问题,所谓城市空间正义,就是存在于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的公平和公正,是不同(差异)城市主体能够相对自由、平等地享有城市空间权益,不受支配地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空间正义,把消灭城市空间矛盾、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引导人们将生活的目的,从对外在物化空间的关注转向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上来。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资本同质化逻辑和主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应该把"差异的正义"作为其价值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空间就是要承认差异性,通过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推进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尊重,谋求多元利益群体空间的"重叠共识"或"交叉共识"。  相似文献   

16.
高晓溪  董慧 《前沿》2012,(19):12-16
空间城市化与现代化作为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为城市主体提供更好的生活,忽视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等同于历史必然性的丧失.城市发展的空间与活力转向以及政府、市场与个人三者的空间博弈导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现实语境为空间正义的彰显提出严峻挑战.本文试图在分析空间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两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空间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梳理提出背景、原因,进而反观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现实境遇,以期在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通过空间正义的彰显构建活力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尹德挺 《北京观察》2015,(11):20-21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将经历由"单峰型"向"双峰型"曲线转变的过程,30公里圈对于卫星城建设至关重要,50年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周期的规律特征不容忽视,"全局式"城市群规划对改善区域核心城市的人口空间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曾桂林 《湖湘论坛》2007,20(4):52-54
1904年长沙开埠通商是近代长沙城市空间演变的开端.商埠和租界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沙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在清末民初形成了新的经济空间,并导致长沙城墙的拆除,出现了公园、广场、商业建筑等新式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世博会几乎是多个浓缩的城市空间,也是一个集经济、文化、科技于一体的大型会展空间.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指引,我们会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构想的"城市博览"所透视出的城市空间生产,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两者的亲密关系也将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陈文  廖英  周昕 《思想战线》2011,(Z1):455-459
玉溪老城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四山一水"的自然格局、"两轴四门、九街九坊"的城市格局和"风车型"的街巷格局,老城的选址与其周围自然山水相融,同时依托自然空间轴线的组织,形成的空间形态是玉溪老城最核心的部分,保留下来的民居、公共建筑等空间要素具有原真性和不可复制性,也是玉溪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原真的城市记忆和发展历程,体现了较为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征。通过充分认识玉溪老城空间形态的特征,为在今后规划建设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城市风貌特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