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论国际政治社会化对国际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化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国家由于足够的交往,形成了某种国际政治文化,而这种文化反过来又从发源地向周边其他国家扩大传播的过程.国际政治社会化是人类历史进步在国际政治层面上的基本表现,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它首先导致了国际体系的产生,接着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而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促成了许多安全共同体.笔者认为,未来世界社会时代的到来,也有待于国际政治社会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0,(5):1-5,73-76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而且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及大国之间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促进了国际体系内部结构的变化。但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G20已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要平台,而G7和“金砖四国”将分别成为两大力量在这个平台中协调立场的核心:欧洲将是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国际体系的变革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将始终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3.
李明明 《国际观察》2006,30(2):59-65
民族主义学者安东尼·史密斯以族群一象征主义理论闻名于世.但是冷战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快速发展对他的理论构成了重要挑战.安东尼·史密斯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从自己的理论立场阐述了他对超国家主义和国际一体化的理解.虽然他的思想揭示了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些文化问题,但是无法真正把握国际一体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全球时代的超国家主义并非是一种超级民族主义,其目标在于实现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体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对待国际体系的态度及其以何种方式参与国际体系不仅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考察新兴大国参与国际体系的模式选择、古代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以及新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历史,引入嵌入式发展概念,认为中国一直并将继续以嵌入式发展的方式参与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是世界性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既建立在契约基础上,又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规定。历史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属性和内容,决定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和结构,也预示着国际社会必然超越自身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社会。研究国际社会时,要清除对规范价值中立的预先假设,从历史性、实践性、文化性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个日益变化着的国际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郭萍 《东南亚纵横》2005,(12):43-46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霸权衰退的惊呼之中,国际关系学者开始质疑物质性权力在维持世界稳定中的作用,其中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尤其突出,形成了与现实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是可能的。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它们建立的国际制度的规约作用,都可以降低战争的危险,加强国家间的合作。自此,各国学者开始注重对国际制度的研究,虽然所含的概念及所用名称还未达成统一,但基本上都是指在国际社会某一领域中,为了约束国家和其他国际社会的主体而设置的机构、设施、规则的系统体系。它具有制度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最初的行为主义革命推动国际体系论的勃兴开始,国际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和研究重点.本文对国际体系理论主要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卡普兰、辛格等的行为主义研究到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继而到基欧汉的自由制度主义与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体系观.这些理论流派对国际体系提出了不同侧面的见解和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国际体系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对外援助在二战后呈现出规模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 势。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规范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事对外援助的国际法依据,主要包括适用于对 外援助领域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规范对外援助行为的国际条约以及指导对外援助实践的国际组织 和国际会议决议三类,这三类法律文件构成了对外援助的国际法律框架。中国对外援助因理念和 原则不同而有别于西方国家倡导的发展援助,在对外援助领域独树一帜,但是作为对外援助的重 要实践者和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政府应依据国际法律规范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和完善对外援助 国内专门立法;重视并积极推动对外援助国际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论依法控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渊源于历史悠久的有组织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恐怖分子的主义犯罪手段更为残忍 ,给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更为深重。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剖析并揭示恐怖犯罪的本质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侦查和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笔者认为 :尽管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宗教、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冲突 ,但是各主权国家在达成反恐怖共识的基础上 ,协商构建《国际反恐怖公约》等法律框架 ,只要共同遵守当代的国际法律新秩序 ,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欧洲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东亚地区有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它悠久灿烂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巨大,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成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和秩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于1 962年成立,是现在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党派、非政府的民间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免税组织。40多年来,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一直以宣传世界各国领导人关于现实中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对未来的全球性问题的战略观点和政治决策为工作重点。该研究中心与很多国家的政要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与世界各国的3 0多个知名研究所有项目合作。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美国国会十分看重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认…  相似文献   

1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关联性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际机制"法制化"趋势和国际机制理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4.
Why do some countries repeatedly experience military coups while others seem immune? Are countries more prone to military coups when faced with external threats?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still remain contested: While several scholars hold that countries facing external threat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coups, others argue that such countries are actually more secure from coups. I argue that by fail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immediate and acute threats, caused by wars and militarized conflicts, and chronic threats from a sta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gn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external threats differently affect the likelihood of coups. I propose that wars and militarized conflicts, infrequent and often short lived, decrease coup propensity, while a threaten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increases coup risk. I find strong supporting evidence that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international threats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coups while acute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lower that likelihood.  相似文献   

15.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ituation is undergoing complex and deep changes and at a conjuncture of major transformation and readjustm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stable and the common wish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is to seek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ower is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favourable to world peace, leaving little possibility of major scourge of war that may disequilibrate world configuration. But the old problems affecting world tranquillity are still pending with cropping up of new problems and new conflicts. The relations among major world powers are undergoing delicate changes. There is uncertainty in regional conflicts and hot spot issu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are intertwined with non-traditional ones.  相似文献   

16.
反恐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后,打恐已成世界政治中心和最大焦点。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和美国对如何打恐和通过打恐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歧见颇大。是否尊重国家主权、是否应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和是否遵循国际法是两种秩序观的分水岭。美国通过打恐,希冀建立单极独霸国际秩序的图谋可能有所得,但最终将是一枕黄粱。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终将成为时代主流。  相似文献   

17.
18.
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已使国际移民成为国际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之一①。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移民正不断改变着世界各国及地区的人口比例和组合结构,同时由其带动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又使世界经济获益良多。诚然,全球化时代下的跨国人口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