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十二县的农村在当地行政系统的组织下,以集体经营的方式,依靠城市的工业力量,逐步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单纯农业经济向农工商综合经济的转换,走出了一条迅速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使农民较快富裕起来的道路。这条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道路,人们称之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对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何指导意义?它能够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苏南模式”今后会向何方演变,如何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苏南模  相似文献   

2.
杨思涛 《新东方》2010,(4):33-35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澄迈是海南西部工业县,近年来实施“三县一地”(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旅游县、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区三地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及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四地一中心”的功能定位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县地处重庆市西北部,区位条件较差,不沿海、不沿江、不通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铜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切实解决城市产业空虚问题,2001年初,县委提出了实施“兴工富县”、建设渝西工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决定设立重庆市金龙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商住区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伊川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发展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跳出“农”字找出路,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思想,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统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草根工业”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化卢云昆岁末年初,读沈关宝先生的新著《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乡村的工业与社会》,我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苏南乡村的历史巨变之中,一股时代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铀然而生。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阿瑟·兰波有一句名言:“生活在别处”。后...  相似文献   

6.
黄石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沿江开放城市,工业化起步较早,是工业大市,却是农业小市、农业弱市。农业人口占了一半,经济规模却只占GDP的8%。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哪?  相似文献   

7.
罗志军 《群众》2013,(7):7-10
苏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板块概念,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本世纪初,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江苏“十五”发展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分类指导,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将南京、镇江纳入苏南板块,将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泰州沿江三市从“大苏北”中划出,作为一个整体明确为苏中板块,分别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此后,不断加大对苏中发展“釜底加薪”的支持力度,并在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开发这个战略性工程,为促进苏中崛起提供动力源和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开发开放沿长江地区是开放沿海地区之后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承东启西、南北交汇的区位优势,东面直接接受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在境内又面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2公里。湖北沿江地区是全省经济的重心,开发潜力大,在全国也有重要的地位。沿江地区大中城市多,交通便利,武汉是闻名于世的“九省通衢”;工业基础雄厚,冶金、汽车、电力等工业在全国居重要位置;科技力量居全国第三位;水能、矿藏、旅游等资源丰富;江汉平原是中国南方四大商品粮棉基地之一。中央加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决策,是湖北经济振兴崛起的历史机遇。作为沿江重要省份的湖北,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速湖北沿江地区现代化,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中央作出了沿江开发开放的决策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武汉为龙头,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加快沿江两线开放开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现在,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大加强了机场、码头、道路、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开发区的建设和招商取得重大进展,增强了武汉市的吸引力和幅射力,加快了农业开发和工业发展,三峡地区的移民搬迁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罗一民 《群众》2007,(6):11-12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江海交汇处。2003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沿江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沿江开发、江海联动作为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的最大机遇和最大优势,奏响沿江开发最强音。  相似文献   

10.
沿江,是江苏发展的新优势,如何推动沿江开发,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张家港市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沿江开发必须走大企业、大物流、大载体的思路,才能获得大的发展。沿江开发应该姓“大”。近年来,张家港市紧紧抓住沿江开发的先发优势,着意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载体,努力构筑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在新一轮沿江开发中抢得了先机。2002年,张家港沿江地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港口  相似文献   

11.
高安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金细安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高安县逐步由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向“农业上县、工业强县、财政富县”转变。1992年,高安县跻身江西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行列。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发...  相似文献   

12.
“苏南模式”是改 革的产物。80年代,全 国掀起了一股学“苏南 模式”的热浪。“苏南 模式”在向市场经济转 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 的历史功绩巨大 “苏南模式”,是80年代中期经济学界对苏锡常地区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现象的高度概括,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这种  相似文献   

13.
王军 《群众》2007,(6):30-30,4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省“十一五”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李源潮书记提出,苏南以县(市)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一看昆山,二看句容”。句容的小康建设步伐直接关系到苏南乃至全省全面达小康目标的实现,李书记对句容发展所寄予的期望可谓殷切有加。作为茅山老区的句容,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4.3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为72.24亿元,工业经济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均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可以说,句容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关键在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目前阶段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结合句容力争2007年、确保2008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序进度,必须确立工业立市、工业富民的理念,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实现小康的第一方略来抓。  相似文献   

14.
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为苏南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我们从实践中感受到:建立“乡镇企业小区”,是合理布局乡镇企业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和不断攀登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的谆谆嘱托。当前,我们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探路者",江苏已选择苏南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并对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  相似文献   

16.
闵勇 《群众》2009,(11):59-60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在常熟、在苏南蓬勃兴起,碧溪农民勇于开拓,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的“碧溪之路”,成为常熟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段羡菊  赵久龙 《群众》2022,(2):14-15
<正>苏南,狭义上指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设区市管辖的地区。这里是我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当今中国制造业较为强劲、城乡融合走在前列的板块之一。行走在苏南各地,虽然城镇、城市之间的距离比中西部很多地区要短,但道路两旁却随处可见田野村庄、白墙青瓦,"鱼米之乡"的风采常见。苏南对农业的保护、对农村的投入、对农民的保障,正步步升级。"只会在农村搞工业不算本事。"这句话体现了苏南基层干部"重工"亦"重农"的观念升华。对于今天的苏南而言,农业不是盆景和点缀,而是推进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性的转折关头经过10多年改革与发展,苏南农村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它主要表现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初级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落后村镇向现代城镇转化。在这历史性的转折过程中,苏南农村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和问题愈益显露出来。它比较突  相似文献   

19.
陈惠娟 《群众》2008,(9):43-44
如皋位于长江和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上海,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人多地少,基础薄弱,一直被视为“苏中的苏北”。2003年以来,如皋抢抓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两个率先”和“四优先”的战略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将沿江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十年代我国县(市)工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产品战略及其基本内容1.八十年代我国县(市)工业发展模式比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许多县(市)对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县(市)经济模式。其中,典型的有:以发展乡镇企业为先导,进而搞好县经济的苏南模式;以发展家庭工业为主要特点的温州模式;以农业为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带动工业发展的综合模式。应当说,上述三种县(市)工业发展模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区域内,适应了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