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广耀 《前沿》2010,(22):47-50
〈单向度的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成名之作,它描述了处于技术理性统治和技术异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被压抑的生活状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单面性"弊病和"单向度的人"的压抑生存境遇,剖析了造成技术异化的原因,深入探讨了摒弃技术异化、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表达了对人的个体自由和幸福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阎建锋 《前沿》2013,(20):55-56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在“现时”时间观保证下,以“临界境遇”为发生点,开始了个人生存历史观的展开,并进一步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最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扩大到对社会文明的理解,表现其将存在哲学贯彻到底的思路.其存在哲学的思想促进我们思考和正确评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境遇.  相似文献   

3.
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抵抗与疏离.动漫流行语成为探究中国青年亚文化心理症候的一种视角,"萝莉""伪娘""宅男"三个术语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生存境遇与交往方式.三者集中代表了青年亚文化的群体性认同的心理诉求和另类标榜的心理症候,有赖于主流文化、媒体文化和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以规避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两住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在考察人与自然关系上,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生存异化根源、本质、解决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从劳动的异化的角度提出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海德格尔则通过对技术的反思,希望回到思的本源,将人类从无家可归的生存境遇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张新标 《前沿》2014,(1):65-66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对人的异化劳动的揭示,从而考察了"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并通过对已有交往学说的批判性研究,创立了交往理论的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梁丽营 《传承》2008,(22):78-79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把机器置于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境遇中,批判性地探讨了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建构和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中的根本作用。从文明面看,机器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城市的形成;从悖论面看,机器的推广和应用使人的存在进一步异化,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在机器所开创的历史性的生存境遇中,人的异化得到进一步凸显。作为一个行动纲领,《宣言》不可能就机器及其相关问题展开长篇大论,但《宣言》对机器的双重阐释的思路却极大地影响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机器理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人的交往的影响虚拟化本质主要体现为"网络景观"、"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网络景观"造就的人工世界使人产生了沉迷于"娱乐"的游戏心态;"大众文化"带来了"赫胥黎式"的文化萎缩,使人丧失了深层思考的能力;"消费社会"造成了人的精神异化。要消除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对人的影响的悖论,就要强化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主导性,引导人增强网络交往的虚拟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从封闭割裂走向和谐共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是透析时代变迁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阐释经历了从"虚假的共同体"批判到"真实的共同体"建立的思想进路。在马克思看来,"真实的共同体"饱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他者"意识,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呈现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揭示了人是在交往理性的成长和公共生活的孕育中达成自我实现的。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最新时代表达,蕴含了一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人类存在状态,彰显了新时代交往理性日趋成熟条件下开创和谐共在生存境遇的实践智慧。尽管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和谐共在理念昭示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应有的生存模式,也在引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渲染和符号传播的双重作用下,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社恐”成为青年文化的时代语义。它指向了青年交往的生动展演,蕴含丰富而复杂的研究旨趣。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阐释“社恐”如何作为青年交往方式的研究议题,以不同视角呈现“社恐”青年的生存面向、交往文化及其时代出路。当前,“社恐”青年的社会交往建立在数字媒介和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之上,杂糅了恐惧、焦虑、向往等多重心理状态与情感诉求。“社恐”不仅指涉了当代青年对社会交往的个体理解,也表征了他们在时代转型中的生存境遇。因此,交往意愿和生存方式的动态转变促使青年一代开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交往关系。他们需要在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建构个体认同,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动拓展社交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兼顾自洽与自信的交往能力与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12.
谢俊 《桂海论丛》2012,(5):70-74
虚拟自我是近年来活跃于人学界的主要概念。作为自我的重要内容和人学研究之核心,它不仅促就了自我人性的丰富和发展,是自我的精神性表征,也是对自我虚拟人性的总结和概括。由于虚拟实在技术所造成的多种非确定性的存在,虚拟自我陷入虚拟异化的生存困境之中。随着人文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与接洽,虚拟自我必将会在痛苦境遇之中找到摆脱异化之路,并以芬芳之花朵绽放在人学百花园地。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幸福叙事中,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由人"联合体是三大核心范畴,三者层层递进,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逻辑结构。具体而言,劳动是人的幸福的核心载体,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完整是其实质内涵,而"自由人"联合体则是其制度安排。三者的整体结构表现为,如果劳动是自由幸福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丰富和完整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自由人"联合体,人就处于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之中。反之,如果劳动是异化的,那么人的社会关系就会是贫乏的、片面的,进而共同体就是"虚幻的共同体",人就处于不幸的生存状态之中。正是在这种"否定性"和"肯定性"幸福叙事的内在张力结构中,马克思完成了幸福论谱系的批判性重构。  相似文献   

14.
牟丽平 《求索》2013,(10):125-127
中国“修身”文化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修行和教化活动,要旨为提升文化之身、升华精神之身。中国“修身”文化哲学,作为现代人可能的修身方式,在改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提升现代人的境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修身”哲学是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修身”文化哲学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兼有多种角色,各种角色交往意义重大:"知识人"角色交往有助于提升能力;"社会人"角色交往能够满足心理需要;"圈中人"角色交往有助于在"学术圈"中获得承认;"投资人"角色交往能够有效积累社会资本。但是,当前我国大学教师角色交往却面临诸多困境:"知识人"学识差异导致交往深度不够;"社会人"意愿淡薄致使交往频率不足;"圈中人"自我封闭导致交往范围狭窄;"投资人"行为失当致使交往难以平等。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调适以改进现状,尤其是要加强团队建设以增强"知识人"角色交往;创设良好的氛围和制度以促进"社会人"角色交往;创造条件以增强"圈中人"角色交往;以及大力改进"投资人"角色交往。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王昕 《传承》2011,(18):74-75
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化形式和动态表现。交往理论为人类理性所反思,并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是现代的事情。在哈贝马斯和马克思的交往异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现实问题,以马克思劳动异化观为分析视域,以对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理论的合理性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7.
异化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概念,它更是概括人与世界的现代性关系,表达现代人类生存论的哲学概念。异化是现代生存论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题性话语,只有把异化提升到现代生存论哲学基本范畴的高度来研究,才能深入理解异化思想所包含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人类生存矛盾视角看,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矛盾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存在着重概念而轻生活、重表象而轻内心、重群族而轻个体的弊端,不利于真正考察当下文化的深层结构。从批判性的角度而言,当下"人心文化"的异化与畸变正在发生着弗洛伊德意义上的潜意识化,内在确立着文化的某些本质规定,比体制文化更具有深层结构功能。个体人心文化的异化与社会人心文化的畸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这分别表现为"人心向背"的畸变、整体性文化心理机制的畸变即恐惧心理的渗透和弥漫,以及人性/国民性内在结构的畸变即庸俗主义人性结构的定型化。  相似文献   

19.
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主要是指人的物质、精神活动本身及其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转过来反对、支配和统治人本身,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旧式分工、世界市场力量对个人的支配等,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路,因而异化具有暂时的历史必然性。就资本主义异化的消除来看,社会关系的革命化是必要前提,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都是异化的消除和克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本体论.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问题局限性的批判,将犹太人解放问题纳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以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为个案剖解了人类解放的三个基本前提一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经济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