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响亮地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院长王胜俊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找准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真正做到部署工作、处理问题、审理案件,都要置于大局中去思考,都要从有利于大局来把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积极完善便民利民的诉讼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判》2010,(1):62-62
王胜俊院长强调,人民性是人民法院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这一性质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必须始终追随、贴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梁群 《中国审判》2010,(1):44-45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强调,偏离司法的人民性,司法工作就会陷入困境和险途。“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坚持司法人民性,即努力维护民众权益、真正尊重民众意愿、切实方便民众参与。了解民众司法需求,倾听民意、尊重民意并以此改进法院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贯彻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并大力推行司法公开,大力开展“阳光审判”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树立了司法权威,赢得了司法公信力,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邢新华 《中国司法》2011,(12):37-38
江苏省如皋市司法局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施群众工作联系点、调解服务“一键通”、普法邮路通万家、全面推行“三理”工作法等便民为民服务制度。服务民生、化解民忧、交互民意、温暖民心已成为司法局的基本服务制度和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执法为民的平台。利民便民服务制度符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它所蕴涵的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所体现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莹 《中国审判》2014,(6):47-48
自2013年以来,为回应人民群众对少年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全国酋创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家长亲职教育工作制度,通过开设“亲职教育课堂”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与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不相适应的问题目渐显现。检察机关要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就必须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行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改革。目前,应重点改革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行政化管理机制、检察业务和队伍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伟 《中国审判》2014,(10):74-75
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更是新媒体时代下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新期待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管理,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司法公开,着力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司法公开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区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深刻凸显的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全区经济增长的明显减速,对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把握形势任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职能作用,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胡剑锋 《法制与社会》2012,(19):153-154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指出:"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检察人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积极组织群众、有效引导群众,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  相似文献   

13.
正"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最早由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此后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历次全会中反复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司法行政机关创建为民务实清廉机关,是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的必然要求,是机关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治机关"四风"问题的迫切需要。其中,"为民"要求司法行政机关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专业优势,把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08,(1):25-26
司法行政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千方百计地做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是每个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的愿望,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够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相似文献   

15.
许建 《中国审判》2009,(10):5-6
王胜俊院长提出,要切实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作为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大局意识,坚持能动司法,恪守司法职责,深入体察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全力保障民生。这是对法院工作主题的最好解读,同时也为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09,(8):50-52
1港口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高效便民 本刊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审判运行机制,以当事人得实惠来推动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该院建立的便民“快裁小组”,从去年至今年6月中旬共审结简易民商事案件39件,平均审理天数仅为2天,调解或撤诉率达100%,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节约了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审判》2013,(12):106-106
<正>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推进司法公开,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媒体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司法公开、公正与否,是一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可以更充分地实现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社会对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进行监督。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要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何能高 《中国司法》2011,(9):107-109
在互联网发展极为迅猛的今天,在网络问政盛行的今天,要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信任感,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入研究当今舆论生成、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用新闻立政、新闻执政的方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网络中掌握主动,在舆论中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有效做好司法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逐步树立司法权威。囿于篇幅,笔者仅就网络问政下的新闻执政问题作些思考,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法治建设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民众对司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日益增长,司法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20.
《山东审判》2012,(3):37-39
夏津县法院推出代表委员参与案件监督新机制2009年5月以来,夏津县法院推出一项阳光司法工作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审理执行监督机制。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该项模式在促进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等方面收到了突出的效果。2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深度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主动邀请监督,闯出一条促进司法公开的新路子夏津县法院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