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发生的最为重大的变化。其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李大钊提出的史学革新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通过深入系统的论述指出,史学革新具有必然性和连续性两个基本属性,史学革新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历史学,史学革新的理论取向是将先进、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于史学研究。这一史学革新观揭示了历史学科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王记录 《求索》2023,(2):62-68
乾嘉考据学秉承“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讲求言必有据,无征不信,在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近代学术,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考据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乾嘉考据学的求实方法、求真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实事求是”为准则、以史料考证为基础,详尽占有史料、严谨考辨史料,同时根据时代变化,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进化史观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显著标志。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进步。理性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发扬,使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20世纪的中国史学突破了传统的自我封闭和个人英雄史观局限,使历史涵盖面更宽广、内容更丰富、体系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贵仁 《求索》2008,(8):213-216
20世纪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理论,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根源一直被人忽视。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倡导“史学革命”,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旧史学的同时,强烈主张创立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史学——新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与近代新史学理念具有内在的联系,是对近代新史学理念更深入的体现。本文从“史学革命”所倡导的新史学理念开始分析,逐步深入地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背景,揭示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5.
李达虽未提出系统的史学理论,但他在长期的史学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史学理论,并散见其论文、专著、报告和言谈中。李达积极探讨了一系列有关的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历史学研究对象、定义、特性与内涵,历史学研究的任务,历史学的地位,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方法、史料与理论的关系等,揭示了历史学这门学科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从历史学的概念、范畴、性质、定位、基础等方面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一七"重要讲话,为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时代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下,当代中国历史学应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发扬"通古今之变"的优良史学传统,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重新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史作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价值标准的阐释和解读,编撰出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视野的中国通史著作,形成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凝聚力和国际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陈梅 《理论月刊》2014,(4):43-45,64
翦伯赞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并密切结合中国历史实际,致力于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问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参加"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跻身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行列。抗战时期,从历史哲学角度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建国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史论结合文章,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新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史学的革新思潮中,李大钊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现中国史学根本变革的主张.这些主张所形成的变革方案具有可行性,其对理论研究的强调具有前瞻性,而其史学革新的"持续论"则具有普适性.由变革的理论和方法等层面组成的新的史学"范式",为当时处于探索中的中国史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史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磊 《前沿》2010,(18):41-43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独创;每一条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瑰宝,都闪烁着唯物史观的光辉,至今仍指导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史学理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飞 《求索》2007,(5):196-199
目前,国史学已基本具备单独成“学”的条件。国史学包括两个层次的理论:国史理论和国史学理论。国史理论,是考察国史发展过程的理论。国史学理论是反思国史学自身的理论,主要包括国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科学体系、学术规范等问题。目前,国史学理论研究应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国史学理论和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文风。  相似文献   

11.
王丰 《思想战线》2021,47(6):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确定理论阐释的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向,从借鉴马克思确立《资本论》的理论起点,到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作为理论阐释起点的,它蕴含着社会生产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探讨;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则确立了“人—物—人”的“人民逻辑”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细胞学说,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以发现,“为人民的劳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2.
正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舆论走向和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面对西方对我国文化渗透咄咄逼人的态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尤为紧迫。树立话语自信,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提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唤醒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认  相似文献   

13.
杨麟慧 《传承》2013,(11):88-89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黄十庆:瞿老师是搞史学史的,殷先生是搞考古的,让我们围绕20世纪历史学与考古学本身的发展话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历史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学科,20世纪恰恰又是由传统史学走向现代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展的一个世纪,变  相似文献   

16.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天然具有公平正义的基因,代表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中也位于最高层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巨大成功,接连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共同富裕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产生、发展、成熟蕴含着科学、合理、严谨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论证、阐释、宣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影响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思想理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11问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彩语录: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从中国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行政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之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行政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必须做到古为今用,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的精华思想,全面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行政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建立起中国化的公共行政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做到洋为中用,学习借鉴世界公共行政研究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紧跟世界公共行政研究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从而不断推进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